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著名文化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太湖大学堂逝世。他像巨星一样陨落,震惊海内外。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在电报中说:“王先生一生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文化,令人钦佩。希望王先生的学术生涯在中国继续传承下去。”
许多名人去世后留下了巨额财产,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南·怀瑾死后也留下了巨额财产。不同的是,大部分名人遗产继承诉讼发生在直系亲属之间,南怀瑾的遗产继承纠纷发生在南怀瑾的子女和追随者李传红的家庭之间:南家的子女希望合法继承南怀瑾的遗产,然后捐款成立石怀基金会,继承我父亲的事业,弘扬中华文化;李氏家族声称南怀瑾已将自己创办的产业股权转让给郭喜安、李素梅的女儿和李传红的侄女。
南怀瑾留下了什么遗产?双方为什么要打官司?其间,孰对孰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记者走访了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当事人,根据双方的公开报道和诉讼材料整理出相关事件。
维权诉讼是“无奈之举”
南,1918年生于浙江省乐清县黄骅镇店后村,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著述丰富,传播广泛。晚年定居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岗,创办了影响较大的吴江太湖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吴江太湖大学堂教育培训中心、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
南怀瑾一生结过两次婚,有四男两女。他的前妻王翠凤住在mainland China,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南宋的长子,另一个是次子南小顺。1949年春,南赴台与结婚,生下两男两女,即大女儿南、二女儿南圣音、三儿子南、小儿子南国禧。
南怀瑾对教育孩子非常严格。他的六个孩子成年后都独立生活,从不依靠父亲的名誉或帮助谋取不正当利益。但是,这种教育并不妨碍父子之间的感情。南·怀瑾经常用诗歌和书信来表达他对家庭的思念,他的孩子们也经常去看望他的父亲。尤其是在南怀瑾的晚年,他的孩子会按照中国传统的节日伦理向他的父亲磕头。孩子们严格遵循父亲的指示,很少问父亲的事情,所以南怀瑾觉得他对家人太严格了,感到内疚。临死前,他反复对儿子南小宇和南国玺说:“对不起你们!”
虽然南·怀瑾不让他的孩子跟着他,但他很受尊敬,也很好客,他的追随者就像云一样。20世纪80年代,在台北讲学时,亲信、总统府秘书长马、、陆军司令彭、、中央大学校长小郑智、俞传涛等一批政商名流纷纷追随。正是在这个时期,李素梅和李传红认识了南怀瑾。
私立戈薇中小学校长、戈薇文教公益基金会主席李传红是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学时,他读了南怀瑾的《大义解》一书,认为这是明清人写的。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朋友郑淑敏第一次带他去看南怀瑾。李传红也声明不会学佛打坐。很快,他忘记了自己的“宣言”,开始追随楠·怀瑾。后来,他把生病的妹妹李素梅介绍给楠·怀瑾读书,李素梅也得到很大的好处。从1982年师从到去世,李氏兄弟姐妹一直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2012年10月,李传红在接受《本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内心,我不知道怎么去心甘情愿。我只想做个好老师。”
南佳和李佳的爱情应该珍惜。为什么楠·怀瑾死后不久,这两个家庭就上了法庭?
