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0月更名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以下小系列为你揭示中科院院士月薪。
作为院士身边的一个人,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学术带头人。网上关于6000万财务高管年薪的热议,突然让我觉得有必要晒晒身边院士的工资。
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人事部等地曾获一等奖,并获国家、部、省科技奖30余项。累计经济效益超过400亿。
周院士近年薪酬状况:
月基本工资:4890;
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100;
岗位津贴:1000;
院士津贴:5000;(因为大学有寒暑假,假期没有岗位津贴)
扣除:所得税800元左右,住房公积金1200元左右,工会费等费用2000年左右,每月累计收入9100元左右。年收入10万左右。
看完这张工资条,我已经睁开眼睛了。其实很多大学和农业科研院所的院士收入都是差不多的水平。这所大学另一位院士的工资少了几百元,同样是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先生的工资也不比这个高多少。两年没见袁老师了。至少三年前,他们的工资水平差不多。可汗,当中国100名院士和100名顶尖科学家的工资跟不上一般财务高管的工资时,不能说我们现在的分配制度是公平科学的。这也是自然科学学术界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发展水平,都很难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院士一年交40万是不够的。”
有一个细节让他意识到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坐在赵淳生左边的是一位国务院干部。在研讨会开始之前,他问赵淳生:目前的科研体系存在什么问题?待遇怎么样?当我听说赵淳生被当作院士对待,年薪40万左右时,那位干部说:“这就够了。”然而,赵淳生说,在经历了苦难之后,钱是足够的,但也许年轻人是不够的。在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号召下,“本巴”老人正以自己的超声波电机专利技术为股票,与社会资本共同创业。
地方当局给予院士的优厚待遇
虽然院士人数大幅增加,但在地方上仍然是稀缺资源。据公开信息,为了吸引院士,各地都出台了相当优惠的条件。
2009年12月,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宣布,如果两院院士愿意到院任职并完善协议,单位将提供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并提供一次性津贴200万元。
2010年8月,河北宣布,河北院士特别生活津贴由每人每年6万元提高到20万元;新引进和新当选的院士将给予10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支持;新引进院士一次性安置费20万元;医疗在副省级治疗,每年进行两次健康检查;配备相对固定的专用车辆。
河南省明确规定,从2004年起,河南省省属单位院士年薪不得低于20万元,每名院士配备工作用车由省财政补贴20万元。院士享受相当于副省级的医疗待遇,医疗费报销,每位院士每月支付500元护理费。
武汉理工大学承诺,所有引进院士将获得100万元科研经费、200平米院士建房、50万元住房费用。
湖南某大学承诺引进院士,配偶需支付100万使用人才,100万启动科研,安排住房200平米左右。
按照山西省中国北方大学的规定,引进院士的好处是:开始科研200万,落户10万,年薪20万,来校后住房260平米。
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启动了名为“江海蔡颖”的人才招聘计划,内容包括:在南通市工作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同等条件的海外高端人才,提供不低于500万元的工作费用、150万元的住房补贴或提供不低于180平方米的临时住房,并按3年内实际过境时间给予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贴。
年薪百万的大学招的院士头衔为什么这么“天价”?
