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47岁生日,一度占据洛阳80%市长/市场份额的“夺命11度”洛阳宫啤酒可能再也不能和你在一起了。
最近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的《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员工安置方案》在媒体上传播时表示:“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最近经营状况不好,根据《公司法》及洛阳亚洲啤酒宪章的有关规定,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股东决定于2017年1月5日停止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的经营。”洛阳亚洲啤酒将成为啤酒行业收购后又解体的企业。
象征着洛阳亚洲啤酒的解体,无法避免“夺取11度”或“又名五湖”的命运的洛阳宫也成为啤酒品牌“天帆轻发”时代远去的另一个品牌记忆,再次记录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残酷竞争和转型。
今后洛阳亚洲啤酒解体的命运能否更多地传达给被收购的地区啤酒企业?
“11号夺命”:洛阳宫配烧烤,外地来的人都瘦了。
洛阳宫啤酒对非洛阳地区的消费者可能不太了解,但在当地的知名度不亚于青岛啤酒青岛市场、哈尔滨啤酒哈尔滨、五星啤酒北京、利川啤酒广西的位置。(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
“夺命11度”一词的意思是洛阳宫啤酒的“力量大”,喝同样的量会加快“醉感”,被洛阳人评价为“外观低,但酒劲足够大”
因此,出现了“洛阳宫配烧烤,外地来的人都干枯倒下”等无数“调侃”,“夺命的十一度”洛阳宫啤酒也成为了伴随当地消费者的“串串”首选。
翻阅洛阳宫啤酒的历史,全国没有那么有名的啤酒品牌也很辉煌。洛阳啤酒厂建于1970年,当时“像马尿一样”的啤酒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啤酒厂在河南省范围内建设得像雨后春笋一样,洛阳啤酒厂作为其中之一,以质量特色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在酒业有一定的知名度。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价会上,洛阳啤酒厂张子琪被聘为黄州平周院士。1987年洛阳啤酒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维他豆浆”,也是当地消费者喜欢的饮料。
洛阳宫曾说:“有一段时间四处寻找,被视为珍品。”
由于各种原因,到1994年洛阳啤酒厂未能偿还债务,面临破产。当时,著名的中国企业家、毕华领导人陈永才控股的菲律宾最大啤酒生产企业陈氏集团在中国成立了亚洲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中国的啤酒产业,最终经过河南省和地方政府的牵制,亚洲啤酒和洛阳啤酒厂共同建设了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交出了70%的股份,中国占30%。
洛阳亚洲啤酒厂吸引外资后发生了很多变化。
投资德国、美国等啤酒生产和包装设备,一度在2002年至2003年的5个月内完成了从糖化、发酵、灌装到动力的月山万吨啤酒扩张工程,创下了“洛阳亚啤酒扩张速度”的记录。
派遣职员到青岛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经营管理措施。
根据市长/市场需求推出了清爽啤酒,逆市场推出了11度啤酒,“洛阳宫”啤酒在洛阳一度达到了70% ~ 80%。
2008年洛阳亚洲啤酒实现8500万利税,2013年洛阳亚洲啤酒成功列入《洛阳日报》公布的当地1 ~ 10月利润和税收前20名企业名单。
此外,2013年洛阳亚洲啤酒也推出了装修新颖、内在更好的2008啤酒,一年内连续三个月达到销售万吨以上的水平,旗下品牌达12个,涵盖了高中低级产品。有趣的是,一位网民在网上发布了2008个洛阳宫之前的“洛阳宫”,似乎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很多消费者“四处寻找了一段时间,作为真品接受”。
辉煌地从祭坛上下来
当“洛阳宫”走下神坛时,有时代迹象表明啤酒行业巨头并购和产品市场的高强度竞争。
从2010年开始,雪花、青岛、燕京等国内啤酒巨头纷纷南下,河南驻马圈地数十家河南啤酒企业迅速进入大牌进口口袋。雪花收购了驻马店流川啤酒、燕京收购了越山山州、百威英博收购了威雪、鸡公山。最终,一直坚持的洛阳亚洲啤酒随着亚洲啤酒退出中国啤酒市场而宣布收购。