据2014年7月《中国时报》报道,2012年10月4日,南怀瑾去世后的第五个晚上,南怀瑾的家人、太湖大学堂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在大学堂主楼一楼举行了一次会议。李素梅主动发言说:“教师作品的版权和版税属于南加的后代。"
第二天下午,南小顺、南、南国喜、、郭瓦奇五人再次会谈,同意对南遗产工作进行清点和划分,形成会议纪要,五人签字认可。与此同时,南怀瑾的两个弟子,李慈雄和牟连都应邀作为见证人出席。
会议记录如下:
一、总则: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从其法律。
二、书籍、字画等老师随身物品,请谢晋阳、欧阳哲负责清点编目,并以此为目标在一个月内,尽快落实。
3.对于教师的个人物品,如衣物等,请雍惠始大师和洪仁大师负责清点编目,并以此为目标在一个月内尽快落实。
4.请萨米在一个月内提供教师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书面材料。
5.李素梅和萨米委托律师,石楠的家人委托律师配合他们执行法律。
签署并确认上述五项决议:郭、南、南国喜、、南小顺
证人:李慈雄、牟莲
——南加、李佳签署的处理南怀瑾遗产的会议纪要。
有了这个好的开始,南加的孩子们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心。
2012年11月2日和4日,南加儿童分别在台湾《中国时报》和浙江《温州日报》上发表了《南怀瑾先生遗产处置宣言》,表示将把自己的全部权益捐赠给拟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暂名为石怀文化基金会,该组织将邀请石楠学生和社会名人参与管理,该组织将继续弘扬石楠精神和教育,回馈国家和社会。
没想到,后来事情变了。
据南国熙透露,2012年11月初,他联系了李传红和李素梅,并于11月6日下午前往太湖大学堂,继续商讨南怀瑾遗产的处置事宜。11月5日下午6时54分,郭给他发来邮件,要求他6日下午2时30分去台北与他们母女委托的律师事务所开会。
2012年11月6日,南小顺、南国喜等南家子弟前往太湖大学堂查看遗物,却被拒之门外。我给李打了电话,但是没有人接。
于是,发生了继承纠纷,后来演变成了诉讼纠纷。
南小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一直在努力与李氏家族沟通,但没有成功。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想把父亲的遗产据为己有。老师属于全世界。即使我们继承了遗产,我们也会按照父亲的意愿和理想,用它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事业。现在李家把遗产据为己有,我们通过诉讼维权实在是无奈。”
庞大的皇族现在在哪里
南的作品等。,去市场。自从他在1955年7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禅海调查》后,他于2012年9月去世。他出版了70多种不同版本的作品,其中一些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韩文、意大利文和葡萄牙文供流通。据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何圣穗介绍,《论语》不同版本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册。
据老谷出版社的创始人顾家之说,1977年,为了出版自己的作品,也为了出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南怀瑾指示他成立老谷出版社作为法定代表人。之后,南怀瑾还清了创办老谷出版社的债务,注册成立了台湾省老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根据当时台湾省的法律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必须是13人,其中半数以上必须是在台湾省有住所的台湾省居民。于是,南指定除自己以外的12人持股,包括学生顾家之、、儿子南、在厨房做饭的俞进阿姨。后来台湾省修改公司法,将公司股东由13人改为7人。这时,南怀瑾已经从美国搬到了香港。为了方便股权调整,南怀瑾签署了几份空白股转让通知,让台省老古职工可以提交股权变更文件,但南怀瑾一直是老古文化的所有者。
古老的古文化建立后,南怀瑾的作品先后出版了50多种,成为南怀瑾作品的主要出版机构。
-南·怀瑾写道,世界是为公众服务的。
1990年,南怀瑾的作品开始在大陆出版。追随南怀瑾近半个世纪的老古出版社原主编刘玉红,受南怀瑾的委托,与mainland China复旦大学出版社商讨出版事宜,最终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南怀瑾的《论语》,在mainland China一炮走红,引发“南怀瑾热”。从那以后,许多出版社竞相出版南怀瑾的作品。
1991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两本书,包括南怀瑾的《孟子·旁经》,印数超过5万册;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等五本书,首印2万册;1994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了南怀瑾的《禅海调查》和《禅谈》,创刊号6万册;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南怀瑾的《南怀瑾的演讲》和《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印数达10万册。另外还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等。,所有这些都发表了南怀瑾的作品。
