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名臣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其实曾国藩也是一个优秀的父亲,称他为“千古第一父”也不为过。因为他写的一本家庭教科书《曾郑文正书》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经典,他的家庭教育成就也引起了后人的关注。曾氏后人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国藩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五代不斩,曾家八代无败家子
时至今日,曾国藩兄弟的后代已延续到第八代,如曾纪泽、曾广钧、曾约农、曾宝孙、曾昭伦、曾宪植等,成绩突出者达240余人。特别神奇的是,后世从来没有败家子。
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他在俄罗斯虎口夺回了400平方英里的土地,是现代中国唯一在谈判桌上为国家赢得利益的外交官员。最小的儿子曾季红,是一位致力于圆周率研究的数学家,曾经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一百位。他的直系子孙有第三代著名诗人曾广钧、外交家曾广泉、第四代著名教育家曾宝荪、曾约农...
曾国藩的第四代孙辈包括前台湾省“国防部长”俞大伟和著名学者俞大钊。他弟弟的后代包括第四代著名化学家曾昭伦和著名考古学家曾赵昚,第五代著名革命家曾宪植和著名画家曾侯熙。有人统计过:从曾家在父亲门下到废除科举制度的70多年间,儒生、举人、进士、翰林共20余人。新教育制度实施后,他的后代大多大学毕业,出国留学。古人云“君子以泽V伐之”,而曾家则不会以V伐之,这种延续了几代人的奇迹是很少见的。
曾家盛世,其秘诀就在于曾国藩所写的近1500封书信。该书记载了曾国藩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间,在汉源的繁忙生涯和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他实现了总结出来的修身、节欲、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自学、从政、治军等方式。
20世纪50年代,曾宪植在中南海西花厅与周恩来、张远、陈楚平合影
不让你的孩子当官是这个家族第一个不败的骗子
曾国藩在家训中是这样说的:“我仔细想想天下官宦之家,只有一代人才能享受。他的后代先是骄横,后是漂泊,最后是沟壑,可以庆贺第一代和第二代。”
曾国藩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都是讲道理的君子。2006年9月29日,咸丰给九岁的儿子曾季红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普通人希望他们的后代成为大官,但他们不想成为大官,但他们想成为读书识字的绅士。勤奋涵养,好好学习,可以快乐,可以约。此君也。”教育九岁的儿子成为一个“读书懂道理的君子”,是比成龙教育的普遍希望更高的期望。
曾国藩还精心挑选了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作为子女的榜样。他曾经写过三十二个字,命儿子纪泽画这三十三个人的画,作为后人的楷模:
周文的孔孟: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和蒙克
班马左庄: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
葛鲁范马:诸葛亮、鲁直、范仲淹、司马光
周张:周敦颐、程颢、程颐、朱、张载
刘汉欧增: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杜丽·苏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
徐峥杜马:徐深、郑玄、杜佑、马端林
顾王:顾、秦、姚鼐、王念孙
麒麟阁十一英雄中排名第一的霍光,则是另一番景象。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霍光,历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执掌朝政20年,为汉朝的稳定和中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应该说,霍光作为一代有远见的政治家,也非常注重自己的政治道德修养。但是,他终究摆脱不了“君子荣焉知非福”思想的束缚,没能很好地教育和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霍家在他死后的第二年,因谋反被氏族谴责,以至于班固在《汉霍光传》中留下了“不学死术,而去大理”的历史评价。
年轻的毛泽东是曾国藩的粉丝。他说:“给你身边的人,只为曾文正服务。”他还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了几本书,包括《霍光传》。不难看出老人反复强调的这两个观点的深刻含义,那就是“要认真读书学习,管好孩子”。
霍光家这样的悲剧,不仅历朝历代都在上演,甚至今天也是如此。近几年曝光的大大小小的“老虎”和“苍蝇”,短命的“暴发户”,继承了多少好的家风和家教?
