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活,为了真理,我们在努力
——新华社“马航370航班事件”报道
新华社记者赵伯超记不清3月份参加了多少次马来西亚代交通部长希沙穆丁的新闻发布会。一名四个月前才第一次出国的年轻记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看到总理在该国“异常高”。
“我忘不了3月8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赵博超说。当天上午,在发出原定上午抵达北京的马航370航班“失联”的消息后,他立即赶往吉隆坡国际机场附近的萨马马酒店,出席马来西亚就此事件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
当时他并不知道马来西亚当天会在这里举行4场记者会。之后,类似的发布会平均每天举行一次。他没有留下任何一个新闻发布会。
他不知道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新华社副总编彭树杰,在国际部新闻发布中心主持召开了马航370航班事件报道第一次紧急会议。在事件的高密度报道期间,这样的会议变成了每天一次。
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对新闻机构的记者和编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这次下落不明的航班上有154名同胞,前面采访的记者和后面编辑稿件的编辑们更加担心和焦虑。分析预测事件进展,动员国内外采编力量,调查飞机下落,报告搜索情况,询问事件真相...新华社推出紧急报道机制。
当年轻记者赵伯超奋力报道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时,新华社军事部记者白正准备奔赴北京。3月9日上午,她赶到三亚,赶上了高速南下的中国海军井冈山舰。
在白赶上井冈山船的当天,也就是客机失联的第二天,新华社亚太分社的录像记者邢、驻香港的摄影记者陆登上了越南的富国岛。我之所以来到富国岛,是因为它是马来西亚权威人士声称的离客机失联地点最近的陆地,也是因为它是越南救援指挥所的所在地。
随后,来自世界各地主要媒体的记者蜂拥至该网站,最多有数千人。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搜索会从越南开始,到这里结束。
但事态的发展令人困惑和无奈:
——新华社驻河内、胡志明市记者采访国防部等重点部门,富国岛记者千方百计登上越南搜索飞机,一点线索也不放过;
——面对记者提问,马来西亚国防部、交通部、民航局不断传播各种矛盾信息;
……
作为第一批登上富国岛的记者之一,邢说,他比成千上万的其他记者先到达富国岛,但最终发现自己在离真相最远的地方忙碌了近十天,这是相当不甘心的。
不甘心,甚至愤怒,可能不是他独有的。根据失联消息,马航和马来西亚作为客机所有者,自然拥有搜救和调查的主导力量。在初期,新华社一直在连续报道马来西亚发布的官方消息。
没想到,这种常规做法让我们的报道变得被动。无论是军用雷达显示客机有折返迹象,还是失联后飞行了多久,马来西亚要么予以否认,要么表示无法判断真伪,有时甚至给出自相矛盾的说法。
对信息的渴求导致了网络上“辟谣-辟谣”的流传。仅8日就有几起客机在南宁降落等广为流传的传闻。此后,“飞机已降落在秘密地点”,“两人持护照登上飞机”,“雷达显示飞机折返”,“飞行员邀请一名女子进入机舱”,各种消息,无论真假,满天飞。
新华社驻河内记者杨伟在一份记者笔记中写道:“作为一名记者,追求更多信息是本能,但从许多信息中辨别什么是真实有用才是本质...我只想守护一个真相。我也要守护每一个等待的人的心。”
虽然总是被真相包围着,邢并不认为他的工作是无用的。
“报道越南的搜索工作是有价值的,”邢玉佩说。正是这样一份报告,让世界看到了越南作为一个国家在沟通缺失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给其他国家施加了压力,起到了通过不同渠道发布信息,迫使有关方面采取行动的作用。
《华尔街日报》率先引用匿名美国调查人员3月12日的说法,基于飞机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特伦特发动机自动下载数据并发送到地面,客机失联后飞行约4小时,拉开了媒体强行真相的序幕。
第二天,路透社援引一位匿名人士的话说,客机从雷达上消失后,不止一颗通信卫星接收到来自客机的微弱电子脉冲信号,表明飞机失去联系后仍有通信能力。14日,路透社援引另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说,失踪的飞机涉嫌故意偏离航道前往安达曼群岛。
这前后,CNN、BBC、纽约时报等美英媒体爆出了不少独家新闻。与不断“爆料”的西方媒体相比,中国网民失望的是,他们的媒体在挖掘真相方面“缺席”。“中国媒体有三宝:转发、滴蜡、祈祷”成了网络调侃的代表。《马航客机新闻战为什么中国媒体输了》《中国媒体输在哪里》等。,专业人士的分析和思考文章在网上流传。
这是为什么?!
