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1621年】孙承宗临死前发誓说:如果孙还活着,肯定会被毁灭

从中国千百年来的兴衰来看,历史上有很多能干的伊人准确地预言过后世的事。

例如,秦朝末年,当时社会流传着“楚虽然是三户人家,但亡秦是必楚”的说法。后来秦国灭亡,项羽称王,西楚成为秦国灭亡后发生的政权。

类似的神秘预言有“祭典三世、武大李兴、余周昌”。唐艺宗退位后,武则天成为武周皇帝,此后15年在位后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非常稳定的基础。

此外,明末时代著名的爱国英雄孙承宗临死前对天发誓。如果孙某还有一个后代,一定会灭了大清!

听起来像个笑话,三百年后这句话才真正应验。

《辽东三杰》孙承宗的前半生

孙承宗是1563年出生的保定高阳,此时正是明家庭42年。

孙承宗是远方邻里邻居都听到的天才,13岁时参加了儿童考试,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此后,他一直下决心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使门楣大放异彩。

又过了几年,由于出色的学识,孙承宗受聘于众多法院官员担任家庭教师,教导子女好好读书。(莎士比亚)。

当时家庭教师的官员被命令远赴大同,所以此时孙承宗决定一起去。

来到大同后,没有倒在这边艰苦的环境下,反而像鱼得到水一样不舒服。

明朝嘉靖年间,大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边境关羽,孙承宗到达大同后,除了每天完成自己家庭教师的本职工作外,他对当地的军事防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孙承宗闲着,他们踏上大同边境关羽各地,他经常和边境关羽的一些将军士兵交谈,不知不觉地知道了很多军事工作,他还亲自绘制了很多军事防御地图,整理了非常有用的边境经验。

在大同任职的经验为今后孙承宗出色的军事领导奠定了基础。

1604年,孙承宗以进士第二的好成绩进入翰林院担任编辑职务,后来以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官培重允。

孙承宗左右逢源,赵仲受同事们的尊敬,1615年,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受苦,孙承宗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完美地解决了这件事。

有一天,一名男子偷偷在宫殿里游荡,他避开人群,拿着木棍进入了紫景宫,当时紫景宫住在太子酒商路。

这个男人的名字叫张柴。他进入紫景宫后,看起来很疯狂,其他人都停不下来。他在紫景宫(赤青宫)

幸运的是,宫廷警卫及时赶来逮捕了长车,长车被抓住后,对所有人说:“我接到了郑贵妃的指示。”

为了深宫中、孩子的英爱,很多妾会做害人性命的事,但明信宗和太子不愿意深入研究这件事。这时,担任大学史的吴道南突然想起朝中的一位同事最有进退度,找孙承宗问道。“你认为胜宗怎么解决这种事?”" "

孙承宗想了一会儿,对吴道南说。“郑贵妃想谋害太子,首先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的确涉及东宫和后宫,不能那样放任不管,也不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放任不管。(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无法彻底追踪,必须查明真相,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到地点。”

吴道南听了孙承宗的意见,沉思了一会儿,觉得蛮有道理的,应该答应了,这件事也圆满解决了。

孙承宗的方法很快得到了朝中大神们的认可,1620年,周儒教成为了皇帝。

新帝迫切需要合适的人选继承并担任皇帝老师,这时文武双全的孙承宗得到一致推荐,57岁成为周儒教的授课教师。

_iz=31825&index=4" width="640" height="582"/>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天启元年(1621年),因为后金的大肆进攻,导致当时舆图有三个城市沦陷,分别是沈阳、辽阳和辽东,而辽东的袁应泰因为城破战死后,辽东一时间没了主心骨,顿时方寸大乱。

为了守护家国,著名的爱国志士方震儒上疏朱由校,恳请道:“臣以为孙承宗文武双全,足以接任兵部尚书一职。”

很多朝臣都附和着方震儒,因为大家都知道,孙承宗不光才华横溢,可以为人师表,他还是个精通兵法谋略之辈,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孙承宗理应站出来主持辽东事务。

但是朱由校舍不得孙承宗,不愿意放他离开,是以方震儒为首的群臣请奏两次,朱由校都没有答应。

虽然朱由校不答应,但是孙承宗心里急啊,他是一个很有远大抱负的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辽东失守,孙承宗比谁都难受。

天启二年, 朱由校将孙承宗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但是加官进爵没有让孙承宗轻松,反而是成天吊着一颗心,没过多久,孙承宗那些不好的预感应验了。

