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课本上的各种问题
——弘文高考教学研究中心
首先,教材的知识要联系起来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按照基本规则进行,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三大必修教材的综合运用,引导基础教学,把握核心,稳固基础,建立联系。新课程标准第一册第一题1.3.4与教材设计紧密结合。比如第一个问题考察凋亡的知识点,分析总结整个生物世界的生命现象;第三个问题考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并结合生命来回答它;第四题是必修三的基础知识点,是日常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重点考察。
第二,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必修课
高考更加注重教材回归,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纠正教学方向,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加强高考生物实验考核和探究能力,有助于改进现有的“读教材做实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第一册第29题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补充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原因分析。考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可以客观地引导教师重视实验教学,从而促进生物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表达能力决定分数
高考生物写作题考试有利于区分综合能力不同的考生,有利于高校梯度选才,有利于改善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整体薄弱的局面。新课标第一册第31题重点是生态内容和用科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种解读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第四,准备2020年高考,要把重点放在基础和基础题上
分析2019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基础题占55分,核心素养题占18分;传统意义上的综合题占17分;由此得到备考的启示:牢牢把握基础,重点放在答题的标准语言上,尽量避免因语言不规范而失分;另外,要重视实验探究和设计习题的实践,转变解题思路,冲击2020年高考。
2019化学新课标Ⅰ卷解读调查基础知识培养文化素养
——弘文高考教学研究中心
一、注重基础,稳中求变
从新课标第一册涉及的考点可以明显看出,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出“常见考点、常规提问、稳中求变”的特点。考点突出,没有刻意回避热点和重点。大多数考点都是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强调的地方。考点的设置没有特别的陌生,都是大家熟悉的考试安排结构。
在考试方式上,延续了新课标第一册的稳健风格,没有特别的偏颇和奇怪的方式。从问题的角度来看,“方程写作”、“化学原理/原因解释”、“常见化学操作”成为大题的主要形式。同时涉及到10多个图表、表格、流程图,与2018年、2017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深刻的体现
问题7,基于陶瓷,研究陶瓷的制备和硅酸盐的性质。问题8: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原子的共线共面问题来判断化学性质和溶解度。问题9以制备溴苯的实验为基础,重点是材料分析和基础实验的掌握。第十二题以原电池中的燃料电池为基础,重点考察考生分析材料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第26题以轻质氧化镁的制备为背景,考察了材料转变、反应原理等核心知识,体现了大纲对命题的指导作用。
第二,联系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提升文化素养
今年的高考新课程标准(第一卷)继续弘扬和继承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精选中国古代陶瓷制造等古代文化技术成果,展示中国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陶瓷是中国的名片。今年的新课程标准第一卷以陶瓷的性质为载体,考察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雨后、云与破处》中所描述的瓷器的青色。一方面考察考生对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化学知识的理解,也考察考生对常见物质的理化性质的掌握程度。
第三,材料新颖,注重化学学科素养的调查
今年高考题大部分来自学术专著、科学期刊等在北京写的资料,素材来源新颖。带有这些精选文献命题的试题,有利于拓宽考生的科学视野,让考生通过最新成果了解化学的价值,从而增长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
问题10通过图片和文字调查与分析化学反应过程相关的问题。以《科学》杂志报道的一种新化合物为背景,在问题13中讨论了新反应中间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在最新的实际工业生产的背景下,问题28研究热化学方程的计算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这些问题来源新颖,但还是学习高中化学教材的知识,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关于选择题,《物质结构与基础》继续深化对晶体空之间结构的考察,对空的想象力和基本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化学基础》则进一步弱化了推断题的难度和篇幅,侧重于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综上所述,今年的新课程标准(第一卷)更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思维方法”的考查,同时,作为新课改即将结束的一年,也不同程度地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核心素养各种能力的考查。在记叙文、图表、流程的背景下,有着丰富的物理材料,不仅体现了化学的重要学科价值,也考察了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试题整体呈现以能力为基础的命题原则,在稳定中求创新,贯彻高考“基础、应用、综合、创新”的考试要求,体现化学学科在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2019物理新课标Ⅰ卷解读求真务实,审基灵活多变,突出素养
——弘文高考教学研究中心
一、命题的特点
1、突出必要的知识
2019年高考新课程标准第一卷以《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的命题为基础,紧紧跟随中学课程标准,回归经典,在稳定中求变,在变化中回归经典,在经典中突出应用,在应用中求创新。2019年新课程标准第一卷仍然以物理的主要内容为主,突出基础。例如,问题15考察了库仑定律和带电球在静电场的受力分析。这些问题是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加强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加强关键能力
2019年高考新课程标准第一卷物理试题加强了实验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开设好实验课,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自己的实验设备;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新课程标准第一册第23题,考查电阻的连接,电流表的校准,问题的分析与排除等。,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突出核心素养
今年的新课程标准第一卷突出了物理的核心素质,加强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现象,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物理问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在材料加工中广泛使用热等静压设备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一33(2)要求学生分析相应的气体变化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应用气体定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注重物理原理;2019年,新课标第一册的试题仍然与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考试情况密切相关,可以测试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比如《全国卷一》第十六题以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计算发动机单位时间喷射的气体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
二、难度对比
与2018年的试题相比,2019年高考新课程标准第一卷整体难度略有增加。试卷必修部分还是以动力和电学为主,选编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的折射、机械振动、机械波等主要内容。其中选择题是:四力+三电+一源,和去年的设定一样,不难。实验题目为“一电一功”,其中电学实验考查的是电表量程转换读数、校准和误差分析,比去年难度大;计算问题是“一力一力”,其中第二十五题涉及多过程多方法和图像信息转换等。,而且计算量大,难度比去年高。选题3-3,改题5,选三填二空;计算问题是气体定律的应用;3-4是机械波图像+光折射的计算,和去年一样难。
第三,准备2020年高考
分析2019年高考试题对我们2020年备考的启示如下:
1.把握高考中同一个知识的重点难点和不同的考试方法,举一反三,注重基础,回归教材,对每一个公式、定理和定律、实验原理都有深刻的理解、熟练的推理、灵活的选择和准确的应用;
2.加强限时训练,在平时的练习中把握好时间,主动出击,避免先松后紧的现象,在高考的氛围中不可过于紧张,失去水平;
加强选修模块实验的训练。2019年新课程标准第二册模块3-4考查了双缝干涉法测量单色光波长的实验,新课程标准第三册模块3-3考查了油膜法估算分子尺寸的实验。两个实验题均来自教材中的基础实验,测试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关键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以2020年高考复习要增强选修实验的复习强度。
1.《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1 【权威解析】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深度解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1 【权威解析】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深度解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7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