我们的记者刘力
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把地震预报当做国家行为,那就是中国。
每当一场大地震出乎意料地到来,从事地震预测的研究人员总是会面临质疑,甚至在网上和现实中被广泛滥用。但是这些怀疑论者和谩骂者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科学。地震预测是一个尚未解决的世界级问题。正因为如此,地震预测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不被视为一种国家行为,而是一些研究机构因兴趣而设立的研究课题。然而,在中国,自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以来的50年里,地震预测研究作为一种国家行为的实践从未停止过。
又是防灾减灾的一天。我们来看看中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
中国地震预报工作是受周总理委托开始的
中国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开始,有组织地开展了地震预测工作。
地震发生后,周恩来总理多次亲临现场。在邢台,他向中科大地震学专业的学生提出“希望你们这一代人能解决地震预报的问题”。1970年,周总理指示召开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他向地震学家强调:“地震有前兆,可以预测,可以预测,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那一年,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建议成立国家地震局。
中国地震预报“国家队”成立。在周总理的号召下,我国一大批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投身于地震预报领域,同时努力进行观测、研究和预报。不久之后,他们在1975年的海城地震预报中取得了胜利,但一年后,1976年唐山地震的突然到来,让这些研究人员心中充满了阴霾。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地震预测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容易。“就好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虽然几十年来科学上没有明确的突破,但这样的努力仍在进行。
中国的地震预测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目前的地震预测水平如何?
在5月9日中国地震局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潘怀文表示,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还比较低。具体来说,10年长期预测对西部7级地震和东部M6地震有较好的把握。在年度重点地震危险区,6级左右地震总体预测效果较好,5级以上地震预测准确率在30%左右。短期和临震预测难度更大。目前只能有效预测少数特殊类型的地震,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99年岫岩5.4级地震,主要是基于前震活动逐渐增加。
据统计,近几十年来,我国已有30多个短期和临震预报的成功案例。有的对外发布,有的低保证通知当地政府,政府会做好减灾准备。潘怀文表示,地震预测将长期处于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目前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进行一定程度的短临地震预测,这就是地震预测的现状。
地震频繁,灾害严重,这是我国民族行动的背景。自20世纪以来,中国平均三年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在世界陆地总面积的7%中,发生了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自有记录以来,世界上发生了8次死亡人数超过20万的地震,其中4次发生在中国。1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3级地震,死亡83万人,世界最高。
我们的预测能力和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如何?潘怀文说,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实践预测。“如果我们坚持练习,我们就有机会成功。虽然水平不高,但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他也提到,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在地震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处于后续状态。
中国地震预测研究队伍正在萎缩
地震预报的难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潘怀文坦言:“虽然努力了几十年,但还没有突破。”
这给从事预测的科研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份孤独的工作,很难产生明确的科研成果,研究进展缓慢,工作成果难以体现。每年都有近200场地震会议要主办和参加。大地震一旦发生,我们就要承受不理解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冷嘲热讽。
很多困难只有真正从事这项研究的人才能体会到。
"专门从事地震预测研究的团队规模正在缩小."潘怀文说。当然,分工细化是有原因的。很多人都在做台站观测,网络维护,应急救援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地震局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地震预测预报的意见,并提出增加从事预测分析的人员规模,继续地震预测工作。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央预测部为例,从几年前的30人,发展到今天的近50人。
这是一个很难很难的研究,但是一定要有人去做。当我们希望进行地震预测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理解和容忍这些研究人员。
1.《中国地震局预报 国家行动: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五十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地震局预报 国家行动: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五十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9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