我们承认,在报道国际新闻事件的竞争中,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存在较大差距,国际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仍然是“西方媒体主导”。
但是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数据的主要来源不在中国,”居住在美国华盛顿的媒体人士范海涛解释了马航的事件报告。事实上,媒体的竞争状况只是一种表象。其实是科技工业军事力量的对比,是国力的较量。
失踪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制造商为英国劳斯莱斯公司,发送电子脉冲信号的飞机通信寻址和报告系统由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提供,接收信号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位于伦敦...
对于那些出于各种原因愿意匿名披露信息的英美机构来说,选择熟悉人和地方的西方媒体是很自然的。相比之下,中国媒体的情况要糟糕得多。
客机失联后至少飞行了四个小时的消息刚刚传出。新华社驻伦敦科技记者刘打通公司电话,要求公司核实,对方拒绝。不甘心的刘直接赶到罗罗公司总部。
“我甚至拿到了通行证,但是一个电话打来,他们不让我进去,”刘说。直到第二天,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所有数据都已提供给马来西亚”。
和刘一样,新华社科技记者林在采访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空和波音公司的回答总是“无可奉告”。一位曾参与空疑难事故调查的匿名受访者告诉林肖春,此次调查的爆料方式“极其不正常”。在之前的空疑难调查中,在初步得出结论之前,调查人员掌握的信息“连妻子都不能告诉”,但这一次,总有人向特定媒体爆料。
被拒绝不能成为理由。在不断的坚持下,为马航“终结”南印度洋提供关键证据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最终由副总裁克里斯·麦克劳克林提出,并接受了刘·的两次采访。
“目前能确定的是一些技术上的事实,比如黑匣子是怎么发出信号的,多普勒效应是什么。”刘说,技术事实比重复信息更接近真实,这就是为什么报道的突破最终出现在专业领域掌握的技术细节上。
搜索工作毫无进展,信息披露像挤牙膏一样不畅。乘客家属的焦虑和众多关注此事的网友的不满,促使人们的情绪发生变化。总行编辑部也在调整报道方向,前面的记者在积极跟进采访。3月14日,新华社发表英文评论《马航客机失踪疑点重重》,质疑为何在越南海域搜索无效,并要求美英等关键信息提供者提供与其真实能力相匹配的协助。类似评论被多家国际知名媒体转载,强烈传达了中方立场,并对相关方施加了一定压力。
在不断的压力下,马来西亚政府于3月15日承认,失踪客机的通讯系统被人为关闭,航线被人为更改,南北两通道理论浮出水面,所有搜索工作被重新组织。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航班在南印度洋“结束”。
白在井冈山的船上不断更新他在地图上的位置。从泰国湾,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苏门答腊岛海域,到南印度洋,这位陆军记者跟随井冈山的船走了一万三千多公里。什么时候被发现,还是未知,什么时候回归,也是未定。
在邮件中,白谈到了这次采访的感受:“这艘军舰从北到南正在经历暴风雨,所以在甲板上发送文件时,有必要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公海上没有手机信号,海事卫星电话也受环境影响很大。一份手稿通常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寄出。船在赤道附近航行时,因在露天传播手稿而中暑。跟着直升机在船上面试三个小时,耳鸣至少会持续三个小时后才下飞机。”
……
对记者来说,采访的艰辛不算什么。获得独家新闻并掌握发布权是行业的骄傲。3月20日,澳大利亚总理艾博特意外宣布发现两个可疑漂浮物,整个事件的焦点迅速转移到澳大利亚和南印度洋。
重任在肩,新华社堪培拉分社记者徐海静却非常郁闷。她的问题是,澳有关部门一概把来自记者的各种询问推到海事安全局,而海事安全局却很少召开新闻发布会,平时只发布一些时效极差的
1.《为什么中国不重视马航 新华社回应马航报道中国媒体失败论:为了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中国不重视马航 新华社回应马航报道中国媒体失败论:为了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7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