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卷差,断了芷娜的肠。”这是严复,中国现代的另一位翻译家,他在1904年给了林纾一首送别诗。林纾把妻子去世的痛苦融入到翻译中,一碰就摔笔大哭。这本书已经出版,风靡一时。原版刻本出版后仅仅几个月,上海就出现了一个铅排版,名为“苏樱书店”。在《林纾传》中,陈艳也称这本书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过,流传了几千册”。它对中国文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中国是在巴黎《茶花女传》之后才开始翻译世界文学作品的,中国的文学人才也逐渐以小说家自居。以前的学者,即使写的很成功的作品,也是躲在“某某”、“某某”之类的假名后面,不愿意打广告。
以这本书的译者为例。在这本书顺利出版之前,林和王都没有预料到。小说一直被中国文人视为“小道”,不受重视,更谈不上西方小说。所以全书完成后,两人都没有签真名,取而代之的是冷鸿生和小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更像是传统文人缓解丧妻之痛,邀请一两个朋友一起旅行写作的游戏,所以它最初的出版不是为了盈利。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福州著名雕刻工艺师刻本一百册,先印后分发给林、王、魏等亲友。目前,国家图书馆和福建省图书馆各有一本,但福建馆藏的封面书签和扉页丢失。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原始雕刻和第一次印刷在世界上很少保存下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是日本汉学家箱根太郎的旧藏,里面有“香洲箱根王虎楼书记”。箱根太郎(1912-2003),自称湘南老人,广岛文理大学(现广岛大学)文学博士。他是日本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史研究者。他曾经是东洋大学的文学教授,横滨大学的名誉教授。
图书版本之谜
在林的刻本(1899年)之后,先后出现了书店(1899年)、余清耀投诉图书馆(1901年)和书店等早期版本,其中书店距离刻本的出版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林纾想把全套书籍送给校长王,但奇怪的是,王并没有使用原版印刷,而是使用了铅条。
王(1860-1911),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出版家和政论家。常艳报纸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直关注着《茶花女遗骨》这本书在巴黎的出版,本来打算在报纸上发表,重新出版,商业眼光不错。
在1899年3月11日的《王师友书》中,林纾的朋友高在给王的信中说:“《茶花女传》由钦南亲王翻译,由魏自费出版。计划雕工,印出来送人的,会得到80-90元,这个没仔细算过。现在在卖,但是试图收回成本是没有利润的。.....如果你能支付雕刻和刷洗的所有费用,原版可以送人。印出来的书不多,只当礼品保存,不续借出售。”
3月22日,高来信提到,“第15本书和第16份日报,如果你知道你不要《茶花女》的原作,它将另行印刷。这本书是一个游戏,不是为了盈利。今天的版画作品出来了,原版没用,还在提供……”
因此推测,虽然最初的雕版最终属于王的,但他很可能不是出于商业原因使用它进行印刷,而是为了节省纸张和降低售价而重新打印。原版被弃,所以印刷版很少流通。(刘阳)
1.《茶花女遗事 《巴黎茶花女遗事》初刻本流传轶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茶花女遗事 《巴黎茶花女遗事》初刻本流传轶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4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