鉴于大陆图书市场的混乱,南怀瑾一直在陆续清理。1990年至2000年,南怀瑾及其代理人刘玉红、王卫国先后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订了13本图书的出版合同。2001年,由于80岁高龄和身体不适,郭成为了南的版权代理人。此后,郭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订了11本书的代理出版合同。除了此前13本书的再版合同外,复旦大学出版社还获得了24本书在南怀瑾的出版权。
据2014年8月《中国时报》报道,从2003年到2004年,南怀瑾都没有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后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南怀瑾选集》,这也是24本书的再版。南怀瑾去世后,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五本书编入文集,成为12卷29本。据知情人士透露,复旦在未经南怀瑾继承人授权的情况下出版了这五本书。
虽然南生前并未取消郭的代理写作权,也未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本书授权给其他出版社,但2003年以后,南再也没有要求郭代表他签订新书出版合同。他把所有的新书授权给其他出版社,所有的出版合同都是他自己签的。事实上,他已经终止了郭的职务。
2007年,南怀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签订了五本新书的出版合同。自2008年起,南怀瑾与东方出版社长期合作,并与东方出版社签订了12本书的出版合同,包括《小燕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禅与生命认知》、《老子与何说》等。目前,南怀瑾在大陆市场的作品主要由东方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本书并不重合。
南加子女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因著作权纠纷打官司时,李氏家族出示了几份证明:一、南怀瑾于2001年1月31日签署授权郭毅代理大陆著作权的委托书;二是郭伟于2001年6月8日签署的《使用许可证书》,其中包括“南怀瑾作品在中国为台湾省老谷独家所有”等条款;第三,2004年9月9日,将50股古老文化转让给郭。2004年9月21日,在郭条主持的老古文化临时会议纪要中,南怀瑾持有的80股股份中,有73股转让给了郭条,他成了小股东,只有7股,连董事都没有。据郭伟介绍,早在十年前,南怀瑾就把已出版和未出版作品的权益转让给了她。
目前,南一家的子女及其代理人对李一家提供的这些证明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要求对方提供原件以供鉴定。
据上海友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南小顺的律师介绍,在诉讼过程中,南小顺提出《赠与书》是伪证,因为南是自己处理重要事项,而不是在打印好的字上签名,并怀疑郭在南签名的空白纸上套印了赠与字。经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委托,初步确定签名是南怀瑾本人签名,但无法判断签名的形成时间,包括印刷文字的形成时间。
法院进一步委托广东南天司法鉴定中心根据其国家专利方法对签名和印刷文字的形成时间进行鉴定,但旧古文化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均拒绝对包括南怀瑾私人印章在内的印刷文字的形成时间进行鉴定。
此外,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古老文化无法解释为什么复旦大学出版社在2004年至2008年间继续直接向南怀瑾支付稿费,因为南怀瑾在2004年将所有已出版和未出版的版权捐赠给古老文化。2004年以后,授权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郭在场,没有提出异议?其他出版社出版南怀瑾的作品,稿费直接支付给南怀瑾个人,郭伟没有提出异议?
2012年7月,南怀瑾起诉海南出版社、地震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公司、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人同意,利用其肖像权牟利,侵犯其肖像权,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并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发表道歉声明。胜诉后,南怀瑾将所有赔偿金捐给了北京归心基金会,用于奖励优秀的农村教师。这说明南怀瑾不希望人们利用他谋取私利,而是永远吸引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做更多的公益。
那么,南怀瑾的作品有什么权益呢?现在在哪里?
据南国喜介绍,2012年11月,南怀瑾的6名子女委托南国喜作为代表处理所有与继承有关的事宜。之后,南国熙以南怀瑾、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全体继承人的名义致信上述三家出版社,索要南怀瑾作品的出版合同及版税等资料,希望沟通完善继承人授权。结果东方出版社提供了合同,并依法与继承人续签了合同;上海人民出版社最后提供了合同复印件;只有复旦大学出版社拒绝把合同的事告诉南怀瑾的家人,让南家的孩子去郭为和古老的古文化。因此,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益之争。
复旦大学出版社向谁支付了这笔巨额版税?这不仅仅是南家的孩子关心的问题。
太湖大学堂的过去和现在
1988年初,南怀瑾从美国移居香港,积极致力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祖国大陆的经济建设。他是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中国第一条中外合资金温铁路的倡导者和建设者。但他的脑子里依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1997年12月,金文铁路建成后,南怀瑾写诗表达了他的抱负:“铁路已经铺好了,他心里很着急。天下有一条大路,他是个车商。”诗歌表现了他的心境,即世界上一定有一条路,这条路不仅是开车的路,更是通向人心的路,是用文化和道德发现筑成的路。
