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冠状动脉钙化是AS的特异性标志,也是反映AS斑块负荷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了解冠状动脉钙化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可以用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或转归。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在多种理化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动脉内皮受损。作为创伤的炎症反应,循环血液中的组织细胞穿过受损的内皮伤口,聚集在内皮中,转化为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可以不断吸收脂肪组织并储存在细胞质中,然后逐渐转化为泡沫细胞;同时还促进冠状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即开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个时候斑块就软了,因为它含有更多的细胞成分,也叫软斑。
随着大量富含脂肪的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堆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多,冠状血管壁开始变形增厚,外弹性膜弹性膨胀,使冠状血管外径变粗,尽可能维持原有管腔直径。此时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管腔完全正常。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管腔表面覆盖着一层纤维组织,成为纤维帽,其作用是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血管腔内的血液隔离。纤维帽破裂及其引起的管腔血栓形成导致冠心病急性发作。纤维帽的反复破裂和持续的炎症刺激促使平滑肌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导致冠状血管腔的固定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钙化。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钙化程度越来越大。过去认为是被动的钙盐沉积过程,但最近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是一个有组织、有调节的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功能复杂的糖蛋白,如骨桥蛋白、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等。
因此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钙化是一个受调控的、活跃的代谢过程,与新骨的形成非常相似,其钙盐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而不是磷酸钙。在病理切片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心是含有不可见胆固醇晶体和羟基磷灰石钙盐的坏死区,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纤维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意义
由于冠状动脉钙化是一个类似新骨形成的受调控的、活跃的过程,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钙化的、纤维状的少细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韧性是单纯细胞软斑块的5倍以上,不易破裂。同时血管内超声显示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是急性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因此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是维持冠状动脉系统稳定的反应机制,广泛的钙化可以防止钙化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继发性冠心病事件。但在钙化和钙化斑块形成的早期,钙化和非钙化部分界面生物力的变化,容易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几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钙化常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冠状动脉钙化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组织学标本中,钙盐沉积的数量和范围与冠状动脉显著狭窄有关。此外,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可作为传统心血管风险评估的有益补充,优于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传统风险因素。EBCT和MSCT检测到的冠状动脉钙化负荷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准确预测未来心脏事件的发生。因此,合理应用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哪些患者可以受益于一级预防。
参考文献:
1.刘强。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进展。2015。
2.宋彬。冠状动脉钙化:病理生理机制、影像学评估及临床意义。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卷。2000。
-结束-
1.《冠状动脉钙化什么意思 冠脉钙化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临床意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冠状动脉钙化什么意思 冠脉钙化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临床意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9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