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胜是湖北胜,湖北胜是全国胜."在这场对抗新冠疫情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湖北和武汉作为首要任务,打好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关系到整个疫情防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人民,还有英雄的人民警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每天都发生着关于公安民警、辅警的感人故事:他们中有的日夜巡逻守护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等定点医院和隔离场所维护秩序;有的组建突击队,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冲锋在前;有的在城市出入口和大街小巷站岗执勤,守护着社会安宁,维护着社会稳定。

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第一线,他们日夜奋战顾不上家人,有的甚至倒在了战“疫”岗位上,用汗水、热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之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誓言,用逆行的身影诠释着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使命担当。今天,我们采访了四位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普通民警,听他们讲述抗“疫”故事。

在为基层公安民警点赞的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关爱这支队伍,把暖警惠警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一线民警扎紧防护“战袍”、做好生活保障、鼓足冲锋干劲,让广大公安民警、辅警没有后顾之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顽强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编 者

挽救生命

必须争分夺秒

记者 李昌禹

刘晓钟在接送病人。资料图片

从武汉市十一医院大门口到急诊室病床的距离还不到100米,却是刘晓钟觉得这辈子走过最漫长的一段距离。

这是最后的冲刺,没有担架,52岁的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派出所民警刘晓钟搂着病人的腰,副所长郑龙抱着腿,辅警陈聪抬着双臂,吃力地从病人群中穿过。

病人块头大,身体已经瘫软,直往下坠。刘晓钟咬牙死死托住。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护目镜里的水蒸气模糊了视线,他干脆扯下扔掉,可汗水又顺着额头淌下,再度模糊了双眼。

直到送完病人,刘晓钟才想起来,刚才抬病人下楼时,病人的头就靠在自己头上,没有戴口罩,呼出的气体就这么直接喷在了他的头上、脸上。“顾不上了,救人是争分夺秒的事,哪能想那么多。”刘晓钟说。

刘晓钟所在的汉兴街派出所,距华南海鲜市场只有几百米,辖区内疫情比较严重。“江汉区几个高危小区,我们辖区就占了5个。”刘晓钟说,由于疫情暴发初期救护车忙不过来,从1月26日他接到任务,负责帮助转运病人到医院和隔离点算起,这一个多月下来,刘晓钟接送转运的病人已有四五百人次,“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转运了28个病人。”

除了负责转运病人,日常维护社会秩序的本职工作也没有落下。2月25日凌晨3点多钟,刘晓钟突然接到报警,辖区内盛世江城小区有一名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病,情况非常危险。接警后,刘晓钟和同事迅速出警,很快找到了病人。但正发病的病人十分不配合,一番忙碌,一位民警的防护服被病人抓破了,脖子也被抓伤,才将病人控制住。

然而,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病人无法直接送入精神病医院,需要先送医进行核酸检测和检查肺部,重任自然就落在刘晓钟和同事身上。此时,病人情绪极度不稳,对送医非常抗拒,刘晓钟和同事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帮助病人做完检测。一番忙碌下来,已是晚上6点。而这时,刘晓钟还要负责继续看管病人,直到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又要把病人送到精神病医院。

这已经是近3天来,刘晓钟处理的第二起类似警情了。这段时间以来,工作任务繁重,精神高度紧张,刘晓钟一直休息不好,眼里已经布满了血丝。

今年52岁的刘晓钟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黄继光连当过排长和指导员,2006年转业到这里做治安民警,一干就是十余年。当过兵的刘晓钟心理素质过硬,可是面对疫情,仍然不免紧张:“毕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性很强。”可是,怕归怕,在疫情面前,派出所里没有一个人退缩。

“大家都觉得,对于疫情,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就没什么好怕的。可病人救治不能耽搁,必须争分夺秒。”刘晓钟说,“每次听到不好的消息,心里就非常自责难受,夜里总睡不好觉。”

这一个多月来,刘晓钟还没有回过一趟家。其实,他家离单位并不远,但他却选择住在派出所附近的一家旅馆里,“主要是怕传染给家人,也方便出警和自我隔离。”刘晓钟说,每隔两天,他会把换下来的脏衣服送回家,放在门口,顺便把干净衣服带回来,“这个时候,我能从窗户外或门缝里看到妻子和孩子,那是最欣慰的时刻。”

“回来了?这两天怎么样?”妻子和孩子从门缝里探出头。

“没事,挺好的。别出来了。”