2013年百威宣布收购亚洲啤酒集团,亚洲啤酒将包括洛阳亚洲啤酒在内的4家啤酒厂持有的股份出售给百威英博。其中,亚洲啤酒持有的70%洛阳亚洲啤酒厂股份被百威英博收购。洛阳市国资委一起改组了百威英博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这也是此次宣布解散的《安置方案》中特别是“经百威英博亚太总部批准,特定相关治安方案”的内容来源。
收购洛阳亚洲啤酒后,百威英博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提升。百威英博将核心工厂优化管理(VPO)体系引入洛阳宫提升。但是网络上有网友发布VPO在洛阳亚洲啤酒的执行中以“假的”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也许百威英博是对中国区收购啤酒品牌的一贯战略,也可能是对洛阳宫啤酒市长/市场前景的展望。百威开始将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引入洛阳市场。换上洛阳亚洲啤酒厂办公楼的巨大哈尔滨啤酒广告,2015年百威英博聘请著名电影演员孙红雷为洛阳宫啤酒拍摄广告牌,但包装上展示了引人注目的“哈尔滨啤酒”
也许百威英博批准解散洛阳亚洲啤酒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证明了这些消费者的“落寞感”。也意味着不用救。
成为百威英博在国内并购的啤酒企业中极少数被解散的企业。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洛阳亚洲啤酒就逐步陷入市场疲软的境地,而其主要原因与大多数区域啤酒厂一样,面临全国化品牌的竞争。彼时,青岛啤酒将旗下的崂山啤酒引入洛阳市场,凭借“开瓶费”、“更高的渠道利润”等投入优势,很快抢占了终端,而雪花啤酒、燕京啤酒也都先后通过周边并购、设置工厂等方式进入洛阳市场,洛阳亚洲啤酒市场份额开始下滑。
2011年,有媒体曾如此描述洛阳宫啤酒的市场困境:“青岛啤酒经销商买断终端,消费者买不到洛阳宫啤酒”、“洛阳宫啤酒一瓶利润1元,而青岛啤酒则利润3元,且酒瓶、瓶盖还能回收”、“洛阳宫啤酒高端产品卖不动”……这些啤酒行业竞争常用的手段压的洛阳亚洲啤酒喘不过气来……2012年,青岛啤酒在洛阳直接建设了生产基地,两期项目总产能高达100万千升,进一步加剧了洛阳亚洲啤酒的市场竞争压力。
种种诱因之下,洛阳亚洲啤酒最终越来越陷入经营困境。据媒体报道,2016年11月,该公司的生产线已停止生产,12月中旬已经停止销售。
“夺命十一度”洛阳宫啤酒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其从辉煌到解散不过是千百家类似区域啤酒企业的共同遭遇,也只是啤酒大整合中的一个缩影。
与洛阳宫啤酒所类似,仅仅在啤酒品牌曾“千帆竞发”的河南省中,奥克、新狮、汴京、银球、南街村...等等品牌要么被啤酒巨头并购,要么已经倒闭,很多品牌已经没有办法“再陪消费者撸串了”,只留下金星啤酒等少数企业在市场上与啤酒巨头“分庭抗礼”,而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经营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对于洛阳消费者来讲,“夺命十一度”洛阳宫啤酒或许再也不能陪着“撸串”了是一件憾事,但对于员工来讲,未来的生计更加值得关注。根据《安置方案》,洛阳亚洲啤酒的员工或者可以选择“自愿”解除合同并获得补偿,或者等待依法终止合同,或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应聘新乡唐庄工厂的岗位,但多是基层操作岗位,对于一部分人来讲仍然需要自主择业。
对于啤酒行业来讲,洛阳宫啤酒也释放了一个“微妙”的信号。啤酒行业大整合已经接近尾声,洛阳宫被解散的命运,未来或成为更多小品牌的宿命。对于这些只聚焦于一个城市的啤酒品牌来讲,以前被大公司整合之后意味着有了“大树”作为依靠,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但随着大公司核心品牌的导入以及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或者让这些小品牌“消失”并不是一个比较难的选项。
1.《【漓泉白酒厂】不,47岁的洛阳亚洲啤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漓泉白酒厂】不,47岁的洛阳亚洲啤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1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