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的夏天,清源茶饼是必不可少的解暑神器,咕咚咕咚喝下一大碗,甘甜直触心底。
这其貌不扬的茶饼,在泉州已经传承了200年,是货真价实的古早味。
55岁的杨石生,1984年进入泉州市茶叶公司,是最老的制茶饼工人,他打着光背,飞快地用模具印着茶饼,一天下来,他一个人就能印出上万块。
茶饼要经过十几道繁琐工序,是泉州人的解暑神器
茶饼的制作,要经过十几道繁琐的工序。炒制药材、粉碎、混合、搅拌、印制成形、干燥……主材乌龙茶,与茯苓、桔梗、甘草等40多味中草药交织融合,经过时间的淬炼,才有了那一味沁人心脾的回甘。
这几天,泉州的户外都是30℃以上高温,印制成形的茶饼,被工人们整齐地排放到竹匾里,每个竹匾350块左右,放到烈日下“烤验”,但从白天晒到日落,也只能去掉表面的水分。真正的干燥,是要在80℃至90℃的烘干室,烘烤整整36小时。
打开烘干室的门,一股热浪夹着茶香扑面而来,在这闷热的夏天更加难耐,让人一进去就想跑出来,而工人们要徒手将竹匾抬进烘干室,最长要在里面待5分钟。
茶饼的制作仍沿用了很多传统工艺,比如烘干室,仍是烧蜂窝煤。这些年,一些工序本该由更高效的机械替代,但这里大部分仍是靠人工完成,因为太辛苦,一直缺工人。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茶饼和泉州的清源山有关系。其实并没有。“清源”二字,实际上源自武夷山清源岩上的清源寺。
每天,有400多斤的武夷清源茶饼,从泉州市茶叶公司生产出来。如今,泉州街头巷尾有许多免费的奉茶点,很多泡的就是这武夷清源茶饼。它带着古人的智慧,历经200年岁月洗礼,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的印记,一直没有变。
熬制
压模
烘干
包装
张帆 田米 文/图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 PGC_COLUMN --}1.《茶饼怎么形容,形容对茶饼评价的句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茶饼怎么形容,形容对茶饼评价的句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2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