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泸州老窖新型战略品牌“泸州老窖1952”上市发布会在上海中心大厦隆重举行,自1952年10月举行第一届全国评价会以来,中国明珠经历了70年的非凡历程。

被选为国家名酒之一的四家第一家泸州老窖,选择了如此特殊和盛大的方式,是回顾历史,向所有致力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中国光荣的开拓者致敬。这也是与时代同行,重塑明珠新时代的价值标杆。因此,发布会以“时代经典,开创赞美诗”为主题,引起了业界内外人士的广泛共鸣。

从左起:泸州老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淑怡、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贺勇、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炯明、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瑞玉、泸州老曹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宇董事长、泸州老曹股份有限公司党组

荣耀70年

中国明珠离不开泸州老窖

中国明珠是在1952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传销会议”上正式诞生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复苏期,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复苏,取得了初步发展。酿酒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制造业,白酒行业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了解全国各地酒类生产情况和质量水平,中国传销业总公司于1952年秋季汇集了各地名酒,共收集了103种,进行了检测和分级,共评估了8种名酒。其中白酒4种,史称“四大名酒”。作为“南西区”名酒的代表,泸州老窖大曲酒历史悠久,工艺考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

根据第二届全国传销会议的《中国名酒分析报告》,第一届全国评估会议的等级标准主要有四项。一个是质量优良,符合高级酒的标准和卫生标准。第二,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第三,历史悠久,在全国畅销。第四,酿造方法特殊,其他地区无法复制。泸州老窖酒的入选具有“酒窖的建立有300多年的历史”、“特别的香气”、“喝后更能感到清爽”等特点,不仅“符合标准”,而且“与普通白酒截然不同”、“其他地方几乎没有这种昂贵的酒”等特点。

与前四届不同,第一届国家名酒的评级标准比较全面,是对我国传统酿酒产业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同时也为我国主流产业格局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泸州老窖葡萄酒的自身发展也与之相关。

首届全国评价会对泸州老窖酒酿造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以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为代表的《泸州老窖大曲酒》是我国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1959年正式出版。从传统手工坊到现代产业集群,中国白酒传统酿酒技艺经历了从裁判员到现代标准的艰难蜕变,《泸州老窖大曲酒》是中国白酒第一部传统技艺的现代总结教材,开创了产业升级和历史巨变的先河。

第一届全国评价会评价泸州老窖“脂肪量高”,具有“特别的香气”,香味远优于其他白酒,因此1960年前后开创了“特谷酒”类别,1963年以泸州老窖特谷酒的名义,继承了第二届国家名酒称号。

1979年,举行了第三届全国评价会,泸州老窖酒再次举行国家名酒称号。第三届全国评价会首次将白酒按香型分类,泸州老窖酒的“特殊香气”

中国主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讲话。

此后,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价会、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价会、泸州老窖酒以浓郁香型白酒的质量标杆,继续延续国家名酒称号。在历届评论酒会上评价的中国白酒17大名酒中,浓香型白酒占9席,泸州老窖是唯一连续登上5届国家名酒称号的浓香酒。

改革开放以来,浓郁型酒发展迅速,浓郁型酒酿造技艺在全国迅速普及,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浓郁型酒酿造企业。

,浓香型酒逐渐成为白酒主流品类,至今仍然占有白酒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浓香型酒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泸州老窖作为浓香鼻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泸型酒作为浓香型酒的核心技艺,不仅成为现代酿酒科技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扩展了浓香酒的产业规模,推动了浓香酒的产业升级。

  中国名酒70年,白酒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向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的巨大飞跃,成为全球非遗传承与发展最好的产业,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名酒企业所开创的名酒时代,是推动其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

  刘淼在发布会上谈到,1952年,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中国民族产业刚从百年动乱中劫后余生,品牌影响和发展规模在世界上微不足道。中国白酒尚处于分散落后的手工作坊状态,没有清晰的标准和产业概念。经过70年的发展,自1952年起,泸州老窖以拳拳爱国之心,响应国家号召首批开展工艺查定试点,编制行业首部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开办20余期培训班,培育数千名新中国白酒第一代技术骨干,奠定了浓香型白酒直至今天的市场主导地位。

  致敬新时代

  泸州老窖1952历久弥香

  历史总是在革故鼎新中砥砺前行,中国名酒70年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传承与发展的过程,而泸州老窖这70年历久弥香,就是中国传统民族品牌与时代同行、与家国同运的经典味道。泸州老窖全新战略品牌“泸州老窖1952”,就是承载这一段厚重历史和时代新生的一杯酒。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奠定了中国白酒产业格局发展的基础,而泸州老窖作为唯一荣膺五届四大名酒的浓香型酒,以高端浓香型名酒的价值标杆,站在了中国高端白酒的起点。

