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夺人”,没有最热的,只是更热。
近日,最严落户城市北京放下身段“开闸”抢人,惊呆了一众网友。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几乎与此同时,呼和浩特也发布了“抢人”新政,还是近半年来第二次发布“抢人”政策。
呼和浩特出台的吸引人才“10条新政”,瞄准大学生安家立业各方面关键点,包括创业人才可申请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最高给予20万元无偿资助、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应的人才公寓、为高校毕业生发放租房购房补贴、每年给予高层次人才父母每人1万元的养老服务补贴等等。这也是呼和浩特继3月底全面放开人才落户后,再一次向全国人才敞开怀抱。
在如今这个一线城市都放下身段开始“抢人”的时代,这座全国有名的“弱省会”也是急了。但呼和浩特能否借此翻身,答案可能不太乐观。
-01-
不断升级的“抢人”政策
实际上,自从2017年城市“抢人”大战开局以来,呼和浩特也曾早早入局,并屡次升级人才政策。
2018年4月,呼和浩特追随武汉、西安等一众城市的脚步,出台了《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均可落户;成功就业或创业的博士、研究生等,在呼首次购房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而当时的武汉为推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已提出了“买房租房打八折”等措施,西安博士研究生等人才购房补贴也有15万。因此,呼和浩特的这份政策无论是从速度还是力度来看,都无甚亮点,门槛低(中专及以上)可能是它最大的优势。
2019年4月,呼和浩特又印发了《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提出本科及以上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满足一定条件可半价购房。大学毕业生半价购房,这在当时的“抢人”浪潮中可以算是比较壕的了,也曾引起过一阵轰动。
不过这项政策的限制颇多,与其说是“抢人”,不如说是助力新区发展。首先它限学历,只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其次它限婚姻状态,必须是已婚;第三它限户籍,只能是呼和浩特本市户籍;第四它还限区域,毕业生需要在科技城范围内就业居住,而非全域;最后限房源,只有安居住房才可以,5年内不得转让。
因此,虽然呼和浩特出台了人才政策,但“抢人”的效果似乎不甚理想。2018年和2019年,呼和浩特户籍人口的增量都在3万人左右,只比“抢人”前两年的2万略高一些。2018-2020年,呼和浩特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1万、1万和31万,其中2020年猛增31万,实际上并非是“抢人”的功劳,更多的原因或在于2020年七普人口统计更为严谨,而此前几年只是抽样统计,数据或有偏差。许多大城市2020年七普人口较2019年都有大幅增长,比如深圳增长412万、广州增长337万,都有此原因在内。
2020年和2021年,发改委两次号召“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呼和浩特正在此列。今年3月31日,呼和浩特官宣六条落户新措施,分别是全面放开人才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全面放宽亲属投靠落户、提供落户地址多样化选择、降低集体户设立条件以及统筹安排新落户适龄儿童入学,被解读为是“零门槛”落户。
此后,时间还不到4个月,呼和浩特再度出台吸引人才10条新政,从人才引进、购房补贴、创业贷款,到便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父母养老,都提出了相应措施。呼和浩特为什么这么急?原因在于其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尴尬。
-02-
全国倒数的经济人口首位度
近年来,呼和浩特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甚至低于全国水平。
2013年之前,呼和浩特的GDP增速还维持在10%以上,2013年起便跌破两位数,2017年之后更是降到6%以下,连续4年跑输全国。
如今呼和浩特的GDP总量仍未超过3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五,仅高于银川、海口、西宁和拉萨。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呼和浩特的GDP长期被鄂尔多斯打压,在2014年之前甚至不及包头,GDP只能排在本省第三,在全国省会中都是独一份。即使是2020年,呼和浩特的GDP也只比包头多了14亿,一不留神就会被反超。
呼和浩特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在于其二产占比过低,三产又毫无优势。2020年,呼和浩特的三次产业比例为4.5:29.1:66.4,服务业占比近70%。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加值都超过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近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仅有103亿元,只占GDP的4%。
呼和浩特的二产不仅占比较低,且同样没有什么优势。目前呼市共有六大优势产业,分别是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光伏材料和电子信息,规模都不大且较为低端。
从更能体现城市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指标来看,呼和浩特在全国省会中能排在中等偏上,但在内蒙古只能排在第五。2020年,呼和浩特的人均GDP达到81272元,虽然在全国平均线之上,但远低于鄂尔多斯、阿拉善、包头和乌海。
呼和浩特的人口总量,在全国省会中也排在倒数第五,同样仅高于银川、海口、西宁和拉萨。
不过,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人口来看,呼和浩特的首位度都在全国垫底,是名副其实的“弱省会”。2020年,呼和浩特的经济首位度为16.1%,仅高于济南(13.9%)和南京(14.4%),比石家庄(16.4%)还低一些;人口首位度仅有14.3%,高于济南(9.1%)、南京(11%)、郑州(12.7%)和南昌(13.8%)。
内有经济与人口首位度双低,外有全国城市疯狂下场“抢人”,呼和浩特不急也是不行了。但“零门槛落户”,甚至包揽安家立业各个方面,真的能帮它成功翻身吗?
