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益智学堂。

有人说养育孩子的人都是——。“老大按书养,老二按猪养。

可不少家里有俩娃的人说,照猪养出来的二娃,比照书带出来的大娃表现好。

我给大家讲三个小故事。

春节回老家,走亲访友同学聚会都是必不可少的哈。

很巧的是,我的初中男同桌,老婆正好是我堂弟他老婆的亲姐 (这关系没绕懵吧

),接着,我们就互留联系方式约在堂弟家单独聚会。

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太尴尬,同桌家都仨孩子了,大的闺女还有半年就上初中了,最小的是儿子,也都上一年级了,这前前后后真是要差一辈人的节奏了。

大家吃吃喝喝期间,我注意到,同桌家的二闺女少言寡语、特别秀气,做事有板有眼、很熟练,不但自己的事情全部自己料理,还能照顾到同桌的弟弟妹妹们。

我这也算是职业病,就跟同桌聊孩子,毕竟人家大大小小养了仨,这实战经验是咱不具备的。

同桌就告诉我,家里仨孩子,老二是表现最好的。相比老大和老三,老二基本上就没让他们费过心,从小就很独立,吃饭穿衣收拾房间等日常生活都自己搞定,上学后对学习专注投入,成绩稳定。

这个二闺女业余时间还跳芭蕾拉小提琴,据说都是这孩子自己选的,上课、日常练习,都不用家里人操心,全部自己安排。

而大闺女和小儿子,跟老二的差距就很大。

大闺女都快上初中了,丢三落四的,需要大人跟在屁股后面一直提醒。时不时撒个娇卖个萌发点小脾气,高兴了就表现好点,不高兴了就撂挑子,啥也不干。

小儿子也是,除了玩什么都不会,系鞋带叫妈妈,剥虾叫二姐,没事招惹下大姐,去卫生间撒尿都要爸爸陪。叫他干点啥,他就跟爷爷奶奶讲条件,要零食要玩具要零花钱。

全家人里,他只对事事独立的二姐还算服帖。

我说:“孩子就是天生不一样,都是一对父母生的,差异也很大。”

没想到同桌两口子告诉我,他们觉得这跟养育方式有关。


大闺女出生的时候,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全家人的心思全在她一个人身上,众星捧月似的,肚子没饿就有人喂,轻咳两声就被浩浩荡荡地送进医院,平日里总有人恭恭敬敬陪在她身边。

小儿子呢,因为全家都盼男孩儿呢,又是最小,家人对他更是宠溺,在家就像小皇帝。爷爷护、奶奶疼,别人说不得动不得,恨不能把这孩子供起来养着。

唯独对老二,有头胎闺女的经验,又不是爷爷奶奶盼着的儿子,大家对她都不那么小心翼翼了。

这反而让她成长的环境很宽松,家长对她的干预少,什么事情都是她自己尝试,自己探索,歪打正着,让她有了很好的独立性和专注力。


这又让我想起一位朋友丽娜。

丽娜是大学老师,家里有个两岁多的闺女。她对闺女那真是上心,外出上班时千叮咛万嘱咐,跟婆婆和阿姨交代很多带孩子的注意事项。一下班就火急火燎赶回家,放下工作全身心陪孩子。

按多数人的想法,这么周到的安排和陪伴,孩子发展得很好才对。

可是呢,丽娜有一段时间四处寻找好的早教机构,因为她觉得闺女的专注力不好,容易分心,爱走神。她还咨询我的意见。

因为这件事,我们约了到她家玩。

见到孩子,我发现孩子走路特别小心,不敢抬脚,想走到什么地方,她都是弓着腰脚擦着地迈着小碎步“移”过去,蹦蹦跳跳还不会,行动起来显得很笨拙。因为丽娜一直嘱咐孩子要小心、不要摔到,限制孩子很多活动。


家里滑梯蹦蹦床倒是齐全,孩子只要想玩,家人就都围上去,在滑梯蹦蹦床下铺厚垫子,有人赶紧拿湿巾擦拭滑梯上的灰,有人扶着孩子嘱咐她小心别摔倒。

如果孩子挣开大人的手,几个大人就围成一个圈保护孩子,孩子每做一个动作,大人都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生怕疏忽了,孩子有什么闪失。

孩子玩完滑梯,听到电视在放儿歌,“移”到电视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听着。电视画面上出现胡萝卜的画面,丽娜就指着胡萝卜说:“这是什么?”

孩子继续盯着电视看,不说话。丽娜就凑过去,抓着她的手继续问:“那个是什么?你说啊。”

孩子说:“这是数字歌。”

丽娜说:“不对,这个,这个是什么?”她特意把电视画面调回去,跟孩子说:“这不是胡萝卜吗?你说胡萝卜,说啊?胡萝卜的英语怎么说?谁最爱吃胡萝卜啊?吃了胡萝卜对什么好啊?”

