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寿夫妇正在修改梅花印。黄帝楚照片
图为冯家寿和李应国钻研出来的梅花篆,这20个字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明志,非宁静无致远”。图为冯家寿、李应国研制的梅花篆书。这20个字是“静修身,俭修身,不淡泊愚昧,不静深远”。
你读过梅花这样的词吗?从远处看,它像一朵花,但从近处看,它像一个词。花里有话,花藏在话里。昨天,77岁的民间艺人冯家寿在雨花区左家塘街湖湘社区原湖南橡胶厂职工宿舍8号楼303室写下这个人物。他的文字不同于人们熟悉的楷书、行书、草书。它们看起来像梅花,书与书之间的结构主要是弧形和曲线。冯家寿说这是一个失传已久的梅花篆书。
李印失传于清代
“梅印似字非字,含汉字。它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结合古代文人创造的审美趣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篆书为主,吸收了篆书、线、草的精华。相传起源于秦末汉初,历经唐宋元明,形成独立的书体,至清代已失传。”冯老介绍,梅花篆是大书体,下面还有不同的书体。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梅花的象形篆书,是“远看为花,近看为词,花中有词,词中藏花,花词结合”。与梅花相似,故名梅花篆。
"梅花印章是艺术字体的奇葩!"在冯嘉寿的家里,各种文件都堆在桌子的地下。
一年制造4000只梅花海豹
“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字体!”说起学梅篆的原因,冯老说他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早年写下一幅长长的书法卷轴,回到贵州老家时被当地媒体报道,引起了正在贵州探亲的台湾同胞李应国的注意。同样是七十来岁,热爱书法的李英国来拜访,两人一拍即合,成了朋友。2009年6月,冯老去贵州看望李颖果,在李佳中看到台北贵州协会编的一本老年杂志。杂志上有一篇介绍美华印章的文章。冯嘉寿一看就入迷了。他和李英国商量了一下,他们决定研究梅花印。
回到长沙后,冯嘉寿去了图书馆和各种书店,到处寻找文献,而李颖果则是飞遍了台北、贵州、长沙,一发现有梅花印的文献就买了下来。但是忙碌了很久之后,他们发现网上、书店、图书馆都很少有美华印章的介绍和字体。怎么办?如果没有双亲,可以自己学习,永远不会改变。
在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梅篆书的基础上,冯、李开始慢慢研究,常常考虑几天怎么写一个字,使手稿变得容易,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一年后,父母终于从1952年教育部公布的常用词和报刊杂志常用词列表中选出4000个词,写成梅花篆书,编成字帖,分一两卷。为了便于理解,劳尔还在字帖上用同一个字写了楷书、篆书、繁体字等不同的写法。
梅花印章为书法注入新的血液
“梅花三芽五瓣,冬寒花开,有恒心。梅花枝头横,影影斜,代表了《易经》中“元”、“衡”、“李”、“贞”四大浩然之气。古代文人喜欢用梅花唱歌,书法大师则创作梅花篆书。”冯嘉寿仔细介绍了梅花印的特点和寓意,如何书写字体才能使其美观、圆润、典雅,如何使其富有活力、内涵丰富。
“梅花印是一种全新的书法。它的出现为中国书法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只写了4000字,以后还会创造更多!”冯老打算对现有的梅花印进行修改,并会花更多的时间对其进行研究,使梅花印发扬光大。
1.《梅花篆字 民间艺术家写篆体像梅花 一年自创4000个/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梅花篆字 民间艺术家写篆体像梅花 一年自创4000个/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2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