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
学校艺术
“我这里的学生被抢了,学生设计的作品被几家公司抢走了。”走进吉林动画学院工业大楼,三味工作室负责人卢先娜告诉记者。去年9月,她带领校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两次团体冠军。
“我们的入门项目是《国风漫画创作源计划》,成立工作室,2013年开始。现在是漫画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应该把中国风格推向国际水平。我们的两部作品《三十六计》《山海经》已经和美国公司签约了。”卢先南介绍。
在工业大厦,记者看到有很多像卢先南这样的原创工作室。这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也是文化创意产品孵化企业;教学生的老师可能是项目负责人,也可能是公司的技术大咖。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个生产过程;部门负责人也是公司的经理或者艺术总监。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课堂形式和教师的定义都与高校的“传统”大相径庭。
吉林动画学院创始人、董事长、院长郑立国告诉记者,在中国,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教育方式。但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行业的需求侧不能完全适应结构、质量和水平。学、研、产分三个领域。行业从来没有进入教育作为办学主体,专业是按照学术而不是行业来设置的。“我们需要改变和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将工业融入教育,突破壁垒。以企业家思维办学,建立与具有市场意识和商业化价值的产业化体系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如今,“学产结合”的模式,让这所才办了17年的大学,作为中国文化创意高等教育和产业的生力军脱颖而出,成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高地,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引领者。近日,记者走进吉林动画学院,寻找办学的答案。
根据产业链打造专业链,用产业集群带动专业群
吉林动画学院成立于2000年。当时国内只有动画专业目录,没有独立的动画专业。成为第一个独立设置动画专业的院校。
学校在成立之初就打破了专业设置的传统,不再按照学科类别设置专业,而是按照产业链创建专业链,按照产业集群创建专业群。目前学校有12个学院,29个专业,从新成立的动画专业到新成立的影视造型专业,都是按照各个专业对应的产业链来设置的。
为什么要通过产业链设置专业?郑立国说,这是学校的初衷。从一开始,目标就是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构建符合整个产业链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高端市场项目引领教学改革。作为应用型大学,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必须兼顾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这方面,我们在实践中领先于理论."
王春丽副总裁表示:“我们将文化产业划分为动画、游戏与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影视与新媒体四大领域,并根据这四大产业群打造四大专业群,同时按照产业链落实培养方向的所有环节,即所有专业方向。在设置上,专业和行业都是对接的,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她举了动画和漫画的构建为例。该校动画专业在2000年成立之初,按照动画产业链设置了前期设计、影视动画、新媒体动画、影视特效、动画管理、营销等几个方向。十多年来,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动漫专业成为学校的主导学科,拥有最大的教学团队、R&D团队和学生人数,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专业。
漫画专业,我们学校的后起之秀,以前是动画专业的一个分支,2015年之前没有列入国家专业目录。2015年,学校成立了漫画学校,并设立了独立的漫画专业。目前有新媒体漫画和商业绘画两个方向,与文化产业大方向紧密结合,成为发展势头最好的专业之一。
目前,吉林动画学院在校生超过1万人,毕业生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人力资源和行业领导者。
教学平台、教学内容项目
在吉林动画学院,从大三开始,所有学生都进入了“学产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直到毕业,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行业紧密结合。
3D部副总监关健正在动画艺术学院3D工作室与团队合作创作原创短片《小女孩与父亲的故事》。关健告诉记者:“我们专业有四大方向:模型、材质、灯光渲染和动画,八个工作室。这里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技能,还需要一起完成一些项目,比如生产线。比如这个短片是六个老师带着学生做的,要一年半才能毕业。”
这种工作室是“学产结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基本形式,包括学生、专业导师、商业项目或准商业项目。
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管理部主任彭宇表示:“平台实行工作室制和项目制。同时将市场上的高端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学生们正在做真实的项目。大三大四的所有学习过程都进入这个系统。”
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工作室负责人也是项目负责人。教师团队由学校和企业人员组成,每个工作室的师生人数根据项目规模确定。“每学期大约有150到200个工作室,可以容纳5000名学生和大约270名教师。每年大约有200个项目。”彭伟说。
与传统课堂相比,该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做真实项目”,实现学与产的无缝衔接,整个平台流程完全真实,与传统课堂按照理论模拟商业项目完全不同。
“传统课堂,老师讲案例,平台教学,实行项目制。学生自主性更强,找到各种方法讨论学习。教师把握整体素质,讲解重点案例。这里的12位老师都是项目负责人,也是‘双师型’老师。”三维部副主任关健说:“我们做了很多项目,包括企业项目、政府项目、与其他大学的合作项目。”
彭伟介绍,该平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培训计划和项目计划由院校和企业、学科和行业共同制定,从制度上保证了学与产的融合。
工作室制和项目制实施后,国内外行业高端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成为吉林动画学院的常态。
“工作室和项目中有很多合作。近年来,我们从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港台引进了高级导演、编剧、游戏制作人、设计师、广告商等100多名高端人才,以及国内外教育专家。他们不是简单的几次讲课,而是我们在教学、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项目创造、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合作。很多产品都是合作项目。”王春丽说。