孝友之家可以十代八代
就像曾国藩在信中说的那样:“我仔细想想天下官宦之家,只有一代人能享用,其后裔起初骄横,后来漂泊,最后沟壑纵横,能庆一二代者鲜。商贾之家,勤政者可延三四代;种田的家可以延续五六代;小优家可以十代八代。”
什么是孝道?孝顺是对长辈的一种态度:尊重,服从。朋友是对同龄人的态度:善良,善良。如果一家人以孝相处,家庭的繁荣可以持续十代八代。曾国藩说:“孝顺是一家之福。业障叫在哪里,其他的事情可能不考验,唯一的孝道也就颂扬了,反而是灾难,没有任何考验。”
对于家庭关系,曾氏的家庭教育注重温情,主要体现在孝顺、勤劳、宽恕。曾国藩要求家人不要说“利害话”,注意家庭和睦不伤害感情,学会原谅和包容家人。
曾国藩是一个包容的家长。曾国藩的九个弟弟住在曾国藩家时都发脾气,不和弟媳侄儿吃饭。一个把菜拿到自己房里吃,曾国藩也自己带了几个月的菜一起吃。曾国藩的宽容让他的九个兄弟感到尴尬,向哥哥和嫂子道歉。
榜样比言行更重要,大事小事以身作则
曾国藩非常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而且不管事情多小,他都一丝不苟。“养鱼,养狗,家里种竹子,种蔬菜都很重要。一个是继承了我爷爷的家风,一个是寻找一种生活。打官司有种旺盛的劲儿。”这些“小事”都包含在家庭教育中,可见其细微之处。
曾国藩在大事小事上以身作则,一定要先做好要求子女做的事,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他知道“言传身教不如身教”的道理。他要求孩子节俭生活,他首先使自己的生活节俭,两袖清风。他一直没有放下这点小生命。每当饭里有粮食的时候,他从不把粮食吐在地上。相反,他用牙齿把它剥下来,吃了山谷里的大米,然后吐出谷壳。孩子觉得奇怪,这种做法,连人类都没有过!他告诉孩子们“每粒谷物都很硬”,并让吉泽和季红也这样做。
不提倡学习太辛苦,鼓励孩子亲近自然
曾国藩非常重视读书和学习,但他知道读书和学习是一种艰苦而艰巨的脑力劳动,容易堵塞心灵,伤害身体。因此,曾在指导儿子学习时,总是强调一定要以轻松的心情学习,从读书中寻求快乐。他对儿子说:“胸要宽,要活”,“胸不能太苦,但一定要泼在地上,要活下去”。
所以曾老师并不提倡学习太努力,所以不要死记硬背,就当我没说过。多散散步,亲近自然,看看花,竹子和风景。注意养生,身心都要放松。我们应该坚持饭后散步,睡前洗脚。他甚至在自己军营的家书里为儿子画了一条行走路线:他不仅锻炼身体,还看着长辈。显然,在曾的心目中,儿子的活泼好动和身体健康比学业优秀更重要。
曾国藩故居
不要把财产留给你的子孙,“愚蠢和富有会增加你的财富。”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要大臣,地位很高。子侄的后代是“富二代”、“官二代”,但曾国藩对子女极其严格。他希望家人树立勤俭持家的生活态度,反对浪费和奢侈享受。曾国藩多次要求儿子勤读书,勤做文章;女儿媳妇每个月都要给他做一双鞋,还要做饭。即使是小女儿结婚,欧阳夫人也失去了唯一珍贵的嫁妆——金勺,难过得几天睡不着觉。
“官宦之家不敛财,让孩子感到无奈。他们一天不勤快,就会饥寒交迫。然后孩子会逐渐努力,变得自立。”道光二十九年,在京师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上书弟弟,说:“千万别把钱留给后人。”鼓吹穷人道德,不给后人留下资产,这是曾国藩多次提到的。
“不给子孙留下财产是大智慧。有多少官员失去了为儿孙敛财的名声,又有多少商人为儿孙敛财累得死去活来?”《曾国藩》一书的作者唐借用林则徐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来进一步解释:“子子孙孙如我,如何处置金钱、善与富,必伤其志;儿孙不如我,钱怎么办,又蠢又富,越来越多。”这对现在的社会意义重大。
1.《俞大絪 为父当如曾国藩:他凭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父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俞大絪 为父当如曾国藩:他凭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父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8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