后金大军频频叩边,眼见就要攻破广宁防线,在此次战役中,后金步步逼近,而明军却节节后退,最后,明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两国交战以明朝的失败而告终。

在这个时候,本该和城门共存亡的王化贞,一路退到了山海关,至此,整个辽东失守。

辽东之于明朝,就像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辽东沦陷,左臂被斩,这意味着,明朝对辽东的统治已经结束了。

眼前自己的国土一寸寸被占领,明熹宗急得火上浇油,这个时候,群臣再一次联名上疏,恳请明熹宗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

孙承宗自知自己身上担负着整个国家的兴亡,故此是一刻也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尽管当时的战局一片倾颓之势,但是孙承宗从没有放弃过一线机会,凭着自己的本事,倾其所有,力挽狂澜。

任职兵部尚书后,孙承宗深知武将才是保家卫国的组成部分,所以他言辞恳切地对明熹宗说:“陛下,战事吃紧,武将却朝不保夕,还望陛下重视武将,人心齐聚,才能鼎力护国。”

明熹宗听取了孙承宗的意见,孙承宗便立刻安抚武将,救济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辽阳难民,但是京畿重地却频频告急,孙承宗挺身而出,对明熹宗说:“臣愿意亲自前往辽东稳定战局!”

明熹宗对于孙承宗的决定高兴不已,为了嘉奖孙承宗,明熹宗将他加封为太子太保,并且恩赐了许多金银玩意,但是对于孙承宗来说,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国家还要更重要的事情,功名利禄不过身外之物。

孙承宗,虽有武学造诣,却是一介文臣,他先是家庭教师,后是皇帝讲官,可是这样一个提笔的人,却甘愿披上铠甲,提起长剑,只为了保家卫国。

相传孙承宗仪表堂堂,俊秀不凡,作为文臣,他饱读经史,出口成章;作为武将,他有勇有谋,能力出众。

到了辽东后,孙承宗看着眼前民不聊生的景象,不由得悲从心起,不过悲伤的情绪没有持续多久,他必须振作起来,尽早解决这桩烂摊子。

城墙不够牢固,修;防御工程不够多,修;战马萎靡不振,买马;骑兵良莠不齐,训练。

上任督师辽东这四年,孙承宗殚精竭虑,火眼识人,招纳了不少能人将领在他麾下,其中就有袁崇焕、马世龙、毛文龙等名将。

不光如此,他还捡起了明朝弃置许久的火器部队,开拓疆域四百里,制造各类装备几百万,拥有多个兵马营和数十万的士兵,在这几年里,孙承宗带领袁崇焕等人为明朝建造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关宁防线。

在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马世龙等人很快发挥出他们的真才实学,一面抵御后金进犯,一面修补军事工程,在这些爱国将领的努力下,他们为明朝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时间。

对于孙承宗为明朝所付出的种种,朱由校自然都看在眼里,他几乎采纳了孙承宗的每一个意见,但是,明熹宗是出了名的耳根子软,他除了信任朱由校,还十分信任另外一个人,他就是魏忠贤。

刚正不阿,愤怒辞官,却又在关键时刻救国家于水火

魏忠贤权势极盛,手眼通天,在孙承宗领兵的时候,他让自己的党羽给将士们送来了各种精良的武器和装备,然后又给将士们大肆赏赐各种金银财宝。

孙承宗早知道魏忠贤这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他说:“阉党表面是来犒劳军队,实则是借着赏赐之名拉拢人心,刺探军情。”

魏忠贤知道朱由校信任孙承宗,便想着把孙承宗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不料孙承宗十分的刚正不阿,不仅不受金钱的贿赂,还厌恶极了阉党。

魏忠贤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头自然记恨上了孙承宗,而孙承宗对于魏忠贤的态度也是不相上下,他知道魏忠贤派人来军队后,立刻修书一封给朱由校。

孙承宗在自己的信件中表明,实在不应该让魏忠贤等阉党来探查军情,但是朱由校看完孙承宗的信件后,却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处置魏忠贤。

孙承宗为了反击后金部队,已经做足了完全的准备,就在这个时候,孙承宗认为一切已经时机已经成熟,应该给予后金一次马力十足的重创了,可孙承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校沉溺声色犬马,而魏忠贤一党,已经手握大权。

