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二年,徽翁(朱)与象山(陆九渊)在江西鹅湖寺相会,就各自的理学、心理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著名的鹅湖会议后,薛竹逐渐兴盛于世,而薛璐则逐渐衰落。但300多年后,明郑德十六年,当阳明先生第一次提到“致良知”一词时,阳明先生特意为象山先生写了这篇序言。
阳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了圣学的本质和心理学的来源,明确区分了“王道”和“霸道”。今天的四角形学习法,让我们跟随李平、芷川、海峰三位老师,一起欣赏这一心理学经典。
要点的快速概述
●
杨明先生在《象山诗选序》中,试图纠正陆象山理论的名,但实际上,杨明先生是用这篇文章来阐述他的思想和观点的:良心即正义,正义即良心。
●
圣人之学,心之学也。心学的起源来自于姚舜禹传下来并接受的“十六字心法”:人心只是险,道心只是微,而精是绝。
●
“致良知”一词之所以珍贵,在于它让我们在天地之间找到一条路,可以直接到达正义。
●
“道心之精”称为“仁”。阳明先生把“精”字放在“仁”上,因为儒家的核心是“仁”。我们要走进世界,亲民爱民,用爱心去爱人民,把“仁”字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所谓“中道”,就是“仁”。当你到达“仁爱之心”时,自然,“一切都来自中间部分。”
●
很多时候,我们对“仁义”的理解是很小的。“仁”不是简单的“善”,而是至善,即无善无恶的状态。求善与求仁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前者是“外求”,后者是“内求”。“仁”是纯良心,“一”是一贯的,即“道”。
●
「王权」和「霸权」有什么区别?白老师曾经说过:“以人为本是目的,不是手段。”。真正为王的人,以心为民,以行为民,匍匐在地,高举人民,所以“人民不信”。霸道的人是通过“给群众以帮助”来收买人心的,名义上是“以道德为目的”,实际上是功利的人,想满足自己的私欲,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
“我的理由是我的心。”孔孟心法“学之必求万心,惟一”。从根本上说,学习要从内心去寻求。抓住这一点,就相当于收到了孔孟原传。
●
“人心存必胜之心”,就会争强好胜,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就会不断对圣人的研究提出质疑。在当今时代,我们对《象山诗选序》的研究,其实是一次洗礼。特别希望大家能鼓励自己,提高警惕,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以及有话语权的人来说,要放开自己的“致胜之心”,找到自己的真心,真正做到心中有正义。否则,我们只会傲慢地发表意见,这似乎是一种繁荣的思想,实际上最终会造成各种混乱。
学习发展
陆九渊(1139-1193),名象山,因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屋,聚集弟子讲学,山形如象,故称象山先生、陆象山。他来自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卢芳镇青田村。他有一句名言“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被称为心理学的鼻祖。杨明先生的知识统称为“王陆·薛鑫”。
每日推荐:
①
②
③
微博:@致良知院
声明:微信官方账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智梁治四合院”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或修改两次
请留言转载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联系电子邮件:
1106449847@qq.com
点击此处观看并收集网易公开课无广告高清视频
1.《学之源 《象山文集序》:阳明先生眼中的“心学之源”|四合院学习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学之源 《象山文集序》:阳明先生眼中的“心学之源”|四合院学习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7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