面对丽娜的连环问,孩子不说话,继续盯着电视。丽娜说:“电视每次只能看十分钟,我们现在去玩其他游戏吧。”

孩子继续盯着电视不离开,她就蹲下抱着孩子说:“咱们要说话算话对不对,电视看多了对眼睛不好。”

孩子哭了。丽娜转移孩子注意力说:“奶奶做好午饭了,咱们吃饭吧。”

孩子坐上餐椅,拿起面前的水杯,把水杯里的水向另一个空碗里倒。丽娜夺过去,给孩子的手上喷免洗酒精,用湿巾擦手,戴围嘴儿,摆餐具。

汤端上来,孩子指着盘子里的胡萝卜说要吃,丽娜端着汤在孩子嘴边说:“先喝汤再吃,必须要先喝汤。”

孩子别过头,坚持要吃胡萝卜。


这样反复几次,丽娜耐心耗尽,重重地把汤碗放在餐桌,发起了脾气。

孩子大哭,拽围嘴,扔水杯,挣扎中把面前的汤碗都打翻,整个餐厅一片狼藉。

我看着丽娜和她闺女,她抱歉地说:“带孩子真的太麻烦太累了。”

其实,我更可怜她闺女。

作为旁观者,我都被丽娜搞得喘不过气。在她家的那几个小时时间里,孩子丝毫没有自主选择自由行动的余地,全部是家人在一厢情愿地主导她的时间和活动。

在我看来,这不是家长在陪孩子,而是家长硬生生要求孩子配合他们啊。

事后我跟丽娜交流说,也许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培养起来的,所以,早教机构解决不了孩子的专注力问题。

我觉得,专注力是孩子们天生都有,家长不破坏不损耗他们的专注力就已经很好了。


“收成”好的父母,反倒是那种看起来对孩子不那么上心的父母。

就像我另外一位朋友启晶。

启晶在确定自己全职带孩子后,就要求一个人来带孩子,不需要父母公婆来帮忙。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减少育儿冲突,一心一意陪伴孩子”。

当大家都在担心她一个人带孩子怎么吃饭,孩子没那么多人照顾会不会受罪的时候,我们发现她们娘俩过得还挺好的,甚至比一个孩子后面跟着一个队伍的那种还滋润。

她在开放式厨房做饭时,孩子就在厨房外的地板上坐着听儿歌玩球。

孩子能坐宝宝餐椅后,她就让孩子自己吃饭,每次吃完饭都像餐厅里发生了一场恶战,她再和孩子一起收拾。

孩子大一点,她经常带孩子外出到不同的环境,把孩子撒在沙滩上或者哪里的地上,任凭孩子自己折腾。

孩子不叫她,她只在旁边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弄得再脏,启晶都会在最后一把抱起来弄回家去换洗……

很多人起初对启晶这种带孩子的方式感到不理解,甚至指责她懒,不称职。

但随着孩子长大,大家都发现:当别人家孩子还需要追着喂饭,需要事事帮孩子料理,需要哄孩子开心时,启晶家的孩子已经很独立了。

他自己吃饭,自己穿袜子穿鞋,自己摆弄玩具,跑跑跳跳地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启晶有什么情绪波动时,孩子还能宽慰哄她几句。

更重要的是,启晶家孩子,因为什么事都能自己选择,环境宽松,心情舒畅,心态放松,他能吃能睡,能动能静,做事很有主见。直到现在四岁半,除了接种疫苗,那孩子还没有吃过药、打过针。

启晶跟我们说过,她对孩子绝不是偷懒。养孩子都不容易,只是有些人的不容易,体现在为孩子处理具体事情上,比如喂饭穿衣陪玩喂药住院等。

而她这种类型的不容易,体现在——事先为孩子划界问题上,她要提前谋划,哪些环境哪些情景哪些事情可以让孩子独自面对、放心让他去试探的,要提前想到孩子可能遭遇的危险,并事先排除,这几乎让她没有睡整觉的时候。


因为有了头胎的经验,带二娃时家长普遍云淡风轻,让二娃得以在宽松、发散的环境中成长,凡事都依靠自己慢慢摸索,反而变得更加独立和精明能干。

我们这一届父母,已经意识到对孩子陪伴的重要性。但也有不少人误解着陪伴。

对孩子的陪伴,不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安排。就像丽娜一样,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和看护不仅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更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时间久了,还会让孩子特别压抑,影响孩子的性格。

对于孩子来说,不限制就是培养。并不是不管安危,把孩子推出去,而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给孩子自主空间,尊重他们的天性。

一个缺少尝试、从不犯错误的童年太恐怖了。给孩子太多的干预和打搅,孩子就是这样被耽误的。

作者: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

1.《老二怎么练厉害看这里!为啥老二照猪养,但比照书养的老大更精?原因是这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二怎么练厉害看这里!为啥老二照猪养,但比照书养的老大更精?原因是这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8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