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1928—201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研究员、高级专家。
1928年4月27日,梅先生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52年重庆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当时在南京,1954年迁到北京);1956年就读于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师从著名地震学家εφSavarin教授。1960年9月研究生毕业,获得苏联副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地震研究;1970年9月调到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事地震分析预测工作;1971年8月,任国家地震局新疆地震预报研究组(地震预报实验场)副队长。1974年9月,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担任分析室主任;1980年1月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1988年起任名誉主任。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庐山发生7级地震。就在这一天,梅荣石先生结束了她为地震事业奉献的一生。
梅先生通过对中国地震活动的全面研究,揭示了中国地震活动的分区和分期特征,并在几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为新中国的地震预报做了大量开拓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为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梅·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她在苏联留学期间,同学开玩笑说她是“固体分子”,用来形容她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不知疲倦的身影,显示她有多努力。
1960年回国后,她前往甘肃省祁连山玉门和四川省西昌-渡口参加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和地震烈度评估。玉门关是著名的“窗口”。工作辛苦就不用说了,梅的女儿那年才3岁。她离家半年。回忆她的文章,“大家都没见过她有个人娱乐、休闲、购物的时候”,梅半夜起来的时候,房间的灯还亮着。
真正与地震预测联系在一起的,不得不说是1966年的邢台地震。1966年,邢台发生大地震,造成多人伤亡。地震发生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号召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致力于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实践。梅先生积极响应号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从零开始,广泛实践,深入探索,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局面。梅先生一生致力于地震预报。
梅老师热爱地震事业,热爱地震预报,一直坚持地震预报,充满艰辛和荆棘。唐山地震后,面对挫折、误解和巨大的压力,她忍气吞声,毫不关心,义无反顾,坚持科研和总结,带领团队更加坚定地继续探索地震预报,致力于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
可以说,梅先生是地震行业精神的忠实实践者,是地震系统共产党员的优秀典范。在科学问题和社会压力面前,比知识更珍贵的是信心,比能力更珍贵的是精神。她执着的职业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所有地震工作者学习。梅先生并不把地震研究当作一种职业,而是把它当作一项他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神圣事业。他工作努力,敢于承担责任,以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为地震预报事业奠定了基础。梅先生学风正派,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深受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的尊敬。
参考材料
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官方网站。
2.马进。地震预测策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纪念梅·先生献身地震事业座谈会。
3.刘天。"梅·荣石回忆起一位去世的地震学家."。
4.中国地震科学家名单。
5.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梅同志的生平
1.《梅世蓉 梅世蓉| 每月一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梅世蓉 梅世蓉| 每月一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8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