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升美术馆名人墙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新感觉派作家和著名小说家,以《雪国》、《古都》、《千鹤》三部力作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成功地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与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川端康成之美”。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她1918年第一次去伊豆半岛的经历写的。在1918年后的十年里,川端康成几乎每年都会重游伊豆汤岛。
例如,1919年秋,他“因担心伊豆汤岛会变成瘸腿病”而造访该岛;1921年冬天,他带着初恋失败的痛苦去了伊豆汤岛;从1924年深秋初冬到1926年4月,他大学毕业后的前三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伊豆汤岛度过。川端康成在《青春》中写道:“现在,唐刀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他还说:“可以说我是个伊豆。”
川端康成如此迷恋伊豆,不仅是因为它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因为他美好的回忆。
迷人的伊豆风景
他在回忆1918年的伊豆之旅时写道:“对于只知道旅行的滋味和大阪平原乡村的我来说,伊豆的乡村风光让我心旷神怡,遇见了舞者。”巡回艺术家的善良温暖了孤儿川端康成的心,治愈了他的创伤。以后川端康成只要精神上受到打击就会“逃到唐岛”,伊豆唐岛成了他的避难所。
根据剧情,《伊豆舞女》讲述的是我这个20岁的高中生,因为受不了孤儿气质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走上了伊豆之旅。在旅途中,我遇到了一群巡回艺术家,认识了一个叫荀子的舞蹈演员。在短暂的旅行中,我真诚地对待艺术家,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同时对舞者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最后,因为旅费花完了,我和夏添的艺术家们分手了,约定寒假在大岛上见面。
伊豆舞女的电影剧照
《我》和舞女之间的情感发展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线,但《伊豆的舞女》绝不是一部“真爱小说”舞者对“我”的感情,不仅包括爱的少女种子,还包括对遇到一个对她和“我”一样亲切平等的人的感激。一方面,我喜欢舞蹈演员的美丽和天真,另一方面,我欣赏她的善良。
川端康成在《青春》中详细回忆了他当时的心境:“我二十岁的时候,和巡回艺术家们一起旅行了五六天,充满了纯粹的感情。分手的时候,我流泪了。不仅仅是我对舞者的悲伤。即使是现在,我也在无聊的心情中回忆起那个跳舞的女孩,除非她是爱的种子,她对我这个女人有一种淡淡的爱。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别人对我这样的人表现出善意,我是感激的。”
由此可见,“我”与舞者之间的感情并不是一般的青年男女之间的恋情,而是旅行者之间建立在相互尊重人格、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友谊。
川端康成盯着电影《伊豆舞者》的女主角吉永小百合
小说从头到尾都有淡淡的忧伤。首先,巡回艺人的境遇是令人同情的,舞者的经历更是让人心酸。这位14岁的舞蹈演员,被生活所迫,加入了巡回艺术家的行列,四处游荡,被视为玩物。其次,“我”对舞者,舞者对“我”的感情也是半甜半苦。“我”和舞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是通过克制的举止和温柔的表情默默的交流着感情。
从《伊豆的舞女》开始,川端康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长为一位表现日本文学特色的作家。宏观上,川端康成的文学没有明显的断层,但微观上,其创作发生了变化。在伊豆的《舞女》之前出版的作品大多以描写孤儿的生活为主,带有浓重的自我叙述倾向,反映了川端康成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烦恼。
从《林金华的忧郁》和《招魂节上的一幕》开始,川端康成开始将自己的写作风格从孤儿的悲伤转变为旧时代女性艺术家的悲剧命运,给予她们关怀、同情和悲伤。《伊豆舞女》在完成内容风格和基本情调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构建川端康成第二创作期(一个下层少女受损的小说群体——艺妓、女艺人、女侍应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伊豆舞女的拍摄现场,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首先曝光了他们台词的画面!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伊豆舞者》
边肖的话:随着边肖和读者的互动越来越多,粉丝们开始学会“订购”,哈哈。这几天,我写了几篇关于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伊豆舞女》的文章,但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封私信,说我想看边肖连载诺贝尔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原创电影《伊豆舞女》。当春节来临时,边肖当然希望所有亲爱的读者都能如愿以偿,所以今天就请满足这位朋友的愿望吧!今天是新年的第五天,我祝愿所有边肖的读者和朋友们新年快乐!
山口百惠的伊豆舞者
山口百惠
1.《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0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