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大、港大、哈佛大学录取的陈介祺,每次回到中学给弟弟妹妹们讲学习方法,总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不擅长某些科目。怎样才能快速提高成绩?
陈介祺说:进入大学后,他也和身边的优秀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发现最省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七个字。
上学的时候,在同学眼里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上课不记笔记,下课应该玩的时候从来不玩很多,问题也不多。不管考试有多难,我交卷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更让他们生气的是我每天睡10个小时!
其实很多人看不到的是,我晚上学习的时候,会认真总结当天学到的知识点,甚至会努力背下来。上课更喜欢听老师讲解,记笔记会打断消化和思考。
虽然问题不多,但我会总结每一个问题:哪个知识点是正确的选项,试图混淆的干扰选项是什么;我会反复重复错误的题目,直到我彻底了解为止。
每次考试前,我都告诉自己:你已经准备好了;遇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我想,我肯定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一交卷就告诉自己“分数已经定了,再改不了就别想了。”
我以前不在乎这些区别。在过去的几年里,偶然与身边的优秀学生聊天,我们惊讶地发现,对于有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我们都有着极其一致的认同。这个发现让我相信,有一些关于学习的道理是常见的,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
出生很重要,
但是努力是唯一可以控制的事情
曾经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句话:当有一天,你开始接受这个社会有不同的阶层,往往需要几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从一个阶层走到另一个阶层,这时你就会对考试心存感激,因为考试是你快速进入更高阶层的捷径。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让我从浙江省的一个小镇来到北京接受最好的高中教育,然后经过北大、港大、加州大学,最后得到了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
我的家庭背景很普通,一步一步来,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还有考试——这些年没完没了但是很公平的考试。
后来经历多了,才知道老师的话不全对。比如在北京,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关系,从小就有机会生活在英语国家,所以我跟不上他的英语水平。
后来看了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兰克·h·奈特(Frank H. Knight)的著作,他明确地陈述了我的困惑:“决定一个人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因素有三个:第一,出身,第二,运气,第三,努力,这三者的重要性大致按此顺序排列。”
这句话可能会成为某些人逃避困难的借口:看,出身最重要。
但是,每当我用心去想弗兰克的话,我就会更加努力,对考试更加感恩,因为这句话只说明了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分配是很不均衡的,或者说是很不公平的。但这正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高考这样公平的机会!出身固然重要,但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控制的。
人为什么不应该努力奋斗?结婚的时候要骄傲的说:“我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且不小心解决了我孩子出生的问题!”
我讨厌一个科目是因为我讨厌一个老师,
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
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本科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开始,我和我的一个好朋友不太喜欢她的课,但我还是要认真做作业,背同样的东西,而我的朋友让我的同学抄,没学。
大学里我们碰巧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感慨地说,聊天的时候我总是引用很多优美的古诗。他很认真的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某某老师没有教学经验,你却能学好语文?
我真正的想法是:虽然我觉得语文课不是很有趣,但为什么不学呢?许多学生放弃了让他们更容易脱颖而出的学科。如果学得多,学得比别人好,自然会产生兴趣,想学得更多。语文老师虽然没有教学经验,但说什么还是要掌握。
经过多年的学习经历,我意识到自己很幸运的通过了一个思想的坎。很多学生讨厌某个科目,是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这是一种普遍但不合理的现象。
首先,你有什么理由期待每一科都能遇到好老师?要知道就算是国内最好的高等学府北大、港大,优秀的老师还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上课。
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因为讨厌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想想都可笑。老师教不好。某种意义上,老师对不起你。但是,你剥夺了自己学习相关知识的权利和兴趣,试图惩罚自己。你想干什么?
知识不会因为来自不喜欢的老师而变得无用,它的精彩之处永远是精彩的。
想深一点,这里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在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中,不要过于依赖老师。很多人说自学能力是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其实我觉得自学能力是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
智慧就是记忆:
总结是手段,背诵和记忆是目的
也许是我运气好,从小就能体会到“总结再回忆”带来的成就感。我小学喜欢中国象棋,家乡小,无法得到名师的系统训练。所以我练象棋的方式就是去城里的大街上找我爷爷下棋。
爷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恢复交易。所谓“再玩”,就是在棋盘上排练最后一局的每一步。复盘的时候,他们喜欢总结,甚至争论某一步怎么走。
不知不觉间,我想起了很多复出过程中的各种棋法。我锻炼了记忆力,同时我的棋艺也在不断提高。最后我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中国第八名。
多年后回想起来,才知道“复读”对我记忆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让我喜欢上了“总结”和“背诵”。在中学,我很少主动做课外习题集。
但是,无论是在课堂上,在书本上,在试卷上,还是在参考书上,我都会习惯性地总结:要做对一道题,我必须回忆我做这道题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你能做对;如果你做错了题,你应该试着弄清楚原来的思维方式,你经历了哪些步骤,你错了哪一步,你实际上应该如何去思考错的一步。
我惊讶地发现,光是这样做就能让我在考试中如鱼得水。我想,我没有学太多的棋,但是我记得每次和街角的老人复出时的棋路。道理大概是一样的。
一些好习惯的培养往往会使人受益终身。但是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好的,因为你做的是对的,但是如果你的习惯是坏的,你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这是坏的,因为你的生活很快就会因为这个坏习惯而受到惩罚。
我高中的时候一直觉得总结最重要,背诵只是个副产品。后来上了大学,偶尔回忆一下中学的课程,总会惊讶的发现,自己并不记得当初是怎么总结的,总结了什么,脑子里只剩下当时不经意间背诵的知识。
这种经历让我相信背诵和记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为什么记忆比总结重要?
