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就业是最大的生计。”这大概是毕业季应届毕业生最感同身受的道理了。
越难找到工作,毕业生越难找到工作。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不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严格防范招聘欺诈和求职陷阱。然而,中国大学传媒联盟对100多所大学的60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7%的受访者表示在找工作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此时,反就业歧视等劳动权益保护尤为关键。前一段时间,一些外卖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涉嫌发布歧视性招聘要求,引起舆论热议,不少职场新人,在找工作上举步维艰,对此表示担忧。还有很多企业在说985和211的门槛,这与“42.15%的受访者因学校成绩不足而受阻”的调查结果非常吻合。另有4.3%的受访者遭遇过星座、黄道等歧视。在就业的买方市场,应届毕业生很难获得平等的话语权,更谈不上工资水平上的讨价还价空。
《劳动法》第12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就业中不得因不同的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视。隐性就业歧视是求职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的规律,大概在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世界上好的东西,将来也会坏。很多公开招聘,他们习惯了“学历三代查”的做法,企业却纷纷效仿。二是劳动监察不力,就业歧视处罚难以执行。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歧视乙肝诱发的“代孕家庭”是公开的秘密。有过诉讼,有过宣传,但歧视依然存在,维权者依然会遇到举证和惩罚的困难。
就业歧视的问题说到底和加班费或者高温津贴的现状是一样的。关键是不起诉很难查处,甚至以牺牲饭碗来纠正这个问题。更糟糕的是,即使你丢了工作,打赢了官司,似乎也很难扭转一些强硬的潜规则,这是工人们最悲哀的事情。《他山之石》似乎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就业歧视才能得到缓解。可以说,毕业季一年一度的就业歧视,不仅应该被视为职场上的一种痼疾,更应该被视为对就业市场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的呼唤。给应届毕业生最好的礼物可能不是抽象的祝福,而是一个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1.《毕业生遭就业歧视 怎么理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毕业生遭就业歧视 怎么理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05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