-03-
平平无奇的城市吸引力
对于任何城市来说,“抢人”都只是手段,把人留住、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才是目的。
2020年,曾有机构就“什么样的城市能够留住年轻人”开展问卷调查。从4000张问卷反馈的重要度排序看,年轻人选择一个城市的前三大影响因素分别为:收入性价比、工作机会和居住便利度。但很遗憾,呼和浩特在这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
首先来看收入性价比。2020年呼和浩特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9230元,在省会城市中位居中下游,在内蒙古也只排在第五。同省份的包头(45879元)、乌海(45133元)、鄂尔多斯(42374元)以及阿拉善(39518元),都比呼和浩特要高。
那么它的物价水平又如何呢?我们从年轻人最大的消费支出——买房来略窥一二。据诸葛住房数据,2020年呼和浩特的房价收入比(即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为9.6,比新一线城市长沙(8.5)还高出不少,也高于西北省会城市乌鲁木齐(8.6)和银川(7.7).
其次来看工作机会。呼和浩特的优势产业是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光伏材料和电子信息,都属于较为传统或低端的产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强。
在头部公司方面,呼和浩特仅有2家中国500强企业,分别是伊利集团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民营500强企业只有1家,那就是伊利集团。上市公司也仅有5家,分别是伊利集团、优然牧业、内蒙华电、蒙草生态和金宇生物。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一家都没有,也培育不出独角兽企业。年轻人在此难以找到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机会,自然也留不下。
居住便利度,可能是呼和浩特最有优势的方面了。它是内地第40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地铁1号线在2019年底开通运营,2号线在去年10月开通运营。目前呼和浩特轨交里程共49公里,覆盖了中心城区、东部南部副中心、机场、火车站等大部分重点区域。其轨交便利度与大城市肯定不能比,但与石家庄、贵阳、济南等省会城市还算是相差无几。
呼和浩特的便利店指数,在重点城市中比较靠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呼和浩特的便利店指数在36个重点城市中排在第11名,超过了上海、杭州、武汉等一众明星城市。平均每4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覆盖,饱和度超过了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
不过若论科教文卫等软实力的话,呼和浩特的优势又有所下滑。在教育方面,全国百强中学仅有1所(呼和浩特二中),还排在第100名;双一流高校也仅有1所(内蒙古大学),重点学科是生物学。在医疗方面,全国百强医院是1所都没有。说是为人才解决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但能够提供的顶级资源也十分有限。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全国齐“抢人”的时代,“零门槛”落户和各种优惠政策已经算是中小城市的标准动作。要想提升人口吸引力,实现经济翻身,归根结底还是要从通过产业升级创造优质就业机会、增加公共服务以及降低生活成本等角度下真功夫。如今大城市都已经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留给呼和浩特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参考资料:
[1] 一座城市成为“人口赢家”的长久之道是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
[2] 呼市“半价购房”新政的苦衷:GDP、人口增速双双下滑.21世纪经济报道
[3] 呼和浩特:二线城市抢人大战再次升级的背后.西部城事
[4] 《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试行)》正式印发.内蒙古日报
1.《09年西安购房补贴政策,干货看这篇!半年连发两次“抢人”新政,呼和浩特能借此翻身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9年西安购房补贴政策,干货看这篇!半年连发两次“抢人”新政,呼和浩特能借此翻身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10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