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江西兴国县正值春夏之交,阳光洒满绿意盎然的土地。
在兴国县埠头乡扶贫农场,工友们在休憩喝茶,54岁的张凤英却还埋头在碧桂园苗木花卉基地除草。3年前,患了胃癌的她侥幸从死神手中逃脱,却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生活举步维艰,一度一筹莫展整天在家以泪洗面。如今有了苗木基地的工作,她好像又“活过来”了,每天都有了新的希望。
张凤英只是农村贫困户的一个小小缩影。对他们而言,以前的日子是一天天捱过去的;但现在,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日子是一天天奔着走的。
脱贫要确保质量、防止返贫。从2010年英德树山村试点扶贫,到2018年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碧桂园从“输血者”变“造血者”,持续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提供了一个观察民企参与脱贫攻坚的新样本。
家门口上班 产业兴起带来新气象
刘兴妙和丈夫原本在广东打工。但三年前,由于家中的老人生病,两夫妻不得不回到老家照料。丈夫在家周边打短工,刘兴妙全职照顾老人和孩子。收入减了一大半,家里人又陆续生病,夫妻二人背上了一身债务。
2018年的6月,碧桂园在湖南平江县落地了一处106亩的苗木基地。苗木基地为刘兴妙提供了工作岗位,让她既能在家门口做事赚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小孩。如今,她一个月能拿到2000元工资,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除此以外,苗木基地还会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刘兴妙在掌握技术后,也在家门口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苗木基地。
碧桂园结合项目绿化上的技术优势和大量需求,好几年前就开展了苗木基地产业扶贫项目,形成“碧桂园+村/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通过贫困户资金或劳动力入股、村/合作社经营管理、碧桂园提供优惠种苗负责销售,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碧桂园已经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河南虞城等12个县落地近2000亩苗木农场,带动近8000名贫困户增收,不到一年产值近500万元。
图说:碧桂园扶贫基地的苗木已经出苗,基地工作人员正在采摘。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民营企业作为党和政府的有益补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导入产业扶贫资源,填补贫困地区对接市场的短板。
“贫困村要脱贫,关键靠产业。但产业不能只靠一个,要多元化,才能提供多方保障。”兴国县北胜村支部书记邱日汉总结说。以江西兴国为例,碧桂园引入晚稻种植扶贫项目,免费为贫困户发放水稻种子,并提供技术指导培训,让当地贫困户从中受益。今年4月,碧桂园投资5。2亿,在兴国县落地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整体投产后首批带动300多名贫困户就业,预计年纳税约4000万元。
因地制宜 挖掘特色产业
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的农民,绝大多数祖祖辈辈都在养羊,羊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他们没有想到,东乡羊有一天会在全国爆红。去年11月,碧桂园开展”消费扶贫月”,并鼓励引导更多人“以购代捐”,一天之内帮助东乡县卖了1万多只羊,如今东乡羊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东乡的农民群众都没有想到羊可以卖得这么好。东乡羊营养丰富肉质细嫩,不膻不腻,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但过去由于地方偏远、缺乏冷链系统,东乡羊的发展受阻在“最后一公里”。
图说:深山里的东乡羊
2018年,碧桂园集团扶贫队伍进驻甘肃东乡,经过调研,决定依托集团自有扶贫品牌“碧乡”的平台资源,为东乡羊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集中解决销路问题,同时携手当地企业与养殖场,合作发展冷链系统,让优质的东乡羊走出深山。
1.《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了贫困地区焕发新面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了贫困地区焕发新面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5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