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数学问题,激励着无数民间人士梦想成为陈景润第二。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一个中国互联网上的科学探索论坛都能看到这些被戏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孜孜不倦地推销着他们几年来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很简单: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比如4 = 2+2,6 = 3+3,8 = 3+5。小学生能理解这个问题,让人觉得证明会像中小学数学题一样简单。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数学训练的人,甚至是有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大数学家更有能力,灵机一动解决了这个超级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通常缩写为“1+1”(一个素数加一个素数),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误以为是证明1+1 = 2,这就让人怀疑证明什么有用。徐迟在他的报告文学中回答说:“科学成果有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明显,用几万几亿元就能准确计算出价值,这叫‘宝地’;另一个成就是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天体、基本粒子、经济建设、国防科研、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方面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无法估计也无法估计。如果没有数字可以计算,那就叫‘无价之宝’。比如说,这个陈定理是”听起来很吓人,但是有什么用还很模糊。所以有人对这个“无价之宝”展开了更具体的科学幻想。美国航天飞机试飞成功的时候,听人说陈景润的证书被美国人用来造航天飞机,可惜中国人不知道怎么用。
当然,这只是幻想。数论属于所谓的纯数学,纯数学是不考虑是否有实际用途的纯智力游戏。在一些数学家(如英国伟大的数学家哈代)看来,纯数学是真正的数学,就像绘画和诗歌一样,具有永恒的美,而应用数学则是丑陋而枯燥的。普通人可以欣赏绘画和诗歌的美,但很难理解数学的美。徐迟曾用一系列比喻称赞陈景润的论文之美:“多么感人的一页又一页!这些都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顾友兰,高山詹妮弗,老林人参,冰山雪莲,顶上灵芝,抽象思维牡丹。”这些空洞的语言,只反映了那些看不懂高深论文的作家的敬佩。
因此,纯数学研究自古以来就被“有什么用”所质疑。不是只有中国人特别功利。欧几里德用金币赶走问“学几何有什么用”的学生的著名故事,说明西方人有这样的疑惑。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很少有人以学习无用的知识为荣。
一些数学家相信纯数学有一天会有用。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创始人之一、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曾经说过:“数学的任何一个分支,无论多么抽象,总有一天都不会被用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在当时,非欧几何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游戏,但后来被爱因斯坦用于广义相对论,所以罗巴切夫斯基的预言至少在其开创性领域实现了。甚至纯数论在密码学中也有应用。
然而,即使是数学家也很难想象哥德巴赫猜想的实际应用,除非证明它能给证明者带来名望和奖金。大部分纯数学成果会一直保持其纯态,不会有应用价值。但是,一个没有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不是没有价值,也是有学术价值的。一些数学家认为,有必要创造新的数学方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新方法一旦发明出来,还可以用来证明其他数学问题,其中一些可能有应用价值。技术应用有时只是基础研究的副产品。
因此,我们不应该划定科学研究的禁区,也应该宽容科学家看似无用,实则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学术探索。重大科研成果往往不是计划好的,而是自由探索的产物,甚至是无意中获得的,不可预测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容忍任何科学研究,无论其价值如何。对于那些纯粹用来评价职称、赚取奖金、浪费科研经费、维持生计,既没有应用价值,也没有学术价值的所谓垃圾研究,我们还是要问:有什么用?
∑编辑|双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1.《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什么 方舟子: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什么 方舟子: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0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