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戚臣

一瓶“扫描价格”699元的“原装进口葡萄酒”,实际售价仅为12元/瓶。深圳是100%“进口葡萄酒”,但实际上只是散酒瓶。标榜的是进口名酒,其实是无名小将的产品。

这个所谓“高数奖”的原装进口葡萄酒背后到底有多少猫腻?突破法律漏洞的“山寨商品”让消费者和品牌商都感到恐慌。

价格存乱象

近年来,网上、超市里的进口红酒价格越来越“亲民”,二三十元一瓶的红酒几乎在各大超市都能见到,除了打折外,节假日甚至还能有“买一送一”的优惠。

“单瓶价格几十元钱的红酒就算是比较贵的了,很多红酒不到10元钱,但是零售价就高了,卖几百块钱很常见。”26日,在济南市凤凰山名酒城内,从事多年进口红酒批发的经销商刘明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目前不少所谓的“原装进口”酒,是灌装廉价酒,而消费者一般对灌装和原装的辨别力并不强。

经济导报记者走访多家商超、烟酒专卖店及酒水批发市场发现,红酒的价格规律难寻,一款红酒的定价基本上没有什么依据。甚至一瓶扫码价为几百元的进口葡萄酒,实际上消费者购买却只需要十几元。

“你自己拿着手机扫一扫,扫出来的价格就是699元,还有这一款澳大利亚的,扫出来的价格是800多元。”在一家专门以高端红酒销售为主的专卖店中,店员给经济导报记者演示了扫码的全过程,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进行扫描后,可以显示出扫码价格。为什么扫出来的价格这么高,是为了“送礼”好看,有面子。

“高扫码价低售价”如此售卖葡萄酒的商家不在少数。在一家批发店,面对高昂的“扫码价”,经济导报记者询问店主实际的购买价格,其表示如果买的数量多,走批发价仅需要15元一瓶。当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价格有点贵后,店主表示,“出血价”12元/瓶,“就算是拉个回头客”。

一位同样来买酒的顾客质疑:即使在欧洲一瓶红酒也需要几欧元,换算成人民币至少几十元,而国内市场上仅需要十几元就可以买到的“原装进口”红酒,质量到底如何?

“国内进口葡萄酒分为直接进口瓶装酒和散装酒,目前国内散装酒的进口比重达到七八成,市面上的进口葡萄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内分装的。”刘明给经济导报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关税,瓶装葡萄酒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还要算上物流、储存费用。从进口商到零售商一般要经过三四次倒手,每次正常加价在30%上下,这样算下来,链条上最后一环卖到几百元就不足为奇了。

品质难控

近日,在济南经营一款波尔多进口系列葡萄酒的酒商桑鲁明非常郁闷。他发现,自己作为省内总代理的这款明星级葡萄酒,居然在市场上有多款相似仿品,而价格仅是自己产品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我让员工去多处购买了相似的‘山寨酒’,回来研究,发现这些酒不仅瓶子和酒标仿制得惟妙惟肖,居然都可以扫码检验‘真伪’。”虽然从外表很难辨别,但是开瓶后,口感的粗劣一喝便知。这些仿品,喝起来发涩,甚至感觉没什么酒味,而正品却有着梅洛葡萄独特的香气。

在这些低端葡萄酒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廉价灌装酒产业链。经济导报记者从阿里巴巴平台上搜索发现,国内从事葡萄酒代加工OEM的产品和厂商达4000家之多。

随后,经济导报记者联系了一家叫做“波尔多皇家红酒坊”的客服,客服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定制”红酒,除了灌装地址和生产商必须标明工厂信息,其他都可以自由组合。即使是国内产的葡萄酒,也可以利用这种“定制”的方式贴上法国产区的酒标,使葡萄酒的身价大涨。

红酒鉴赏专家牛汪斌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山东是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大省,也是酒类产品消费大省。2017年,山东散装葡萄酒的贸易总量为1.28亿升,同比增长36.8%。越来越多的酒商选择将低端进口葡萄酒移至国内灌装,虽然都是一样的名字和品牌,但是酒质却鱼龙混杂,很难辨别。

“品质难以保证的背后,折射出国内葡萄酒厂和酒商的困境。不少小酒厂受困于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在利益的驱动下,做散装‘山寨’货,或者以次充好做‘贴牌’,形成了灰色的产业链,让红酒行业面临劣币驱除良币的危机。”山东省酒业协会副会长李一鸣认为,山东省是中国最重要的酒水、食品及快速消费品生产基地、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而如何真正让这一最大的市场形成良性循环,面临的难题不小。

“擦边球”屡禁不止

经济导报记者从青岛海关了解到,进口食品从国外入关时,海关、检验检疫局等单位都要检测食品是否符合进关规定,并进行严格的检测后才放行。进口食品类的检测一般采用抽检的形式,进口生鲜食品、红酒等,都是检测的重点商品。

“进口葡萄酒的检测项目包括酒精度、总糖、食品添加剂、致病菌等多项。但仅凭海关检验,对葡萄酒的酒质和品级等无法做到像品酒师一样专业,仅能监测是否与报关单上的数据相符。”李一鸣认为,目前不少酒商都在红酒产业中打“擦边球”。

刘明向经济导报记者反映道,打击假冒伪劣葡萄酒,鉴别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难在投诉、取证以及走法律诉讼程序等。

“之前我们曾经向工商部门投诉过几款葡萄酒是仿制品,但是鉴定方面需要找质监部门,但质监部门却表示他们监管的对象是生产企业,不具备市场销售层面的执法权,因此投诉和执行就被卡在了中间的真空地带。”桑鲁明表示,违法成本低、监管难度大使得市场上的“山寨酒”横行。现在新的监管机构——市场监管局成立,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据统计,2017年,仅宁波口岸进口酒类产品就价值1.96亿美元,同比增长44.1%,葡萄酒仍然占比最大,共进口1.55亿美元,同比增长70.3%。随着欧洲市场对中国销售力度的加大,散装葡萄酒进口量大幅增加,因此不少酒商对进口酒的担忧,更加深了一层。

李一鸣介绍,2018年4月起,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官网公布实施新规,从源头对澳洲葡萄酒加强监管,要求企业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货物装船时将被监管。他希望,越来越严苛的监管政策和消费者鉴别意识的增强,将对净化葡萄酒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

(编辑:曲波 陈德罡)

1.《【昆明澳洲红酒坊怎么样】有的扫码价699元实际仅售12元!“进口红酒”背后到底有多少猫腻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昆明澳洲红酒坊怎么样】有的扫码价699元实际仅售12元!“进口红酒”背后到底有多少猫腻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0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