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雾气使山顶上的拉杰变得更加神秘
独具情趣的民歌
看起来像普通的“丹霞地形”,但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蓝天、油菜花、高山、村庄画出了美丽的画
青海新闻网是8月,无疑是热点人物最美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能遇到最美的热点人物真是太好了。(莎士比亚)。
黛青色的山脉间升起一层层薄雾,金黄色的油菜花点缀着土色的庄廓民居,不远处的山顶飘扬的经幡和缓缓转动的风转玛尼经筒,还有那看到陌生人后便匆匆躲藏的藏族小女孩……这是亦什扎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亦什扎更让我难以忘却。
一块石吸引村民膜拜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来到了“拉吉扎”自然村,这里是村庄五社的居住地。据介绍,这里是亦什扎村人口最多、面积最广、历史遗存最为丰富的社。由于人口众多,就有了向往村民团结生活幸福的“吉岗拉泽”,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是五社规模最大的一次拉泽祭祀仪式。
村民建议我们一定要去看看这里的“多玛尼”。前往“多玛尼”的山路十分崎岖,如果车技不好或是一不注意就有坠崖的危险。驾车的村民一再劝说我们“怕毛有”,而为了让他安心,我们只能敷衍的来一句“呀”。我们的担心显然有些多余,因为这条山路对于经常来此祭拜的村民来说早已轻车熟路。
“多玛尼”意为玛尼石。相对于人工雕刻的玛尼石,这块玛尼石就显得相当特别,因为这块巨石上的六字箴言是天然形成的。对于这块玛尼石,亦什扎村民呵护有加,为了不让其风化,特意众筹资金在玛尼石所在的山梁之上修建了3间简易房。
虽然该地与村庄相距甚远,且山路难行,但虔诚的村民经常会长途跋涉来到此地诵经祈福。进入屋内,一位八十岁的老奶奶正在点灯诵经。对于我们的突然造访,老奶奶有些惊愕。由于封斋不能说话的缘故,只是微笑着向我们问好,并用手语告诫我们一定要保持肃静。为了不打扰老奶奶祈行,我们以最快的方式结束了对“多玛尼”的拍摄工作。
相传,顿珠仁钦大师从西藏前往同仁方向时曾在这里打坐休息,之后当他离开此地时,在曾打坐的石头上出现了六字箴言,当地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并一直供奉。
在多玛尼南部20米处,一处名为“先巴麦日夸”的老城堡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该城堡占地2亩,现残存城墙高1.5米至2.5米不等。从老城堡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里四周沟壑,易守难攻,是一处绝佳的军事宝地。据村民介绍,该城堡是同治年间村民为抵御义军而筑成的。
之所以会选择在这里筑城,我想主要有以下四原因。一是由于该地距离村庄远;二是因为这里四周沟壑,城堡位置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三是由于这里靠近多玛尼,村民相信这里有神灵的帮助;四是这里靠近水源,虽然沟壑众多,但在沟壑中却不乏水源的存在,而水源是生物生存必须条件。
一所院历经时代沧桑
矗立的经幡与大门上悬挂的经文、墙头上的“蜈蚣墙”装饰和墙角上的白石、院落中心的“中宫”与煨桑炉,都是亦什扎庄廓民居鲜明标志。
亦什扎民居的生活用能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卧室的火炕,另一种是客厅的取暖火炉,第三是厨房的灶台。灶连炕是亦什扎村的一大特色,利用做饭炉灶余热加热炕床。村民的燃料来源主要由农业秸秆和牦牛粪柴薪组成,利用废弃的麦秆和晒干的牛羊粪,解决了生活燃料的需求,其中火炕与炉灶至今在民居建筑用能模式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位于六社的多杰仁增民居,对于研究亦什扎建筑和历史,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它坐西朝东,是贵德地区的庄廓院落,庄廓占地1.6亩,该民居是亦什扎村历史最为悠久,建筑最有特色的民居。民居有上下两院组成,下院为牲畜圈,上院四合院为人居。
上下院的设置别出心裁,由于亦什扎村为半农半牧地区,加之历史上亦什扎地区常有歹人出没,因此对于防盗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这种上下院的设置,不仅减小了牲畜被盗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人畜同屋带来的卫生问题。由于该民居建于山坡之上,因此后墙紧靠悬崖为墙,村民告诉我们这是亦什扎村唯一一个以崖为墙的民居。相较于亦什扎村其他民居,该民居的房屋建筑总体相对较低,由于其建立在山坡上,再加上以崖为墙,因此对房屋的保暖要求较高。后院为典型的四合院,东南西北各方房间均为四间,符合传统建筑中的对称原则。
据介绍,该民居房屋建筑都有着近200年的历史,石阶铺地、传统木门、传统木墙、传统木画窗,还有传统的煨桑炉,都为该民居的传统增色不少,只是由于经年失修,有些房间已成危房。
一段史代代口耳相传
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我在许多藏族村庄都有所听闻,在亦什扎村也不例外。因为人们对格萨尔王的崇拜,成为老人们闲暇之余漫谈的共同话题,而恰恰也是这种口耳相传的形式,让格萨尔王的民间传说得以留存。
亦什扎村最东部的一处小山,远观小山外形像似一个躺着的巨人,当地人认为这是格萨尔王在休息。在该小山北部不远处的一个石头上有清晰的马蹄印,当地人认为是格萨尔王的马蹄印。
为了完善调查资料,我们出村向北前行,来到了拉脊山腰,因为这里有着亦什扎村最大的拉泽和关于格萨尔的故事。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便乌云密布,而正当你做好了被淋成“落汤鸡”的准备时,一阵微风徐徐吹过后,便又雨过天晴。八月的拉脊山就是这样多变。
刚经历过一场暴雨洗礼的拉脊山,此时已是云雾缭绕。当车子穿过一层层的云雾后,一处独立于群山之间的山柱映入我们的眼帘,当地人将它称为格萨尔王拴马石。在格萨尔王拴马石的西边不远处有两座小丘岭,自东向西分别是珠姆玛艮山和珠姆巴山,珠姆巴山外形像极了帐篷,珠姆玛艮外形像极了酥油桶。当地相传,珠姆是格萨尔王的妻子,格萨尔王常年征战,而妻子珠姆则做着后勤工作,负责格萨尔王的饮食起居。在当地的传说中,珠姆巴山就是格萨尔妻子居住的帐篷,珠姆玛艮是其制作酥油的酥油桶,在珠姆玛艮山西边不远处的桑池那当山是当时珠姆煨桑为丈夫祈福的煨桑池。在煨桑池西部的不远处有个小湖泊,相传是格萨尔王的浴马池。
夕阳西下,席地坐在被雨水冲刷干净的草地上,听着悠扬的拉伊、吃着糌粑,与村民一起说笑着结束了对亦什扎的调查。
1.《【拉伊古堡红酒】亦什扎村:一处心灵的停靠港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拉伊古堡红酒】亦什扎村:一处心灵的停靠港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7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