1998年6月,晋温铁路正式通车后,南怀瑾回到大陆讲学讲学。他曾委托弟子在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寻找建设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地方。关于南怀瑾最后选庙港的过程,有这样一个故事。
-太湖大学堂
1999年11月18日,应朋友的邀请,南怀瑾来到吴江。在路上,我的朋友通知吴江市委书记茹柳根,他有五分钟的时间见面。你留下的根书记听后赶紧邀请他们去市委。朋友说:“不,我找不到路了。”于是双方约定在吴江宾馆见面。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南怀瑾下了车,吴江宾馆前的过道铺着长长的红地毯,两边都是鲜花,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已经到了,以市委书记茹柳根为首的四个小组的领导都在这里等着。被吴江领导的诚意所感动,南怀瑾最终选择在吴江市七都镇庙岗建太湖大学堂。
据茹柳根回忆,当时他对南怀瑾并不太了解,但他认定南怀瑾是一块“宝地”,是吴江招商的旗帜。在当地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他仍然慷慨解囊,给了南怀瑾想要的一切。政府为南怀瑾确定的地价为每亩35000元,政府补助每亩5000元。其实每亩才3万,这是个赔本。为此,当时的苏州市委书记陈德铭觉得自己太低调了,两次打电话给你询问此事。
太湖36000公顷,月亮在波希米亚告诉谁。2000年,83岁的南怀瑾决定在吴江市庙港购买300亩滩涂,建造太湖大学堂。
2001年3月20日,吴江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外商独资的东西方香精农业有限公司..3月21日,吴江工商局向苏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颁发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150万美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南怀瑾。
据当地政府介绍,当时政府把300亩农业综合用地指标给了南怀瑾,先投入了282亩,剩下的18亩有偿使用指标。后来,南怀瑾决定把它捐给七都镇政府,用来建造老太庙文化广场。之所以使用农业土地综合利用指数,是因为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建造适当的建筑,以便尽快完成南怀瑾讲座的第一期。当地政府还专门批准将土地作为“教育用地”,递延应缴税款。
2000年上半年,南怀瑾与吴江市政府关于购买土地设立讲堂的沟通和谈判进展顺利,但由于资金未落实而受到困扰。长期追随南怀瑾、被南怀瑾称为“定国公”的陈定国表示,尹衍梁将出资400多万美元支持它。当时,南怀瑾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接受。经陈定国再三解释,尹衍梁同意先出钱,以便尽快开工建设太湖大学堂。
2000年6月,尹衍梁要求陈定国向南怀瑾索要汇款账号,李素梅和郭条提供了一家港科公司的账号。2000年6月,尹衍梁分批汇出430多万美元。6月16日,陈定国打电话给南怀瑾,得知南怀瑾已收到全部汇款,他如释重负。
根据工商注册验资报告,从海外汇往苏州农科的资金只有150万美元。仅在2005年10月,香港来旺公司就汇出了300万美元,达到450万美元。自2008年以来,苏州农业科技不断增加注册资本,2011年增加到2450万美元。根据公司的审计报告,公司的总投资相当于1.7991亿元,全年应收账款约7000万至1.2亿元,借给李氏家族经营其他企业。
南怀瑾从立项、设计、施工到开馆、维护,在太湖大学堂的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除了从尹衍梁汇来的432万美元外,项目一期的账户中还有斯米克董事长李慈雄投资的500万元人民币。南怀瑾用自己的稿费为大学堂购置了各种家具。2008年8月,太湖大学堂二期开始建设。项目总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也是尹衍梁捐赠的,使用的瓷砖是李慈雄捐赠的。
经过六年的建设,在南怀瑾的规划推动下,太湖大学堂拔地而起。2006年夏天,太湖大学堂一期正式开放,南怀瑾开始在大学堂讲学。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向南怀瑾暗示,持有土地使用权的苏州农业科技只是一家“从事农业科技开发”的外商独资公司。给他提供一个讲学的地方,“曲线救国”,以适应土地的农业性质,只是权宜之计。如果想长期在mainland China从事法律讲座,就要搭建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平台,以免以后无证教学被人诟病。
2006年8月,南怀瑾以自己的名义投资100万元成立了吴江太湖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内资企业。2007年初,文化公司旗下成立了“太湖大学堂教育培训中心”,这是一家民营非企业法人实体。
“太湖大学堂”开放后,南怀瑾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传播中国文化、融汇东西方文化精华上。但他很担心现在社会的成年人因为没有传统文化基础,很难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希望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下一代。因此,他想亲自创办一所小学,全方位地做一次教育实验,为社会提供一个参考。