近日,南京晓庄大学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向两院院士出示“高薪卡”,提供高达600万元的住房补贴、住房费用和科研开办费。无独有偶,湖北中医药大学发放年薪200万元“挖”院士;临沂大学提供科研启动1000万,年薪300万,安置200万等优厚待遇。
像这样高薪招聘院士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让人不禁好奇院士的“含金量”这个称号为何如此惊艳。“高价”院士能带来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院士头衔“含金量”令人惊叹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最高科学技术学术职称,一般是终身荣誉。从2009年开始,中科院给院士的津贴由原来每月200元提高到1000元。此外,年满80岁的院士晋升为“高级院士”,不再享有院士选举投票权,但也享受每年1万元的“高级院士津贴”。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科学院院士的收入分配机制基本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工资和津贴,比如一年工资收入20万元左右,另一类津贴24万元左右;第二类是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土壤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年薪制。比如某大学规定新引进的院士年薪150万。为确保“不招女婿跑儿子”,新引进的院士享受与学校原院士同等待遇,学校原院士还享受150万元年薪。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些院士本身就是各单位的“领导”,他们是领导,拿着高薪,必然会招致群众的批评。
江苏有134所高校,但院士只有100人。“僧多粥少”的现状让各高校摩拳擦掌。江苏师范大学为灵活引进的院士提供200平米的过渡房,每月10万元的生活补贴。南京审计大学招聘的院士最多可获得350万元的资助。
此外,地方政府对人才的大量投入也非常激烈。比如江苏省高邮市对两所院校的引进院士给予全额补贴;台州市为两所院校的引进院士提供3年免费人才公寓,并发放100万元“购房券”。
院士供不应求是好事,意味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但是百万元高速吸引人才的趋势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大学和地方政府把院士当作支撑门面的“招牌”,注重院士数量而忽视自身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的建设。这种盲目的做法无疑背离了招聘人才的初衷。
高薪背后的利益诉求
四年前,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张开元四次以与两院院士同等的待遇辞去高级教授职务,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问及原因时,张开元直言:“院士补贴太高,终身待遇不合理。”
院士除了薪酬之外,还可以作为谋取私利的“摇钱树”,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记者了解到,很多院士都有隐形收入:一是从科研项目中“扣除”经费;第二,日常复习和兼职的收入。中国第一位退休院士秦博一曾坦言,很多院士热衷于拿项目和课题,可以为自己赚钱,让别人以院士的名义申请课题,也从中获利。院士因为名气和面子,成为很多高校的“广告招牌”。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是江苏省两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院士的分配机制是“底薪+津贴”。基本工资每月5000元以上,每年岗位津贴24万元。此外,江苏省委组织部每月补助1万元,合计约42万元。这种收入不高,但南京大学有32名院士,东南大学有11名院士。他们深受思奇喜爱,潜心科研,成绩斐然。资深院士冯端告诉记者:“真正的院士是买不来钱的,因为沉浸在科研中的院士不在乎钱的多少。他们看重尖端的科研平台和浓厚的科研氛围。”
“院士作为高端人才,享有无可非议的高待遇。但近年来,院士被请去做‘花瓶’,挣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钟表示,社会对院士的要求过高,各种调研、研讨会、评估不断邀请院士,导致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竞相争夺院士,科研开办费、安置费、年薪等都很高。
钟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高校和地方政府:一方面,在现行体制下,高校院士人数直接影响高校学科资源的排名、权威性和获取,从而导致“院士在手”的形成。管理心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驱动政策,但在一些地方实施时,却成为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院士越多,成绩越大,领导的面子越好。说到根本,还是利益驱动。”
对国外院士制度的反思
两个院的院士章程修改了几次,2014年的修改被认为是最轰轰烈烈的一次。新修订的章程从提名方式、遴选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但院士津贴仍维持每月1000元,院士待遇没有明确规定。
这也为院士待遇的“飞价”提供了“社会土壤”。一方面,高薪让很多院士不愿退休;另一方面,大学和地方的“门面需求”不允许院士轻易退休。2013年11月,80多岁的沈国放院士表示愿意退休到工作了一辈子的北京林业大学,但学校以“没有人有资格担任沈国放的职务”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在梳理了欧美国家的院士制度后,记者发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况: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学会,但其会员没有工资,更不用说像中国院士那样的高薪,他们只有少量的补贴,甚至还要为自己的研究买单。同样,申请美国科研经费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内容。很多院士实验室因为项目内容太硬而无法获得资助,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院士是一个学术头衔,也是终身荣誉,但中国的院士头衔被赋予了太多超越学术的东西。”一位要求不具名的江苏高等教育专家告诉记者,部分老年院士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但学校仍将其作为申请国家科研经费、提高声誉的“法宝”。在美国,院士不退休就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不愿意或者不能退休就要退休。这种学术为本的精神无疑值得借鉴。
—结束—
信息来源:青塔人才
海洋知识圈
认识海洋|探索海洋
弘扬海洋|服务海洋
1.《院士待遇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个月工资到底有多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院士待遇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个月工资到底有多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1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