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0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已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强调要做好“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以来,对各种政策反应都至为敏感的资本市场,旋即感受到了监管的澎湃之力。出于对消费金融公司合规性担忧,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不少消费金融尤其是现金贷概念股都纷纷“中枪”,股价大幅下挫。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在银监会下发的现金贷排查名单中,共列出了429个APP、72个微信公号、117个网站开展现金贷业务。据业界估算,目前整个现金贷规模高达6000亿至1万亿元。
从京沪广深四地对现金贷业务第一轮摸底反馈回来的情况看,乱象惊人。众多有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包括一些行业领头羊,其年化息费成本均超过最高院规定的36%,畸形现金贷平均年化利率为158%,最高的发薪贷甚至高达598%。
现金贷火烧连营
一石激起千层浪。继银监会下文规范校园贷、现金贷业务以来,消费金融概念股“中枪”者众,股价大幅下挫。
《投资时报》记者统计发现,银监会文件出台当天,旗下拥有“2345 贷款王”的二三四五(002195.SZ)就大跌3.08%,报收11.31元;次日,二三四五跳空低开,大跌5.39%,盘中最低探至10.20元,几近跌停;主要建设基于校园场景的消费金融生态圈的新开普(300248.SZ),自4月10日收报于20.90元后即启动快速下跌之旅,4月24日探至本轮下跌最低点15.50元,跌幅高达25.84%。
无独有偶,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金融”)的股东们,也被现金贷整饬风波波及。3月24日,作为首家因征信问题被罚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刚刚被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发布今年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39万元。
记者查阅马上消费金融官网信息了解到,成立于2015年的马上消费金融由重庆百货、中关村科金、物美控股、重庆银行、阳光保险、浙江中国小商品城共同发起设立。从出资比例看,重庆百货占31.58%,中关村科金为30%,物美控股17.55%,重庆银行15.79%,阳光保险、小商品城分别为2.77%、2.31%。
一度,密切的股权关系,让相关上市公司受益匪浅,股价飙升,但监管风暴面前,这层亲密,转瞬成为“杀手锏”。
《投资时报》记者查阅Wind资讯数据注意到,4月11日,重庆百货(600729.SH)股票重挫4.90%,盘中振幅达到7.29%;小商品城则从4月10日盘中即有反应,当天跌1.93%,收报于7.63元,此轮下跌最低触及7.08元,跌幅逾7%。
受伤更重的是重庆银行(1963.HK)。尽管身处香港股票市场,重庆银行自4月11日始,即启动下跌之旅,从2016年6月开始勾勒出的近一年股价上升图形,就此被破坏。
数据显示,4月11日当天,重庆银行跌0.59%,报收6.75港元。此后,其跌势一发不可收拾,如4月18日下跌2.09%、5月2日下跌2%、5月4日下跌1.42%。截至5月10日,重庆银行收报6.13港元,本轮最低跌至6.09港元。这意味着,自4月11日始至5月10日短短18个交易日,重庆银行股价跌幅已近10%。
记者进一步对Wind资讯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自4月11日至5月10日,重庆银行在港股银行板块中,跌幅(-9.72%)高居第一,远超同类可比的青岛银行(2.06%)、锦州银行(1.01%)、郑州银行(0.40%)、徽商银行(-0.00%)、天津银行(-1.08%)、浙商银行(-2.57%)等。
拆解四大乱象
现金贷究竟是一种什么业务,为何会被银监会强令整饬,又为何一有风吹草动就令一干公司纷纷“中枪”?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目前业内对其并无明确定义,一般泛指无抵押、无担保、无场景、无指定用途,借款与还款方式灵活,具有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等特点的小额信用贷款。其主流模式主要借鉴国外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具有高效率、高风险、高利率三大特点。从2015年开始,现金贷作为国内消费金融一个重要分支强势崛起。
上述在此轮整饬中“中枪”的公司背后,多有现金贷的身影。如马上消费金融的主打产品“马上贷”,即为现金贷。
根据马上消费金融官网新闻中心栏目的信息显示,“马上贷”最快10秒、最少只需填写几个字就可申请1000元—8000元不等的现金分期。且新“马上贷”不限于央行征信数据,由于其“采用爬虫数据的模型分来进行决策”,即使用户无征信记录,也能提供审批决策;还款表现良好的老用户,还有资格获得提额。
业内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银行倾向于服务有完整信用记录的人群,其信贷业务的申请门槛较高;而现金贷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短板,主要面向“小白”群体。但记者同时注意到,不少金融业人士都表示坚决不碰现金贷,认为其商业模式“原罪太重”。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更直言不讳地指出,不少同行披着“普惠金融”的皮,假借“现金贷”名义,做着不合理、高定价的消费金融生意。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当下对现金贷的诟病,首先集中在不少消费金融平台以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
记者获悉,银监会《指导意见》下发后,京沪广深四地率先发文整顿“现金贷”业务。第一步摸底反馈回来的情况令多数人惊讶,众多有“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包括一些行业领头羊,其年化息费成本均超过最高院规定的36%。
“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现金贷业务的成本包括从持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利息以及平台本身的各项费用成本。如果息费综合成本控制在年利率36%以内,则现金贷业务基本没法做。”这位业内人士指出,正因如此,部分平台年化利率高达200%甚至更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透露的数据显示,畸形现金贷平均利率为158%,最高的发薪贷高达598%,实质是以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
其二,现金贷行业坏账率极高,不少现金贷平台的风控基本为零。根据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数据,现金贷坏账率普遍在20%以上。由于坏账率高企,致使很多现金贷平台往往通过不合理的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率,导致平台无视贷前风控,随意放贷,部分平台的借款人只需输入简单信息和提供部分授权即可借款。
其三,诟病集中于暴力催收屡见不鲜、存在骗贷集团等。一些平台常采取利滚利计息方式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一旦借款人逾期,平台收取高额罚金,同时采取电话“轰炸”其亲朋好友或暴力催收等手段。
其四,为了获得流量和客户,某些平台用一些“黑暗法则”野蛮发展,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一些平台大量采购个人数据进行电话推销,且把数据转卖给其他人;某些平台在客户逾期后,催收人员将客户的个人重要信息在网上发布。
《投资时报》记者在4月25日“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现场注意到,不仅是监管部门开始整饬,消费金融的乱象也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就表示,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过度借贷、重复授信、过高吸费、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对未来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则强调,消费金融不是简单的放贷生意,更不是把高利贷线上化,没有好的风控、没有好的定价机制、没有惠及民生的,都不叫消费金融。“高利贷机构绝不可拿消费金融当‘皇帝的新衣’,做普惠的消费金融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做真正惠及民生的金融服务,更要对风险长存敬畏之心。”
1.《2345贷款王在哪里还款看这里!现金贷整饬风波扩散 二三四五马上消费遭遇火烧连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345贷款王在哪里还款看这里!现金贷整饬风波扩散 二三四五马上消费遭遇火烧连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7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