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东城区非遗博物馆,就像走进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仿佛所有的作品都有生命。他们从历史的深处和遥远的地方向我走来,争先恐后地向我讲述老一辈人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的方方面面——呕心沥血、博采众长的展品。与其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如看传统文化的“家族史”和工匠手中的“国粹”。
黄鸣制图 冯晨清从媒体时代开始,每天都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各种及时、及时的内容,从祖国的大事记到民间节日的禁忌,可谓五光十色。不是,朋友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展示的一组非遗产博物馆照片,让我完成了这次扫盲之旅。
无论如何,北京第一家非遗博物馆——东城区非遗博物馆,就藏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到了明清时期,兴盛起来。代表宫廷艺术的景泰蓝、玉雕、牙雕、漆雕、金漆镶嵌、掐丝镶嵌、宫廷地毯、北京刺绣、北京剪纸、北京火绘葫芦、北京鸽哨、风筝等,都可以在这里饱览一番...
走进位于崇文门外大街正人大厦的东城区第二文化中心四楼,下电梯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找错地方了。抬头一看,只见“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由民俗专家赵书题写,大门和大石墩刷成红色,颇有老北京风味。面对门的大红漆屏风和一套大红漆三件套的圆背靠背椅特别亮,顿时有回家的感觉。
雕漆作为北京“四大名家”之一,始于唐代,盛于明清。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幅仙山城堡的画中有五个雕漆屏风,高1.9米,宽2.5米。以风景园林和风景为主体,华丽的宫殿、小桥流水,游客可以看到风景。作者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项工作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屏幕前,一套三把“挑红龙圈椅”同样精致优雅。漆面刻有龙纹和祥云图案。无尽的模式意味着无尽的快乐。精湛的雕刻技艺充分体现了宫廷漆雕技艺的风格。该作品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金奖。作者李志刚是国家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2017年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峰会论坛”上,李志刚参与制作了“丝绸之路盛开”雕漆欣赏板、“和谐之美”抱盒套装和“梦想与世界”首饰盒套装,作为国家元首和配偶的雕漆礼品。
在入口右侧的墙上,有一幅《清明上河图》,是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崔杰制作的北京花卉补编。它由采花、修花、刺绣三种技法组成,细致入微,人物表情生动可见。曾被慈禧欣赏的“葡萄昌”第五代传人常洪的葡萄,生动地再现了北京独特的工艺。
走进展厅就像走进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仿佛所有的作品都有生命。他们从历史深处和遥远的地方来到我这里,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一辈人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的方方面面——
毛猴、葫芦、白鬃、面汤、泥人张等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是由北京民间工艺的国家级、市级、区级传承人制作的。丰富的魅力立刻唤起你童年的有趣记忆。
参观一个城市并首先参观它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许多旅行者的第一选择。如今,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游览长城、吃烤鸭、逛胡同的旅游需求,而是积极探索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样,生活在北京的人也有充满乡愁的老北京情结。从哪里可以多角度全方位感知文化北京和历史北京?
2015年6月10日,北京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东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正式开馆。从此观众可以“一天看长安花”,系统地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它只有95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和300多个收藏品,但每个类别和展览都与老北京的生活密切相关。截至目前,东城区共有136个项目入选区级非遗产名录。其中,31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个项目入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于很多博物馆挺拔的面孔,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没有华丽严谨的建筑,却亲切随和。它甚至充满了家庭生活的氛围,甚至充满了童真和天真,创造了一个原始的老北京生活场景——
一只造型生动的廉价烤鸭,八十九包五颜六色的月盛斋酱牛肉和羊肉,一抽屉的黄白相间的东西,都装在一个蒸饺里,一个小盘炸三角,还有一份潘金方小吃元宵...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常见食物,其实是“舌尖上的无形”。
原来,2007年,金房灯会入选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元宵节前,金芳小吃店都在它面前排队,这仍然是北京节日的一个场景。金方小吃店,原名“荣相城”,由山东人满乐亭创办。民国15年,满乐亭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资8000元,在崇外街路东华城第二酒吧创办了“荣相城”肉店。后来,他专门经营各种清真京味小吃,还有满乐亭的侄子满辛凯制作的元宵等小吃。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口味纯正,深受大众喜爱。1956年,“荣相城”完成公私合营,后更名为“金方汇小吃店”,历经数代。虽然金方的营业场所在城市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多次搬迁,但如今也经常被北京人记住。
精致华丽的北京丝绸手绘汉服《国色天香》尤为抢眼,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宋代女性佩戴的背部。作者徐青、潘宁运用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用特殊颜料在丝绸面料上绘画,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纺织印染技术完美结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徐青出生于一个绘画世家,他的父亲徐永康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师田世光的弟子。徐青临摹古画的技艺被运用到丝绸手绘技法的创作和制作中,独特的丝绸手绘技法得到继承和发展。
在“国色天香”不远处的橱窗里,小巧玲珑的北京火绘葫芦“福禄鸟”真的很可爱。旁边是两个名为“圣圣如”的果壳罐。以前有很多人喜欢养郭果。人们喜欢听郭过“官、官、官”的呐喊,都说仕途昌盛。作者吉顺和妻子徐青均为东城区非遗传性继承人。
橱窗里的北京鸽哨让我感受到了风景。小时候住的四合院里,有个养鸽子的小区。搬出巷子后,我再也没见过鸽子哨。大收藏家王先生曾在《镜花缘》中形象地介绍过鸽子哨。“在北京,有多少个早晨,人们听到了来自空的中央政府的声音,总是宏观而细,远而近,低而高。病态而快速,悠扬而呼应,让人心旷神怡...不了解细节的人可能不会认为这个空里的音乐来自于附在鸽尾的鸽哨。”。
我真的不知道。有那么多精致的鸽哨,六环二桶,八环二桶,五副对联,三个三胞胎,十个三星,十一只眼睛……眼花缭乱。
鸽子哨被称为北京之声。它映衬着红墙、古树、胡同、四合院,形成一幅吉祥、和谐、幸福、安全的画面,是老北京特有的象征。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管理需求的变化,鸽子哨在2014年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北京鸽哨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不久,一位已在国外定居的同学发微信说,女儿和英国女婿想住在北京胡同,体验在葡萄架下乘凉吃饭的四合院风格。此刻,我赶紧给这群老物件拍照,以示对她的怀念。她回答说,当她看到鸽子哨子时,她记得看到少先队员仰望红旗和纪念团队仪式的照片,以及天安门在国庆节放飞和平鸽的照片。小时候真的很想回北京。随即,我告诉她,在即将到来的新中国70岁生日,可能会有鸽哨响彻云霄...
1.《黄鸣女儿 看传统文化的“家史” 北京第一家非遗博物馆藏身于闹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鸣女儿 看传统文化的“家史” 北京第一家非遗博物馆藏身于闹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1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