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时代,舆论总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两百年前黑格尔的话,在今天特别贴切。
如果说“报纸作为舆论的纸币流通”,今天,借助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载体,舆论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强大,从PC到手机,从微博到微信,从客户端到直播视频。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把握舆论定位上升到了“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对于媒体人来说,观察和分析舆论也成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话题。
得到赵强的《舆论的磨砺》,深感这是一部适时的作品。“看媒体”和“看情况”是媒体人的内政。但是,在今天,普通人可以熟悉国内外的舆论热点。更何况舆论喜新厌旧。如果只是大家熟知的老东西的总结,大家都会觉得无聊。幸运的是,赵强的书梳理了这几年的舆论热点,用生动的笔墨表达出来,就像老朋友晚上聊天,饭桌上聊天。同时也由浅入深,穿越“物”与“舆论”,驰骋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各个领域,试图挖掘出当今中国舆论生态的本质属性,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本质属性,也就是他所说的“舆论的脾气”。
把握舆论的脾气,赵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于新闻系,毕业后进了中宣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大院。正如书中所说,这种工作经历让他有机会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幕后到舞台,审视舆论现象,体验舆论调控,参与舆论对抗。这种体验也让他感受到了舆论的脉搏,感受到了舆论的喜怒哀乐,比常人更感受到了舆论的魅力。在这本书里,作者对“舆论”这个工作对象进行了冷静细致的理性思考和简单的理论阐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舆论工作的“初心”。
我们常说舆论就像过山车。这不仅仅是说向心力和离心力重叠交叉于舆论场,方向和趋势瞬息万变,还隐含着这样一个意思——在轰鸣声中,人们往往失去控制,不由自主,忙着起伏,闭着眼睛尖叫。此时,如果我们能穿过人群,超越回声,我们就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刻意回避“敏感”问题;他没有刻意讨好“群众”,始终保持着冷观察的视角。例如,在赵强看来,“贴标签”可能是新媒体时代的“犯罪”,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头到尾理解节约交易成本的社会惯性,并说服大家进入一个严肃推理的领域,那么就更容易消除贴标签。负面影响;比如舆论是磨刀石,舆论可以磨砺治理,但舆论也很可能是一面镜子,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盲从。类似的想法到处闪耀。
基于当今的中国舆论生态,有两个命题是无法回避的:一是如何在国内舆论领域做好舆论引导,二是如何在国际舆论领域做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增强自身实力,获得与国家硬实力相匹配的舆论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这种舆论能力不仅是舆论的认知水平,也是舆论的生产、引导和管理能力。一般来说,这种能力往往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待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一定要在具体的工作上,具体的人身上进行。这本书不仅致力于面向大众的科普,也面向经常与舆论对峙的媒体从业者和政府工作人员,体现了作者的拳拳之心。
“舆论是一条无尽的河,从中间到外面。”书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意味着它往往具有载舟、倾覆船只的力量,还隐含着它往往具有突破时代的翻滚势能;不仅意味着“逝者如斯夫”,我们面对和处理具体舆论的时间窗口也是如此有限。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我们面临的舆论不再是“内河”,而是在与世界舆论的不断激荡中,成为国际交流与对抗的“主渠道”。今天,我们的使命是打开国内外两个舆论领域,通过对话、交流、国际合作,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空间,让这条奔腾的“河”不会因为国内外差距悬殊而成为危险的“悬河”。
在这本书里,赵强对“舆论安全”进行了大规模的阐述,延续了他博士论文的思路,也击中了当今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我认为安全永远是能力的副产品,是把握规律的自然结果。钱塘江上,善于搏击风浪的运动员可以迎头赶上,“红旗不湿手”;但是如果人们不知道潮汐,即使他们撤退到离海岸几英尺的地方,他们也可能被海浪掀翻,甚至被卷入河中。其中,进退、攻防、安全、危险的原则不言而喻。时代在涌动。对于记者和舆论工作者来说,光看海岸是不够的。看潮起潮落,需要看跌宕起伏背后的引力。读这本书,可以见证时代的伟大力量,回忆舆论的力量,看到思维的生命力。
1.《卢新宁 卢新宁:当舆论能力成为“时代刚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卢新宁 卢新宁:当舆论能力成为“时代刚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4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