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勋伯格音乐中的宗教信仰
引言:20世纪的艺术是一种“多元化”的创新,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与传统音乐的对抗。不落俗套、风格多变、个性出众已成为20世纪艺术的代名词,艺术家的创作不仅是他们的情感冲动,也与哲学、科学、经济、战争、宗教一起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认知风格。在西方音乐史上,宗教因素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宗教与音乐始终紧密结合。在信仰最深厚的20世纪,仍然有许多作曲家以宗教信仰为精神支柱,表达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内心的信仰与虔诚。勋伯格就是其中之一。
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往往是时代情感的源泉。每个文化时期都产生自己的艺术,不能重复。坚持规则只能产生艺术的死胎——艺术中的精神
阿诺尔德·勋伯格(1874-1951)是奥地利裔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20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是“表现主义”音乐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音乐不仅在20世纪西方新音乐浪潮中掀起了巨大的浪潮,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勋伯格1874年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犹太人相信自己是上帝“拣选的人”。然而,公元前198年以后,由于战争和其他宗教的迫害,犹太教经历了许多毁灭性的灾难。在随后的两千年里,犹太教被迫流亡世界各地,成为“没有祖国的人”。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单一的民族只能靠统一的宗教来维持。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
对于当时还是孩子的勋伯格来说,对犹太教的理解只是一种无知的初级感知。从出生后八天割包皮,到五岁终身学习《法律书》,一切别无选择,只能服从宗教安排。犹太人从小教育孩子,学习只是一种模仿,没有任何创新。但这些宗教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勋伯格,他的早期音乐创作简单地延续和发展了瓦格纳精神(半音和弦)。
早在17世纪,德意志帝国的摩西·门德尔松就是犹太启蒙运动的先驱。解放后,犹太人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适应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环境。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基督教对犹太人的迫害,使犹太人更加焦虑和不安,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勋伯格,一个犹太出生的人,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中,必须寻找另一个稳定的精神支柱和支柱。
1898年,勋伯格正式采用基督教。1909-1912年,勋伯格寻找更复杂的调式,导致调性的模糊和消失,进入无调性时期。虽然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社会争议,但他表现出来的是敢于突破传统和惯例的创新精神,正如勋伯格自己所说;“艺术家创造的不是别人认为美好的作品,而只是他内心深处的冲动迫使他去创造的作品。”
1912年创作的《月亮爱皮埃罗》,是震惊世界的标志性杰作。勋伯格与其说是皮埃罗内心特征的表现,不如说是他对社会混乱和宗教矛盾不满的产物,是一种强烈的、夸张的、畸形的艺术,从他的作品内容中不难推断出勋伯格的心理活动。勋伯格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把基督教视为精神支柱。但是,勋伯格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和疑惑。一方面融入新的宗教生活和人文生活;另一方面,是周围环境对自身的排斥。勋伯格的民族意识也在反犹浪潮中悄然觉醒。勋伯格采用了半说半唱的奇特“朗诵与歌唱”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迷茫的自我形象。
在勋伯格思想和形式犹太教回归的过程中,他不仅进入了创作的巅峰,而且十二音制的作曲技法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他的宗教信仰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清晰的体现。《亚伦中的摩西》(1930-1932)是一部完全由勋伯格创作的十二音歌剧,是犹太民族遭受历史上最沉重的灾难。美国音乐学家戈德什·蒂在他的《重塑摩西》一书中把勋伯格视为20世纪的摩西,带领犹太人在欧洲的荒野中寻找应许之地。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堕落艺术”,反犹浪潮愈演愈烈。勋伯格因犹太身份被解职,结束了在德国和维也纳的教学,勋伯格再次成为“没有祖国的人”,不得不被迫移居美国,后来成为美国公民。在1933年至1951年的创作中,犹太人的信仰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基督的概念有时也有所体现。
“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往往是时代情感的源泉。”勋伯格作为20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将自己特殊的宗教经历和生活经历融入到时代的大潮中,创作出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宗教音乐,也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集体心声。宗教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宗教音乐在勋伯格的个人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音乐是勋伯格音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也是他个人精神体验在音乐中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宗教信仰对勋伯格的音乐有着重要的影响。
01
02
03
04
欢迎关注编译群原微信官方账号
1.《勋伯格 听过勋伯格吗?就觉得他不好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勋伯格 听过勋伯格吗?就觉得他不好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8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