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副热带高压”在5月份向北跳跃,夏季中国各地的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天气随之而来。“副高”是谁,为什么对夏天的多种天气影响很大?
“副高”,即副高,是大气中低层的高压系统,大致沿北纬25 ~ 40°左右的亚热带地区的纬度圈排列。每年从冬季到夏季,随着阳光直射由南向北移动,副热带高压会有规律地由南向北移动。从夏天到冬天,他们定期从北向南撤退。
关于“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主流学派认为是哈德利环流的下沉动力作用造成的,即赤道附近的气流通过加热上升,到达高空后流向南北两侧,在地转偏转力的影响下成为纬向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聚集下沉,在低层大气中形成高压。
中国是季风国家,夏季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一般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左右,在“副高”的脊线上有两次季节性的北跳。第一次北跳对应华南前汛期结束,长江中下游梅雨雨季开始,第二次北跳对应长江中下游梅雨雨季结束,华北夏旱雨季开始。因此,“副高”是造成我国夏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是一种温暖的高压天气系统。在它控制的区域内,以向下流动为主,空气温强烈上升。同时晴朗,部分多云,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能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地面和近地表大气获得更多热量,大气温度明显上升。所以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经常会出现高温天气,气温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
从今年5月初开始,南方的高温天气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今年的“副高”不仅前期控制了南部地区,而且强度也很大。此外,没有强台风与之对抗,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大部分是晴天,“副热带高压”外围地区则是被雨侵袭。“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受到热带东风气流的影响,这是一个热带气旋频繁活跃的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北、西两侧,由于南风气流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沿副热带高压边缘向北,遇到冷空气会产生大范围的雨带。这种三面环绕的降雨也是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的重要影响之一。
此外,“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对台风路径也有很大影响。当“副热带高压”位于西面,强度较强时,大部分台风会在华南登陆;当“副热带高压”位于东侧,强度较弱时,台风往往可以北上到更高的纬度。
如何判断「副高」的强弱?总的来说,影响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主要因素是冷空气空海温、热带对流和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从今年夏季前期来看,亚洲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空气较弱,西北太平洋热带对流活跃,有利于今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今年“副热带高压”更早第二次向北跃升,6月中旬跃升至北纬20°左右,位置稳定并持续向北,导致江淮、江南高温天气,而华北、东北、川西盆地、华南周边地区多雨。
哈德利循环这个术语是什么意思?
据气象史料记载,1735年,英国学者乔治·哈德利(George Hardley)提出了一个假设的大气环流模型:空赤道附近的气体受到太阳长期照射,受热后密度变低,然后上升并向两极运动。之后,气流随着纬度的升高逐渐冷却,密度增大,然后下降到地表附近,再移回赤道形成环流圈。经过验证,哈德利的循环理论成立。
1.《副高 “副高”是何方神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副高 “副高”是何方神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0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