取了衣服,刘晓钟转身下楼,在孩子和爱人不舍的目光里,他又一次鼓起勇气出征战“疫”。

群众认可

是我最开心的事

记者 李龙伊

史雪荣在社区执勤。李雨生摄

“大宝要吃火龙果和饼干,小宝的奶粉快吃完了,我待不住了,我得回家。”武汉梅园社区居民杨女士入住隔离治疗点当天,就给武汉市花山派出所民警史雪荣打视频电话抱怨。

杨女士爱人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已送医院救治。按照规定,杨女士和70多岁的婆婆,以及5岁女儿和4个月大的婴儿都得定点隔离。来之前走得仓促,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没有带,杨女士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求到史雪荣头上。

对于梅园社区每一户居民的情况,史雪荣都了如指掌。丈夫确诊得了新冠肺炎,自己又拖家带口住进了隔离点,史雪荣琢磨,此时的杨女士一定手足无措。在视频电话里,史雪荣看到,杨女士的两个孩子一直不停哭闹,也许是新环境让他们感到害怕,这让史雪荣很心疼。她对杨女士说:“放心,你需要的东西我明天一上班就去买,给你送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史雪荣提着火龙果、饼干和奶粉,还有从自己家带的“小暖风”,送到了隔离点。“东西我放门口了,袋子都已经消过毒。”史雪荣放下东西准备离开。杨女士要转钱给史雪荣,她婉言拒绝了:“不用给我钱,你们能配合来隔离点,就是对我最好的帮助。”

在隔离期间,杨女士每天都要同史雪荣视频通话,这让她能安下心来。5岁的女儿常常调皮地跑到手机前,给史雪荣展示自己的画:“史阿姨,我可听妈妈的话了,这是我画的画,漂不漂亮?”

这一刻,让史雪荣觉得很知足。

史雪荣是梅园社区的“片警”,从1991年加入警队以来,她从未离开过这里。在梅园社区,说起这个个子高、嗓门大、性格耿直、办事利索的女民警,居民们都直竖大拇指。

这些年来,史雪荣成了居民们最亲近的人。新冠肺炎一发生,她就成了全社区最忙碌的人。

“大姐,您别急,慢慢走,我扶着您。方舱医院有大夫、护士,一定会把您照顾得好好的。”前不久,在东湖高新区光谷青年城隔离点,史雪荣与医护人员一道,搀扶着一名老龄患者走出隔离点,准备乘车转移到光谷方舱医院。

这位老人原本不愿去方舱医院,情绪非常激动,甚至还有轻生的念头。多次劝说无效,工作人员紧急联系到了正在巡逻的史雪荣,请她赶紧过来。

在前往隔离点的路上,史雪荣联系上了老人的女儿,说明了情况。几通电话下来,家属理解了,老人的情绪也平稳了,跟着史雪荣去了方舱医院。史雪荣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医护人员:“老人有啥需求,就给我打电话。”

从过年到现在,史雪荣没休息过一天,“白天在社区工作,晚上在网上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半夜。”社区居民无论缺医少药、缺粮少菜,还是家长里短,总是习惯性地找到史雪荣求助,而她也将各种事情都记挂在心上。这段时间,她的手机成了居民热线,总有接不完的电话,求助的、诉苦的、聊天的、寻求安慰的,史雪荣从来没有不耐烦过:“能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由于疫情影响,加上工作太忙,史雪荣没顾上给妈妈过生日。她悄悄说,自己有个小愿望:“等疫情结束,我第一件事就是要回家好好陪陪妈妈。”

服务百姓

让我一生受用

记者 韩 鑫

赵闯去商超帮居民买菜。资料图片

“小赵,我妈妈今天出院,能帮忙接一下吗?”“放心,一定安排好!”

前不久,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宝丰派出所民警赵闯接到辖区一位居民打来的电话。放下电话,赵闯开车赶到定点医院,把老人接回家,又将老人房中每个角落仔仔细细消毒一遍,还买了够吃五六天的菜送到家里。

自从承担转运病患这项工作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赵闯转送了59名患者以及疑似感染者。除了接送病人,他还干起了收快递、提行李、消毒买菜等各种活,居民们都直夸他的“服务”真到位。“好多患者跟我爸妈年龄相仿,看他们病得难受,我心里也不好过,想着多帮他们干点活,就能让他们更安心养病。”赵闯说。

赵闯今年28岁,干的刑侦,是派出所的得力干将,破获过好几起有影响的案子。可在这次疫情中,他却“转岗”干上了社区民警的活。“打击犯罪是为人民服务,转运病人也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咱人民警察应该干的活,都是给群众排忧解难。”赵闯说,这次过年他回家没两天,得知疫情防控措施升级的消息,大年初一就主动申请返回岗位,“我向上级递交了请战书,作为一名民警,这个时候就要敢于担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加入青年突击队后,赵闯扛起了转送病患至隔离点的任务。“看到病人在我面前不停咳嗽,心里也有点害怕,过去干治安、搞刑侦,心理压力都没有这么大。”赵闯直言,刚开始那几天,每次转运完,他都要小心翼翼地全身消毒,生怕有半点疏漏。