  时隔70年,泸州老窖以此产品回望初心,继往来开,矢志于推动中国名酒进入发展新征程。而当下中国白酒正处于产业调整的深水区,顺应消费升级,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泸州老窖1952从酒体设计、外形包装到文化理念,无不体现承先启后、顺势而为的鲜明特点。

  在酒体设计上,泸州老窖1952顺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名优老酒消费需求,以5年以上洞藏优质老酒为基酒,以坛储70年以上传奇老酒作为调味酒,新酒、老酒的黄金比例搭配,既再现经典,使酒体呈现观色清亮透明、闻香窖陈芬芳、入口浓香四溢、入喉浓陈细腻、回味浓郁悠长,不失“特殊之香味”的本色,又时尚创新,使酒体在保持醇厚、浓郁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又呈现爽净、幽雅的特点。

  泸州老窖1952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有专家指出,真正的好酒,不仅要专家说好,更要消费者也说好,泸州老窖1952能够在重现经典风格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不同群体口感偏好的个性风格白酒来,着实难得。而专家也对其品质风格做出一致评价:无色透明、窖香馥郁、陈香舒雅、醇厚丰满、绵甜圆润、回味悠长、落口爽净、风格典型。

  在包装设计上,泸州老窖1952以泸州老窖经典的“荣耀金+中国红”为主色调,以“里程碑”为品相,同时镶有象征中国四大名酒身份的荣耀勋章,而层层递进的旗帜,则寓意泸州老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扛起中国名酒大旗,开创中国名酒新时代。

  与会嘉宾普遍看好泸州老窖1952的市场前景。宋书玉分析称,当前白酒产业调整的核心是重塑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所认同的价值,而名酒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成为了这个时代美酒消费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传统酿酒技艺,承载着美酒品质不断升级的中国名酒企业,理当更加有所作为。

  薪火永续传

  复兴路上的泸州老窖

  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代传承,是在兼容并包、革故鼎新中薪火相传。如果要用一种酒来表达中华文明的味道,那一定是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

  所谓千年老窖万年糟,一是连续使用448年的1573国宝窖池群,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以及规模庞大的老窖池群,是酿造优质浓香酒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二是续糟配料、混蒸混烧的酿酒技艺,使我们现在还能品到数百年之前续传至今的老糟所酿出的酒的味道。这样的工艺有一个专业的术语表达,即无限循环的酿酒模式,区别于一年为周期的有限循环酿酒模式。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致辞

  刘淼在致辞中指出,在泸州老窖的发展历程中,有三个最为重要的“年份密码”。第一是“1324年”,中国白酒“制曲之父”——浓香技艺始祖郭怀玉发明甘醇曲,开创了中国白酒大曲时代,奠定了连续传承24代697年的泸州老窖酒国家级非遗技艺;第二是“1573年”,“国窖始祖”舒承宗系统总结浓香酿制工艺,开创连续使用448年的“活态文物”1573国宝窖池群;第三是“1952年”,泸州老窖荣膺中国 “首届四大名酒”殊荣。泸州老窖重磅发布“泸州老窖1952”,就是要以这样一大经典之作,面向世界开创属于中国白酒的名酒时代!

  事实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名酒走在了十字路口,泸州老窖也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

  面对机遇和挑战,泸州老窖再次选择了勇当开创者。泸州老窖多位负责人表示,将持之以恒打造高端浓香白酒价值标杆,引领浓香白酒价值风口。刘淼在致辞中更是郑重承诺,泸州老窖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肩负“三大价值”:肩负名酒价值,坚定不移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让世界品味中国;肩负品质价值,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肩负品牌价值,再现中国名酒品牌价值,再创泸州老窖新的辉煌。

  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中国名酒这七十年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是一部中国民族传统产业积极践履“实业兴国”路线的发展史。然而不管科技怎么进步,文明怎么发展,实业兴国的初心不会变,传统酿酒技艺的根脉不会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的决心不会变。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致辞

  正如林锋在致辞中所表示,发布泸州老窖1952,不仅是致敬老一辈酿酒人的首创精神、铭记浓香白酒的发展历史,也要以此翻开复兴中国传统优质白酒新的篇章,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有为于未来的新荣耀!

1.《【泸州白酒发展史】一杯历久弥香,泸州老窖,中国明珠70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泸州白酒发展史】一杯历久弥香,泸州老窖,中国明珠70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5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