当时孙承宗有一好友,名为袁可立,乃是一位忠臣清官,却因为魏忠贤的逼迫,使得他辞去了登莱巡抚的职务,而袁可立的离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孙承宗后来的发挥,导致柳河一役的失败。

而魏忠贤对孙承宗的打击报复还没有结束,他不停地逼迫孙承宗身边的大臣离开京城,其中就有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高攀龙和东林党领袖的赵南星。

魏忠贤执着于铲除孙承宗势力,而孙承宗自然是得知了这些消息,他想到上一次亲自写信给皇帝朱由校痛斥魏忠贤的行径,可朱由校却没有任何的表示,不禁放弃了再一次写信的念头,而是想要快马加鞭返回京城,亲自面见朱由校。

得知了孙承宗即将返京、亲自弹劾自己的魏忠贤,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找到朱由校,对朱由校痛哭一番,陈诉种种孙承宗的僭越之举,朱由校毫无办法,只好以“擅自离职不合法度”的借口,阻止孙承宗进京。

孙承宗抵达通州后,却被魏忠贤假传圣旨派来的宦官给拦在了马上,孙承宗一看到这些宦官,就知道背后肯定是魏忠贤在捣鬼。

无奈孙承宗却没有办法即刻见到朱由校,不由得对这位耳根子软的皇帝感到失望。

既然进不了京,孙承宗干脆返回辽东。

孙承宗空有满腔爱国抱负,却在魏忠贤乱臣党羽的淫威下无计可施,一怒之下的孙承宗,选择辞去自己的官职。

听说孙承宗要辞官,朱由校又摇摆不定,一方面,孙承宗是教导自己的恩师,另一方面,孙承宗在领兵这方面确实很有天赋,正是因为明朝出了这么一位能臣,才让虎视眈眈的努尔哈赤消停了好几年。

眼见朱由校犹豫,魏忠贤跳出来煽风点火,批评孙承宗的战术太过劳民伤财,不可取之,而朝中亦是有了许多附和的声音。

弹劾孙承宗的意见越来越大,孙承宗自己也待不下去了,他再一次对朱由校说出辞官的意愿,这次的朱由校没有拦着他。

后金的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辞官的消息后,认为明朝已经岌岌可危,于是举兵进攻。

虽然孙承宗已经离职, 但是由他一手带出来的将领们,却死守疆土,倚靠他留下的战术和布局,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宁远大捷。

到了崇祯元年,二十三岁的朱由校驾崩,皇位传给朱由检。

崇祯二年,后金再一次进攻,明朝只能勉力抵挡,眼见后金的部队马上要逼到国都,朝臣们联合上书,希望朱由检请回孙承宗。

此时的孙承宗已经66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毫不犹豫地再一次披挂上阵,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孙承宗把自己的计谋告诉给朱由检听,朱由检听后,很是满意,但是让孙承宗留守京城的朱由检,却又让他在第二夜赶赴通州。

皇命难违,孙承宗身边无太多可用之人,只携着二十七位将领彻夜赶赴通州。

在孙承宗等人的严防死守下,后金难以突破,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朱由检忽然把孙承宗的一员大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率领的军队也跟着起了内讧,自家人打自家人。

无奈之下,祖大寿只能选择往东走,却被朱由检认为祖大寿要反抗,还是孙承宗据理力争,才让朱由检不怪罪祖大寿,与此同时,孙承宗追回了祖大寿。

崇祯四年,后金再一次突袭,朝臣认为都是孙承宗办事不力,再次弹劾孙承宗。

然而如今的皇帝朱由检和朱由校不同,他对孙承宗没有那么多的恩师情怀,对于群臣的责怪,朱由检没有维护孙承宗,这让孙承宗再一次倍感凄凉,于是他再次辞官,返回了自己的家乡高阳。

以命守城,满门忠烈,临死前对天立誓

回到了高阳后的孙承宗,从此一心教导自己儿孙,再不问前朝事宜,但是时值明末,天下动乱,明朝气数已尽,清朝正欲崛起,崇祯十一年,清军攻到了高阳城下,已经76岁的孙承宗率领自己所有士兵奋力抗敌,最终寡不敌众,城门失守,高阳沦陷。

孙承宗全家百口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其他族人。

孙承宗则是被清军俘虏,与明军交手多次,清军将领对孙承宗的大名如雷贯耳,有心想要让他归顺,但是一心为国的孙承宗自然不可能成为后金的走狗。

孙承宗决心自缢,临死前,他愤怒地看着清军,沉痛地对天发誓:“若是孙氏一族尚有子孙在世,必定会灭了你们!”