2007年,在时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张耀威的介绍下,时任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永信专程来到太湖大学堂,与南怀瑾探讨如何在南怀瑾举办理想的实验学校。基于李氏家族与台湾省学校的关系,南从一开始就让、郭外伟母女参与实验学校的创办。
2007年8月2日,吴江市教育局批准文化公司设立实验学校,是一所具有内资性质的民办学校。学制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兼顾三年学前教育。从2007年秋季开始,招收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然后逐年发展到九年级。2007年8月28日,文化公司向吴江民政局提交了相关申请。9月13日,吴江民政局批准实验学校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不可否认,李素梅、郭外义母女为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建立和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李传红也通过台湾省戈薇学校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对此,南怀瑾在公开场合从不吝惜赞美之词,他说“善于宫廷,但过于隐私”是南怀瑾的一种常见教育方式。然而,这所实验学校是以南怀瑾为中心,以南怀瑾为灵魂,探索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机构。
现在,人们习惯于把苏州农业科学的机构称为“太湖大学堂”。事实上,从2001年苏州农科的成立和土地发展权,到2006年太湖大学堂的正式开放,到2012年南怀瑾的去世,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南怀瑾决定的。苏州农业科技文化公司是为南怀瑾在太湖大学堂讲学传教而成立的。太湖大学堂是南怀瑾从事讲学活动的法律机构,也是位于苏州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和灵魂机构。它是由南怀瑾独资创办的文化教育机构,个人是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其实质是服务和服从南怀瑾的讲课。事实上,这些机构除了为南怀瑾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外,并没有开展其他业务。南怀瑾死后,跟随南怀瑾很久的许多弟子和实验学校的老师纷纷离开,这是一种流行的选择。
2012年11月,也就是南去世一个月后,李氏家族拒绝让南氏家族的后代进入太湖大学堂检查他们父亲的遗物。同时,太湖大学堂被列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但至今未得到合理利用,也没有建立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李氏家族表示,他们“支持”南怀瑾多年,是太湖大学堂的主人。
2015年2月12日,郭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2007年9月4日,郭向文化公司转让人民币100万元,文化公司收到后立即转入实验学校的验资账户,然后将投入的人民币100万元用于启动实验学校的正常运营,该实验学校是实验学校的实际出资人。2007年9月28日,签署《股份转让通知书》,同意将持有文化公司全部股份的股份总价款100万元转让给郭。2012年9月,七都镇政府修建老太庙文化广场时,南决定捐赠100万元,郭听从南的指示,以南的名义亲自筹集100万元进行捐赠,抵消股权转让的100万元。为减少影响,股权转让文件签署后,双方未办理相关变更手续。现要求人民法院确认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通知书》成立,决定南小顺拒绝配合可以直接申请股权转让。
让人感到不解的是,郭提供了双方在江苏省吴江市工商局注册的文化公司股权转让通知书,并向台湾省教育部申请台湾儿童学校股权申请。据钨铁军律师介绍,郭耀义出庭质证,称该文件是从台湾省“教育部”网站下载,由南怀瑾打印签名,而台湾省“教育部”否认该部网站有此格式。而且根据西南政法大学司法中心的司法鉴定意见,文件的打印文本一部分是复印,一部分是后期打印,后期打印的文本有避免签名文本的排版。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撰写报告期间,我们联系了郭桓,听取她的陈述。但她表示,在目前的诉讼中,不方便接受采访,在有正式书面裁定之前,不会接受采访。
愿好人永远有好报,愿人们永远做好事
太湖大学堂建成后,南怀瑾以个人物品的名义将几十年的私人藏书从海外运到太湖大学堂图书馆存放,其中包括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远馆四库全书》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续篇、正统道经精装版和线装本各一套、藏经一套、古今图书一套、其他中西文化典籍数万册。太湖大学堂很多书都有他的批注字迹。南怀瑾曾说,这些书是他历经千辛万苦为中华民族保存的瑰宝。
此外,南怀瑾在太湖大学堂留下了许多个人物品,如名人字画、古董万文等,以及未发表的手稿和音频数据,这些也是大量的财富。
苏格兰人走了
如果2012年10月5日南佳和李佳签署的《会议纪要》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南佳和李家人的子女可以避免法律纠纷。南国喜表示,由于李氏家族根据决议纪要迟迟不移交给南家族,且从未将南的个人证明和印章归还南家族,南的子女难以办理继承手续,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济学和经济学三大教义,几百字。”这是全世界对南怀瑾的敬仰。有些人可能会疑惑。南·怀瑾才华横溢,变幻莫测,而且总是小心翼翼。一切都会解释清楚,重要的事情都用手解释。为什么不留下遗嘱,妥善安排身后的事务?
