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路314号是1932年建成的砖混结构,外观具有哥特式复兴式风格特征,室内外细节装饰反映了装饰艺术派的特点。
1949年,宋庆龄在此创设了“中福会托儿所”,1950年迁出,1959年又迁回,此时其已改名为“中福会幼儿园”。园内山石亭台,池塘竹树,布置精巧,园东绿草如茵。园内还有儿童游泳池和多种幼儿体育活动设施。现由中国福利会和宋庆龄基金会使用。
东平路7号住宅,1916年建造,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解放前孔祥熙在沪住宅之一,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使用。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西欧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陡峭的大块面屋顶,跌檐下有开窗的山墙,高耸的壁炉烟囱,小而厚实的窗户并设有遮阳的木百叶,十分利于保暖,住宅建筑风格明显属于北德地区或丹麦的民居风格。
上海的古神父路,今永福路52号,有一幢漂亮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原业主是法国传教士布哈德。住宅建于1932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市级建筑保护单位)。坐落在上海一条僻静的小马路上,是一座淡黄色、古朴精致的两层小洋房,据说最早它的主人是一位挪威船长。解放后,小楼成了上影厂的文学创作部,现由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使用。
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建于1924年,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四层,主立面左右对称,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石石材、据传“黑石公寓”由此得名。二战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在此办公,现公寓底层由徐汇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使用,二层以上大部分为居民住宅。
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始建于1924年,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75平方米,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外观为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东平路9号坐落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内,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是蒋介石与其夫人宋美龄的故居。这幢洋房是典型的法国式花园洋房,外墙嵌着或黑或白或黄的五彩鹅卵石,屋面是孟沙坡面式的,上面铺着红色的平板瓦;二层的阳台弧度很小,显示了优雅收敛的贵族气质。
汾阳路79号住宅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外墙为白色,故称“海上小白宫”。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抗战胜利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将这儿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地。解放初,陈毅市长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武康路99号建于1928年,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原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解放后此房被没收,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这里住过,后来作为市委招待所。 建筑最有特色的是外墙面的半露木构架,欧洲大陆居民自古以来普遍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平面呈“L”形,每个楼面都富于变化,陡坡屋面上开着老虎窗,具有哥特式锯齿状建筑风貌的红砖砌筑的烟囱,很有气度。
1.《【中福公寓为什么便宜】专题沪上那些贵族老洋房,老上海都不一定全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福公寓为什么便宜】专题沪上那些贵族老洋房,老上海都不一定全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09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