最后,当我读到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时,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解释:
只有一小部分(估计10%)储存在人脑中的信息是有序储存的,便于随时“调出”。这部分叫“记忆”。储存在人脑中的大部分信息就像电脑中没有分类管理的“垃圾文件”,堆积在大脑的各处。这种信息虽然存在于大脑中,但很难被“叫出来”,一般称为“潜意识”。
当有新的信息输入时,如果信息在输入的时候是高度有序的,就很容易被有序地存储,很容易成为“记忆”。同时,随着有序信息(记忆)的增加,大脑需要越来越多的记忆细胞。
但是颅腔的大小有限,所以细胞之间的密度越来越高。因此,细胞越有可能被紧密的神经元树突连接,它们就越有可能具有我们所说的“整合”——换句话说,看似无关的信息现在被连接起来了。
难怪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智慧就是记忆”!
看了这个心理学解释,突然意识到总结只是让输入大脑的信息更加有序的手段,而背诵和记忆才是目的。然后观察身边每一个传说中的朋友。他们的共同特点:知道很多,记住很多东西,或者形式上,他们被称为“渊博的知识”。
如果你讨厌背诵,别忘了死记硬背带来的最好效果其实是另一个带有相反情感色彩的词:博学。
只有一种最省力高效的学习方法。
也就是老老实实学习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回中学给同学们讲学习方法的时候,总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某一科学得不好,如何快速提高成绩?
速成是每个学生的梦想。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每个中学生都有时间不足的恐惧:“考试快到了,如果没有时间看书,就来不及了……”患有时间恐惧症的同学在面对考试压力的时候只有最后一个希望:一定有什么神奇的方法可以解决我的困境!
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但是方法也可以强化一个人的天性:懒惰。最可怕的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不断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各种辅导书号称自己的方法有神奇功效,各种“状元学法”充斥书店柜台。很多辅导班和培训机构甚至打出“一个月成为尖子生”、“让你一个暑假进北大清华”的广告。
在学生中,总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执着于方法。他们会购买大量的课外辅导书籍,并仔细比较各种方法,以找到最佳方法,但往往每个人的结论都不一样。
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现象。你说他们懒。他们真的有研究各种方法的能力。他们在这方面异常“勤奋”,连吃饭睡觉都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他们的“勤奋”其实来源于真实的时间压力感。没有时间,只能靠一些招数来提高效率。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隐藏的其实是这样一种想法:“最好是有办法不费力就能拿到高分!”
我不知道我的学习成绩有多少应该归功于方法,但我清楚地记得,在中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应该换一种方式学习吗?”。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要复习东西,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然后总觉得有点奇怪:其实我刚认真做完了所有该做的事情,但是人家总觉得“这孩子学习方法很好”。
最省力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进入大学后,我也和身边的优秀同学讨论过这个话题。我发现优秀的学生在中学很少会无一例外的买课外辅导书,但是他们可以自觉的,一步一步的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
这让我想到:也许最傻的方法,才是学习中最聪明的方法。也许只有一种方法可以用最少的努力和最大的效率来学习——诚实地学习。
这就是学习的辩证法。
背诵英语单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之一。很多高中生抱怨单词难记。但是在大学里,为了北美研究生的需要,很多大学生都要考GRE英语。
对于中国考生来说,这次考试其实只有一个难点:需要有2万左右的英语单词。大部分大学生,即使通过四级或者托福,也只有4000~6000字。
对我来说,背单词只有一个技巧:反复使用这个单词,在不同的时间刺激大脑。换句话说,背诵单词只有一种王道:老老实实一遍又一遍地背诵。
在我的词汇书里,我清楚的标注了我每个单元背了多少遍,而且往往是十遍以上。我不相信任何人或任何技能能为我完成这个痛苦的过程。
我觉得这种理解其实适用于学习任何学科。没有其他方法比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更有效率。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完成你应该经历的过程。
最后,我引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总结一下这个话题:
你让我创造奇迹,我做不到……离失败到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我从很多经历中知道,只有谨慎而有远见,关注每一件事的每一个细节,耐心地一步步走下去,才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酷橙校园】,一个专门推送小学生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的公众账号。
图形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1.《省力 从中国农村考到哈佛,他说最省力的学习方法就这7个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省力 从中国农村考到哈佛,他说最省力的学习方法就这7个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2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