三百多年后,晚清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已是不复三百年前的荣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正式爆发,孙中山顺应革命者的呐喊,在他的统领下,终于终结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从某种程度来说,清朝是灭亡在孙中山手里。

好巧不巧,孙中山与孙承宗同为“孙”姓,虽不可考证孙中山似乎是孙承宗的后世子孙,但是相隔着三百多年的两个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值得被尊敬爱戴的民族英雄。

来源:

《明史·孙承宗传》

孙承宗抗清事略

陈二勇,陈新民著. 高阳历史与文化[M]. 2006

张家林主编. 二十五史精编 元史·明史[M]. 2007

1.《【1621年】孙承宗临死前发誓说:如果孙还活着,肯定会被毁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621年】孙承宗临死前发誓说:如果孙还活着,肯定会被毁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83472.html

上一篇

【海派玉雕】历史不长的海派玉雕登上了中国玉雕四大流派,关键词是“海娜”“真的”

下一篇

【董巨】大计秋光亮度感明火器18点《夏景山口待渡图》

【1621年】鸭绿江区附近的彼岛本来就是明朝的东江镇,为什么最后被朝鲜占领了?

  • 【1621年】鸭绿江区附近的彼岛本来就是明朝的东江镇,为什么最后被朝鲜占领了?
  • 【1621年】鸭绿江区附近的彼岛本来就是明朝的东江镇,为什么最后被朝鲜占领了?
  • 【1621年】鸭绿江区附近的彼岛本来就是明朝的东江镇,为什么最后被朝鲜占领了?

【1621年】从秦汉到明末,辽阳是东北第一省,为什么被沈阳反超?

  • 【1621年】从秦汉到明末,辽阳是东北第一省,为什么被沈阳反超?
  • 【1621年】从秦汉到明末,辽阳是东北第一省,为什么被沈阳反超?
  • 【1621年】从秦汉到明末,辽阳是东北第一省,为什么被沈阳反超?

【1621年】宁核电站:明朝第一次战胜后金,努尔哈赤兵战败去世

  • 【1621年】宁核电站:明朝第一次战胜后金,努尔哈赤兵战败去世
  • 【1621年】宁核电站:明朝第一次战胜后金,努尔哈赤兵战败去世
  • 【1621年】宁核电站:明朝第一次战胜后金,努尔哈赤兵战败去世

【1621年】明朝辽东第一建城辽阳,如何在三天内被努尔哈赤攻陷

  • 【1621年】明朝辽东第一建城辽阳,如何在三天内被努尔哈赤攻陷
  • 【1621年】明朝辽东第一建城辽阳,如何在三天内被努尔哈赤攻陷
  • 【1621年】明朝辽东第一建城辽阳,如何在三天内被努尔哈赤攻陷

【1621年】齐家君几十年,几乎战败,为什么在浑河战役中全军覆没?

  • 【1621年】齐家君几十年,几乎战败,为什么在浑河战役中全军覆没?
  • 【1621年】齐家君几十年,几乎战败,为什么在浑河战役中全军覆没?
  • 【1621年】齐家君几十年,几乎战败,为什么在浑河战役中全军覆没?

【1621年】大明最血腥的战斗,1621年混河战斗,7000人军队对阵数万架铁器。

  • 【1621年】大明最血腥的战斗,1621年混河战斗,7000人军队对阵数万架铁器。
  • 【1621年】大明最血腥的战斗,1621年混河战斗,7000人军队对阵数万架铁器。
  • 【1621年】大明最血腥的战斗,1621年混河战斗,7000人军队对阵数万架铁器。

【1621年】1621年,面对强大的清军,明朝军队为什么要打内战?

  • 【1621年】1621年,面对强大的清军,明朝军队为什么要打内战?
  • 【1621年】1621年,面对强大的清军,明朝军队为什么要打内战?
  • 【1621年】1621年,面对强大的清军,明朝军队为什么要打内战?
【1621年是明朝吗】专题明朝西南奢安土司的叛乱,延续17年,原因来自21年前的一场战争

【1621年是明朝吗】专题明朝西南奢安土司的叛乱,延续17年,原因来自21年前的一场战争

1621年是明朝吗相关介绍,土司制度从唐朝实施的羁縻制度延续而来,到元朝完善为土司制度,它是中央政府在西南边陲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土司们在形式上服从于中央,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当地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