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4日中考体检,原本是为了加强学生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而设计的。然而,半个月的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实际上是为了获得高分而服用含有兴奋剂的药物。这不仅偏离了考试的初衷,也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是什么让学生和家长如此绝望?体育被异化为考试的时候,学生能从中获得多少健康和快乐?
“现在不打,以后就没机会了。”
“50分足以改变一个中考考生的命运。”张欣的儿子肖伟就读于北方某省的一所重点初中。全省中考总分50分,计入初中考试总分。“通常,他的水平是39分。50分左右的孩子很多,大部分都在46分以上。只有运动有10分的差距,对孩子影响很大。”
为了让孩子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张女士使用了极端手段:经过多次询问,她让提前一周服用含有麻黄碱的药物。“麻黄素可以发挥令人兴奋的作用。考试的时候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是一个起点。”张女士说:“毕竟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打,以后就没机会了。”
最后,肖伟得了46分。“可能是我考试尽力了,也可能是吃药喝酒起了作用。得到这个结果我很高兴。”肖伟说。至于药物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是否违反相关检查规定,肖伟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中考体检中服用含有兴奋剂的药物不是孤立现象。在另一所中学读书的小超,在母亲刘女士的安排下,又服用了一种兴奋剂,最终得了47分。刘女士说:“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他可以比别人差10分以上,这对孩子影响很大。有副作用,等高中了再慢慢补。”
在微信上,很多家长私下交流“通过入学考试的秘诀”。“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吃药。我让肖伟提前一周吃饭。已经是后知后觉,不负责任了。”张女士说。
半月记者通过一些电商网站搜索“中考体育”这个词,出现了大量的药物、功能饮料等结果。很多店主在与电商卖家沟通后,会主动向记者推荐含有麻黄碱和咖啡因的药物或饮料。
那么,服用这些药物真的能提高体检结果吗?一位国家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告诉记者:“兴奋剂不是万能的。必须结合长期训练才能有效。很多家长根本不懂这个,只是一味的跟风,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服用兴奋剂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以麻黄为例,麻黄是一种兴奋剂,可能导致失眠、焦虑、体重减轻、依赖成瘾、脱水、肢体震颤、心率血压升高、中风几率增加。北京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呼吸科医生田辉表示,长期服用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尤其是含有兴奋剂或治疗性较强药物的处方制剂。如果不对症,基本相当于中毒,容易诱发机体原有的基础疾病。
从法律角度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反兴奋剂公约》和国务院的《反兴奋剂条例》都规定,严禁任何体育参与者使用兴奋剂。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17年兴奋剂名单中,上述两种药物赫然在列。
当中学体育异化为“考试”时
除了服用兴奋剂,近年来,为了在中考体育课上获得更多的分数,走后门、拉关系、作弊、代考的现象时有发生。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说:“有些学生平时不重视体育锻炼,只是临时突击或者采取作弊手段,这是因为有体检的倾向。”
当体育成为一种考试的时候,人们似乎忘记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有重视智育而忽视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使得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身体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从2007年起,国家决定将体检纳入中考。
据北方某省中考招生负责人介绍,中考体育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改革之路,但初衷从未改变,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体检的设置是团体选拔的方式,不是竞争。很多学生可以拿满分,大部分学生可以拿更高的分数,只有少数学生分数更低。这说明学生不是通过体检选拔出来的,而是被鼓励认真进行体育锻炼的。
但据记者半个月的调查,通过参加中考体育课,增强了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初中生中,有些人上了高中后就立即停止了锻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认为,在思想层面,中考体育没有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大部分孩子不喜欢运动,而是把锻炼作为一种“应试”手段,甚至对运动有一种厌恶感。熊丙奇指出,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专门进行测试项目,这使得很难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高考体育该何去何从
“通过考试推广体育,毕竟不是一条长久之路。”楚赵辉说,中学生压力太大,没有兴趣或时间锻炼。现在要做的是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发展。
熊丙奇说,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扭转唯分数论。他主张提倡中学自主办学,改革体育,不仅仅是针对考试科目的培养,否则这样的体育课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要成立体育俱乐部或者运动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用运动的表现和过程来代替考试。至于学生和家长,应该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应该以考试为目的参加体育活动,或者走歪门邪道。
针对部分学生在中考体育中服用兴奋剂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中考体育考试应遵守《反兴奋剂条例》,严格禁止这种现象。目前我国职业体育领域对兴奋剂的管制和查处非常严格,但一些含有兴奋剂的常见药物,尤其是中成药,在市场上相对容易买到,也有人趁机空。建议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加强监管。
专家建议,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和指导,相应改革体检,而不是“一考定终身”。考核要细化到平时的基础练习,才能真正提高身体素质。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使每个青少年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1.《家长让孩子吃兴奋剂 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家长让孩子吃兴奋剂 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4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