去年11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无忧时代公司合作成立了动画电影工作室。《无忧时光公司》的著名制作人巴里·普鲁斯和胡赫将带领师生共同开发一部90分钟的三维动画电影、一部26集的动画连续剧和一部5分钟的动画短片,以及动画样本的初步创作。
“这是学校和巴里·普鲁斯先生的第二次合作。在7年前的第一次合作中,他带领学生探索学习了编剧、美术设计、分镜头剧本设计等前期动画内容,并指导60名学生共同创作了《狼与兔》《猫的繁殖》《城市幻想曲》等6部动画电影的前期设计内容。王春丽说:“现在这个工作室在从全校招生,报名很热情。72名学生已经进入工作室进行创作。他们会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开阔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技能。”
将企业引入教育,产业成为教育的主要元素
传统的产教结合有几种形式: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学校三方合作,是基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合作形式;另一种是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双方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开发项目,培养人才。但吉林动画学院打破传统,把企业引入学校,融入教育,把产业作为教育的主要元素。
吉林动画学院“引企入教”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附属于学校的企业,二是将外部企业引入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济源市空集团公司副董事长谭郝跃表示,2008年之前,学校基本上是与企业合作。后来按照专业和产业方向,学校成立了第一家动画公司——吉林于硕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后来又成立了吉林济源石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目前管辖于硕、田波,以及吉林文创动漫游戏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华品科技有限公司,这四大产业公司是对应四大专业集团而建。
谭表示,近年来,集团公司还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引进和吸收了100多名科技领军人才,通过专题电影、全息影像、手机游戏、体感游戏、移动互联网、人机交互技术等研究,掌握了20多项自主关键技术,开发了21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现在,这些成果已经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田波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张睿是学校首批员工,也是中国动画行业第一代从业者。她相信,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的动漫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002年,我在深圳参加了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当时的原始技术是国外的,我们做的项目也是外企。我们只是做处理。电影播出的时候,我们的名字连片尾字幕都上不了。我是04年来吉林动画学院的,当时学校成立了动画工作室。2008年于硕影视公司在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后,我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2013年,我们制作了3D电影《青蛙王国》。现在这个品牌已经出了三部,第一部国内票房2000万,欧美票房1500万美元。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张睿说。
“那么,除了把企业引入教育所产生的这些成就,它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呢?”记者问。
“第一,教学与行业紧密结合,使师生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二是教师与公司员工互动,教师技术水平随公司一起更新,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再是学校的问题。学校有数百名员工。他们是双资格的保留室,可以做,讲课,带领团队。第三,让学校始终站在行业的最前沿,可能引领行业的发展。第四,学校是一个巨大的实习领域,学生实习培训不再是专业教育问题。”张睿说,教师的互动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诱导劳动进教学”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机制,是比任何创新都更重要的成果。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更新非常迅速。一般两年左右技术会迭代,所以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高。在管理方面,员工和老师可以互动。技术人员开发新技术后,要给老师和学生讲课和介绍。田波公司十几名关键员工是教师,教师也参与项目生产,以便在参与过程中进行技术升级。近年来,我们开发了300多个动画编程的插件,由员工和老师共同开发,并全部用于教学。”
在张睿看来,公司生产的其实是两个产品:一个是文化创意产品,一个是学生,两者密不可分。“我们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形成了品牌效应。国内大公司肯定有我们的学生。工作满5年的可以是总经理,艺术总监,也可以是部门经理。毕业十几年,成了行业老手。”张睿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吉林动画学院投资建设的吉林动画游戏原创产业园是吉林最大的专业动画游戏集聚区和孵化基地。目前已引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双创新孵化基地、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画研究院、现代动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为大学生孵化100多家企业和300多家专业工作室,在学校形成“创意硅谷、创业硅谷”的浓厚氛围,成为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7年7月,吉林动画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大学获得了34个金奖中的两个。
1.《吉林动画学院是几本 一所改变「传统」的大学 —— 吉林动画学院「学产融合」办学模式纪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吉林动画学院是几本 一所改变「传统」的大学 —— 吉林动画学院「学产融合」办学模式纪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90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