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五彩缤纷的第六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迎来闭幕日。趁着周末,人们蜂拥至主会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公园,感受这一国际盛会的无限魅力。在世纪舞蹈广场、时代空旅游广场、传统手工艺竞赛及成果展、“一带一路”全国手工艺展、非遗传承人代表作品展、或民间节日的传统民俗,每天有20余场滚动表演。

17日,花溪宝封面记者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凉山馆,看望四川彝族书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卢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世博园梁山馆,一张长桌后面,卢拉一伙穿着传统民族服饰,认真书写书法。好奇观众的问题是:好美!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卢拉停止了写作,逐一解释:这意味着“好运”。卢拉一伙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展示彝族古代的文书法艺术。

一个“龙”字,龙的身体,龙的头,最后的“点睛之笔”,一个龙的形象在页面上。一口气写完“龙”字,卢拉脸上露出微笑说:“对易书法的欣赏和中国书法相似,审美规律都是一样的。具体写法只有一些区别。比如书法方法可以倒写。”

卢拉刚,1965年出生,在盐源气象局工作,现在盐源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工作。80年代,卢拉在成都读书,对中国书法产生了兴趣。慢慢地,他意识到,“写毛笔字的人很多,不缺我。我怎么不去学写易书法?”学得越来越多的卢拉一伙,不仅写了彝文,还开始研究彝文。

经过近30年的坚持和努力,卢拉的彝族书法作品在各种重要的书法期刊上展出,并在国内外重要的书法活动中获奖。他的易笔法自成体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易创作方法和理论研究已经成熟。201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彝文书写方法与彝文铭文临摹研究》和《规范彝文书写方法后记》,填补了彝文书写方法理论和字帖的空空白。

华西报——封面记者贾森

1.《彝文书法传承人亮相非遗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彝文书法传承人亮相非遗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7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