庄春江在佛灭后的《大师》中写道:
最后定居期,佛祖生病,严重腹泻。尊者阿难在旁,忧心忡忡,惶恐不安,但想到佛陀并未对僧人下过任何命令,不应该入内,不应该灭亡,却是莫大的解脱。佛陀听完尊者阿难的告白后,对阿难说:“我对每个人的教导,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和尚还需要我做什么?”只有自以为出家的领导才会被甩在后面。我老了。80岁的我,就像一辆中世纪的车,仅靠不断的保养,勉强能维持。所以,每个人都不能总想依靠我,而应该依靠自己;依靠法律,因为没有别的可以依靠。如何依靠自己;依靠法律呢?就是要专注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停止一切的烦恼和烦恼。我进入并灭亡之后,能这样修行的人,一定会达到最高的成就,也就是我真正的弟子。"
就这样,佛祖没有留下遗嘱。
不仅佛陀没有留下遗嘱或指定继承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老子等圣人也从未留下遗嘱或指定继承人。南怀瑾总是喜欢有意识地、真诚地鼓励别人做事,但他很少接受命令,因为是自我意识造就了真正的成长和教育。据说,南怀瑾在香港时,曾告诉李素梅和跟随他的其他人:“如果我现在离开,我相信你会处理好事情。”
——别忘了父亲的野心,继承中华文化。南怀瑾的小儿子南国喜正在讲课。
2012年,南怀瑾曾数次暗示或暗示要离开。他的门徒为他考虑过遗嘱的问题,但他们不敢提醒他写遗嘱,因为他们觉得这真的很难。任何熟悉南怀瑾的人都知道,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为公众服务的精神,从始至终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甚至人类,从来不会考虑自己或任何人的私利。这个世界不可能再找到另一个有他的才华和道德的人来取代他的位置。在没有留下遗嘱和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他的子女不难理解父亲为公报国回报社会的作风。这是他留给孩子的心灵和功德的考量,是他作为大师的独特智慧选择。
1990年,怀瑾乐清市翁阳镇桥头村的村民叶邦仁、甘乃曾写信给怀瑾,希望他能在家乡建一座老人宫,供当地老人休闲娱乐。南怀瑾回了一封很有意思的信,信中写道:
“你想为老年人建造一座宫殿,我是赞成的,但不如建造一座老少皆宜的幸福宫殿。老人为中年人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学会为老人服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榜样,也更合理,对吗?再说了,找我这个流浪的老小孩,想培养老宫,要求太高了。如果我看到干牛奶,我应该罚他两杯,揍他三拳,好吗?微笑!你应该笑。”
后来,南怀瑾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投资512万元购买了老房子周围的废弃房屋,扩大了面积,建成了“乐清市老老少少文化娱乐中心”,并捐赠给当地政府,成为村民娱乐的开放学习和休闲场所。同时,他还手书《乐清市老老少少文化健康活动中心寄语》,并在此立碑。文字写道:
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十七年后,我离开了家乡。爱情就像过去的云:身上没有半亩地,心里牵挂着这个世界;读万卷书,与古人交朋友。经过五六十年的进化,父亲变了没有水藻没有雪,老母亲死了没有病。她虽然想养,但是养不到,就有了这栋楼。也就是说,带着关爱父母的心,我们可以养活世上的父母,同时也储存了后代。等身之作还天地,园交后世圣贤,以报生于此地,无所失之德。从现在开始,成败不算数,或者问话就说:人无贪,天下太平,人无嗔,天下太平!愿好人永远生在天上,愿人永远做好事。
第二年冬季的月中,即1996年1月上半月
南怀瑾书
七十八岁
南怀瑾的礼物告诉人们他的留学经历和对家乡的热爱。虽然话语中也透露出一些无奈和遗憾,但它仍然记录着南怀瑾寻求家乡幸福的愿望,不是为自己建立声誉,而是将他的同体作品归还给世界,将花园交给未来的先贤。南怀瑾在演讲中提到:“人不贪,天下太平;人若无怒,天下太平。希望好人永远生在天上,希望人永远做好事。”他经常用这句话,而且刻着闲章“愿天永远生出好人,愿人永远做好事”,用来把自己的书送给别人的作品,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但是,无论如何,他也无法想象,他身后的文物不能转移给后人,也不能留给大众观赏。
愿好人永远生在天上,愿人永远做好事。在注销的同时,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帮助理顺关系,让南怀瑾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在中国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再现其辉煌,让诚实守信的中华文明永存。
1.《纷争 南怀瑾遗产纷争:留下什么遗产?为何对簿公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纷争 南怀瑾遗产纷争:留下什么遗产?为何对簿公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3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