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砸“赝品”。王刚砸了一个“假货”。
纠纷
是假的还是真的?该不该砸?
平方
观点一:旨在提醒收藏者知道如何正确收藏
其实英国80年代就有寻宝计划,也是打假。我们不想模仿他们。王刚之所以做出这一举动,是想告诉别人,这种模仿背后有欺骗行为。我们要“砸”的就是这样一个行为,应该给收藏者敲响警钟,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收藏,而不是“忽悠”自己,沾沾自喜地收藏一件赝品。
有人看展览,可能会说:“哇!可惜这么漂亮的仿制品也被砸了。”但是要知道,目前国内的高仿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为回报率很高。假设一件真品价值100万人民币,那么15-20万人民币的高仿瓷器就有机会以正品的方式冲到80-100万人民币。这种巨大的兴趣诱惑导致了高模仿水平的不断提高。七八年前,市场上还没有清代官窑、葛窑、汝窑的高仿品。后来据说有工匠在街边小摊上买了一本关于清代釉配方的书,经过一步一步的摸索,当年的釉也做好了。现在这些高仿和真货很像。
王刚不可能粉碎所有假货。“砸”的行为只是一个信息,一个说法。我们也很清楚,大家很难一致认同这种行为,肯定会有反对意见。但我们的目的不是粉碎这种模仿,我们看重的是这个动作背后的意义。所以,虽然总有人劝我们不要这样做,觉得太“离谱”,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目前支持者远远多于反对者。起初,文博系统只有50%的工人表示支持,他们认为模仿欺骗了群众,欺骗了收藏家,这种尴尬的行为仍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但是50%的人不支持,但是通过我们对这种去伪存真的“砸”思想的宣传,应该说现在有70%-80%的人支持,只有20%-30%的人有不同意见。现场观众和收藏者基本支持这种行为。如你所见,在每一份鉴定报告之前,王刚都会说,你可以退也可以不拿这枚奖牌,避免被砸的可能。但是绝大多数的藏宝者都非常坚决的去伪存真,并且坚定的说自己不会退出。如果是假的,就砸了。当然,五六年前就有人后悔了。一些藏宝者花了很多钱买瓷器。当他们把它带到这里时,他们相信这是真的。结果他们用锤子砸了,然后觉得很心疼,觉得应该还。但是他们来了之后都签了合同,说要相信专家的鉴定,没办法后悔。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对这个节目的游戏规则已经很清楚了,这种遗憾几乎没有再发生过。事实上,这个节目现在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广泛欢迎,每个月都会收到数百甚至数千封信,希望参加海选。欧美、日本、台湾省的华人都很关注,因为这个节目不仅有娱乐性,而且知识性很强,有一定的学术内容。
总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可以完美完成的。我们只是想让观众自己衡量得失——如果把这个东西砸掉,你就更知道以后该怎么挑选值得收藏的正品了。
观点二:无疑提高了民众的收藏意识
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分关注王刚砸瓷的行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做法的初衷不一定是坏的。正如王刚本人所说,它们旨在提高公众对文物真实性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收藏意识。我觉得这个节目做了很多年了,明显提高了人们的收藏意识。现在很多人会拿出一个旧东西找人鉴定,辨别真假。当然,这种砸瓷节目也没必要宣传,也没必要反对。存在是历史过程,是社会现象,仅此而已。
12下一页
1.《王刚砸文物 王刚砸文物 砸掉的到底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刚砸文物 王刚砸文物 砸掉的到底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3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