不过,担心很快就被忙碌的转运任务冲淡了,“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转运了5批共18名病人。”有一次,赵闯接到紧急任务,要将辖区内一批高龄病患护送到定点医院。老人们腿脚不方便,赵闯他们就挨个到家里接。上下楼、拎行李、忙搀扶,几个来回下来,汗水直往眼里流。赵闯记得,那天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接着又继续值班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转运工作得跟上,该查的案子也不能落。”

在转运过程中,还经常会遇到病人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有没有药、生活配套行不行、饭菜跟不跟得上,这些问题都得解释清楚。遇到这种情况,赵闯就得耐下心来,逐一解答、挨个疏导,鼓励他们配合治疗;有些病人家里有困难,就在转运过程中,加上他们的微信,帮他们解决。

随着武汉大力开展“应收尽收”,转运患者的任务逐渐变少了,但赵闯并没有闲下来,白天帮居民买菜送药,晚上去方舱医院值守。尽管工作重心有所转变,但赵闯依旧没忘记那些他转运的患者。身体情况有没有好转、在隔离点适不适应、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赵闯已经习惯了在微信上问问患者的情况,“有些患者一开始还挺紧张,警察打听这些干什么,现在都处成了朋友,还提醒我要注意防护。”

这两天,赵闯陆续接了几名患者出院回家。从送病人去医院,到接病人出院回家,看着辖区内患者身体状况每天都在好转,赵闯打心眼里高兴。“这些与病毒做斗争,为老百姓服务的日子,让我一生受用。”赵闯说。

顶不住了

就找棵树靠一靠

记者 申少铁

王德雄协助志愿者搬运物资。本报记者 申少铁摄

2月27日上午10点多,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街道第一社区居委会附近,居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领取果蔬等日常生活必需物资。

“请大家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每人相隔两米以上才安全。”在队伍旁边,一位身着警服、头发花白的民警正在维持秩序、提醒大家注意。奇怪的是,他身上的警服是一件旧警服,佩戴的也是“江苏”的标志。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民警叫王德雄,是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的一名退休民警。1月中旬,王德雄从南京来到武汉,准备接84岁的老父亲回南京过年。“没想到,疫情来势汹汹,为了防控疫情,离汉通道关闭,回不去南京了。”王德雄退掉了火车票,准备跟父亲在武汉过完年再说。

听到新闻里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消息,王德雄坐不住了。“这些天,一线民警的防控任务太重了,我们社区附近的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好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转,这怎么吃得消?我也是一名人民警察,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这种情况我能袖手旁观吗?”王德雄说,他找出珍藏的带着“江苏”标志的旧警服,主动来到常青花园派出所,要求参加执勤。

由于当时人手严重不足,派出所所长考虑再三,答应了王德雄的请求。王德雄到岗后,与其他民警一起参与维持社区秩序、搬运分发物资、给居民买药、排查社区“四类人员”等工作。

“都是些小事,不值一提。”王德雄淡定地说。可他嘴里的“小事”其实一点也不小。常青花园街道第一社区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只有3公里,属于疫情重灾区,防控形势很严峻。社区一共有3200多户1万多名居民,还有一所大学和一所专科学校,防控任务非常重。社区干部说,社区里居住的多是65岁以上老人,其中不少人都患有基础病,由于疫情期间采取了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老人的子女回不来,需要社区工作者和民警们特殊照顾。

上门全面排查“四类人员”也不简单。与王德雄一起执勤的民警介绍,一开始上门排查的时候,一些群众有抵触情绪,害怕民警把病毒带进屋里,拒绝开门交流。王德雄很有耐心,说话又礼貌又客气,居民们看他年纪这么大,还上门来做工作,抵触心理慢慢消失,也愿意配合民警的工作。

“有危险的时候,警察要顶上去。我虽然退了休,可‘警察’两个字已经刻在骨子里,抹不掉喽。”王德雄说。有时候,排查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没有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王德雄就独自上前了解情况。有一天晚上,王德雄在社区排查到11点,回到家里已经累得不行了,还没来得及洗漱,倒头就睡着了。

今年62岁的王德雄患有10多年的高血压,平时都靠吃药控制血压,可干起活来,连续站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年纪大了,身体有时候会顶不住,我就找面墙或者找棵树稍微靠一下。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王德雄说。

(来源:人民日报)

1.《热血传奇火龙果怎么吃?终于找到答案了人民日报整版关注战疫一线民警辅警:关心关爱这支队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热血传奇火龙果怎么吃?终于找到答案了人民日报整版关注战疫一线民警辅警:关心关爱这支队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09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