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鱼精蛋白,首先要了解肝素;要了解肝素,首先要了解生理性凝血。
众所周知,人体内有一套生理凝血机制。这套凝血机制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凝血系统,其中凝血酶原被内部或外部条件激活成为凝血酶,介导血小板不可逆结合形成血栓,促使血液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强化血栓,达到凝血效果;另一个是抗凝系统。血流可以稀释凝血因子,血管内皮可以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抗凝血酶可以减弱凝血因子对凝血酶的作用,阻断血小板聚集。
正是因为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的拮抗作用,人体才能处于最佳状态。只有在必要时才在正确的地方迅速止血。
在临床上,凝血机制有许多应用。有时,如外伤,医生希望促进血液凝固,加速患者康复。此时可用温盐水纱布刺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在其他时候,比如心脏手术,一旦患者出现血栓,某处血管就被堵塞,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适当阻断血液凝固,增强人体的抗凝能力。这个时候需要肝素。
肝素本质上是一种酸性粘多糖。最早发现于肝脏,但后来证实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有丰富的肝素,而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几乎没有肝素。肝素口服不容易吸收,所以一般静脉给药。肝素进入人体后,不仅能促进血管内皮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降低凝血因子,还能与抗凝血酶结合,大大增强抗凝血酶作用。由于肝素的这一特性,一方面,在心血管手术中常使用肝素来防止血栓形成;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必须警惕肝素的不良反应,如严重出血。
鱼精蛋白是由精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缬氨酸组成的碱性蛋白质。鱼精蛋白作为肝素的唯一拮抗剂,自1937年被发现以来,在外科手术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目前认为鱼精蛋白可以通过正电荷基团与肝素上的负电荷簇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肝素和抗凝血酶的结合产物中,取代了肝素,阻断了肝素对抗凝血酶的促进作用,恢复了人体的凝血功能。[1]
鱼精蛋白存在于许多动物的睾丸组织中,通常从鲑鱼、鲱鱼和其他鱼类中提取和纯化。[2]复杂的生产工艺和低利润可能是鱼精蛋白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作者发表稿件之前,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对鱼精蛋白断货问题做出回应,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推动企业恢复生产供应。预计将于5月底左右上市。
引用
1.昕薇谢安。引用该论文王志平,[.中国胸心外科杂志,2016,23(1): 78-82。
2.、吴、。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福建水产,2013,35(6): 434-440。
1.《鱼精 鱼精蛋白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鱼精 鱼精蛋白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5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