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8月10日,云南省疾控中心再次发布预警。目前,云南已进入各类野生菌生长销售旺季,也是毒菌中毒高发季节。今年以来,我省发生了多起误食野生毒菌中毒事件,造成多人死亡。所以省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吃野生菌要小心中毒。
细菌中毒有五种类型
据报道,野生细菌中毒的表现与有毒细菌的种类、食物摄入、加工方法和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组成,中毒类型可分为五种:
肠胃炎型。它可能是由毒素引起的,如树脂样物质、胍或分枝菌酸。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出现恶心、严重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有毒毒素包括毒蕈碱、蟾蜍灵和致幻剂等。,潜伏期为1小时至6小时。中毒症状除肠胃炎外,主要包括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还包括出汗、流涎、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
溶血型。由鹿蘑、鞍蘑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小时至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性症状。,严重者可能致命。
肝肾损害型。主要是雷公藤和雷公藤引起的。毒素耐热、耐干,一般烹饪加工不会被破坏。毒素损伤肝细胞核和内质网,也损伤肾脏。潜伏期为6小时至24小时,病程较长。肝肾损伤引起的中毒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横纹肌溶解型。主要是由于黑菇等的次薄褶造成的。中毒后1小时内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6-12小时后血尿或血红蛋白尿、肌肉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升高。最典型的症状是横纹肌溶解,最终导致急性肾衰竭。重度中毒者12小时后开始死亡。
野生蘑菇不能生吃
对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食用野生菌进行加工和烹饪时应注意:
不吃凉的;炒透,不要炒的太快;由于热分解,细菌中的一些毒素可以被破坏或降低毒性。烹饪时,最好用沸水煮3-5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后翻炒,可减少或避免中毒事故;一些蘑菇中的毒素和乙醇可能会引起化学反应,或者促进毒素吸收,加重中毒。吃蘑菇时或吃前后最好不要喝酒。
另外,如果吃了细菌后感觉不适,如恶心、头晕、呕吐、阅读不清、幻觉、幻听等。,你应该立即去医院治疗。如果不能及时就医,应立即采用简单的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方法。,从而尽快消除你体内未被吸收的残留细菌,减少对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做完这些治疗后,应该尽快转到医院治疗。
记者获悉,2010年以来,云南全面启动食源性疾病监测,逐步构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控制体系,开展食源性疾病“全方位监测”。截至目前,已建成和部署的监测系统包括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和食源性疾病疫情监测系统,监测覆盖面已扩大到16个市的129个县,省疾控中心在开展监测的同时,还加强了对有毒细菌危害控制的研究,开展了有毒细菌标本的形态和毒素检测工作。
常见有毒细菌的鉴定
1.黄色粉末牛肝菌
俗名:黄色蘑菇
主要特点:颜色鲜艳,帽柄表面涂有柠檬黄粉末,采摘时会污染手指。帽半球形,果肉黄色至黄白色,柄实。
毒性成分:树脂样物质、石炭酸、甲酚样化合物等。
分布及生境:分布广泛,主要在昆明、楚雄、保山。
2.黄颡鱼
俗名:红牛肝菌,建首青。
主要特征:帽为半圆形,暗红色至深红色,管为明黄色至淡黄色,柄为暗红色至玫瑰红。表面有细小的鳞片,靠近叶柄基部略光滑。帽和茎的内部是亮黄色的。
有毒成分:含有拟精神物质,主要引起进食后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小人国的幻觉。
分布和生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夏秋季散生或丛生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
3.鹅膏蝇
俗名:家蝇、蟾蜍。
主要特征:菌体较厚,帽面鲜红色至橙色,有时有黄边;表面散落着白色到污白色的斑块或颗粒状鳞片,容易脱落。帽缘边缘短但不明显。细菌的肉在表皮附近是白色和橙红色的。白色前褶,免费。
分布和生境: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和滇西北。夏天和秋天森林里的成群结队。
4.白色毒伞
常用名称:白罗伞、白莱克、白龙伞、白鹅膏等。
主要特点:菌体年轻时呈椭圆形,后盖展开成伞状,呈白色。柄近圆柱形或稍向上渐尖,白色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当帽打开时,环是薄的、膜状的、白色的、不活动的或从柄上撕下来的。
毒性成分:其毒素主要是产毒素和产毒素,毒性很大。一把50克左右的白色毒伞所含的毒素量足以杀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分布和生境:主要分布在昆明、红河、普洱、临沧、楚雄等地。夏季和初秋,在杂林中的地面上是独居、分散或群居的。
5.鹿花菌
常见名称:胶质母细胞瘤
主要特征:花菌的不规则帽与大脑非常相似。刚长出来的时候,帽是光滑的,逐渐长更多的褶皱。菌盖可以是红色、紫色、枣红色或金黄色。
毒性成分:该菌株含有鞍菌酸,其孢子含有醇溶蛋白,可破坏大量红细胞,很快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
分布和生境: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等地。春天和秋天,它们独自或成群地生活在森林里。
1.《见手青 云南省疾控中心再发预警:警惕食用野生菌中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见手青 云南省疾控中心再发预警:警惕食用野生菌中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48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