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庄园峰生态公墓举行了树葬仪式。
这个周六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祖先,安慰祖先,互相学习。日前,南京市殡葬管理部门发出“墓地缺地,最多再用五年”的呐喊,让一座墓成为清明前的热门话题。
“住在一个地方,死在一个适当的地方”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但用于墓地建设的土地资源毕竟有限。而温州老人有提前买墓的习俗,公众对墓地衍生出来的景观和风水的要求,使得“银屋”市场一直处于“有限”竞争状态。但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很多公墓都开始采取“限售”墓葬的政策。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温州近20年没有批出新的商业墓地用地,部分现有墓地因无力扩张土地而陷入“无地危机”。温州公共墓地和商业墓地的“库存”越来越少。
商业墓地用地已超过十年未获批准
这座城市的墓地存量最多可以使用10年
记者从殡葬管理处了解到,温州有310个公益性公墓和22个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指城镇、街道、社区组织以不牟利为目的,为城镇、街道、村庄居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是指为居民安葬骨灰提供有偿服务的公益性公墓。
前几天,记者在调查了市区的几个墓地后,了解到很多墓地已经售罄,处于维修状态,一些墓地可以出售的坟墓数量正在减少。比如雪山陵园的墓葬全部售完放置,而吉安山陵园的3000多座墓葬中,可供出售的墓葬只有不到200座,其中骨灰墙约70座。
其实,“严重危机”并不是温州独有的。根据《2013年中国殡葬发展报告》,从全国来看,现有墓葬只能使用6年,省市的墓葬大部分将在10年内用完。其中,山西、山东、广东等省现有墓葬供应不足5年。
“虽然没有具体的坟墓统计数据,但近年来,我市每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6万人,温州公墓的存量最多可以使用10年。”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公墓用地是根据死亡人口和实际需要核定的,温州市十多年来没有批准新的经营性公墓用地指标。2013年,全市开始建设87个公益性公墓,今年将继续按照公墓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
但该负责人指出,根据《葬法改革》的要求,新建公墓不再提倡造坟。
“陵园建筑”的规划与建设
创建综合性绿色生态公墓
至于如何解决墓地越来越紧张的问题,建议将墓地建成“高楼”。
对此,市殡葬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早在去年,我市民政部门就在规划建设标志性的“陵园建筑”,以引领墙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新墓区建设。
据介绍,目前龙湾、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嘉等地都在规划建设骨灰楼,洞头则建成了温州首家公益性骨灰楼——中普陀海会塔。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市罕见的环保塔葬平台,海辉塔有五层,可容纳2万余件骨灰和牌位。一楼是祭祀大厅,安放祖先牌位,其他楼层用来安放骨灰。目前已售出近500份骨灰,放置骨灰200多份。
“陵园建筑建在哪里,建多少层?目前正处于示范阶段。”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陵园建筑的建设要考虑人流、车流等实际情况。计划在陵园建筑内设置骨灰格位,在陵园建筑外设置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新的殡葬形式,打造集节地葬和生态葬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陵园。
其实这种想法在上海和台湾已经有了例证。比如上海福寿花园,有100多种绿色生态节地土葬产品可供选择。在节约土地的原则下,树葬和花坛葬可以独立选择树木和花卉品种。龙岩集团是台湾唯一上市的殡葬公司,投资50亿元兴建了世界最大的古灵铁塔震龙殿,按六星标准建造,骨灰38万。除了普通价位的骨灰,还有8人贵族家庭房。
记者从瑞安市殡葬管理处了解到,由台湾龙岩集团投资20亿元在瑞安市建设的1500亩世界级绿色生态公墓将在三年内建成,绿化面积将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节地生态葬是大势所趋
价格只有坟墓的十分之一
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自2011年温州实施火葬改革以来,我市的火葬率一直是100%。虽然相对于占地10~100平方米的椅子墓,墓的面积得到了严格的控制,但节地埋葬法和无骨灰生态埋葬法是大势所趋。
记者了解到,一座古墓占地约1平方米,加上道路绿化、停车、景观、亭台楼阁及配套管理用房等设施,一座古墓的共用面积至少为4.5平方米。根据《浙江省公墓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和我市每年4.6万人死亡人数,每年需要墓地建设用地约20万平方米,相当于300多亩土地。而一个骨灰格的面积只有0.06平方米,是用墙搭建的,只需要一面墙的占地面积。
此外,一些墓地的树葬在1平方米的面积内至少可以容纳20~30个骨灰盒,单位面积只有0.03~0.05平方米。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其他节地葬法也差不多,没有墓碑,文字简单,贴近自然。
不仅节约土地,还可以骨灰墙、土墙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比传统的“入坑求安全”的埋葬方式要便宜得多。比如一个骨灰格的价格一般在500-2000元,只是一个墓的十分之一。
“海葬作为一种生态埋葬方式,显然不占用土地,我们还在推广可降解骨灰盒,以提高土地的重复利用率。”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表面上看,骨灰盒需要深埋在占地0.03~0.05平方米的土地上。事实上,3到6个月后,骨灰盒就可以完全退化,几年后土地可以回收利用。
选择生态节葬可以补贴
推广新的埋葬方法仍然很困难
把已故亲人的骨灰埋在树下,长成一棵茂盛的大树;把亲人的骨灰埋在花坛里,开出他生前钟爱的牡丹花和玫瑰;把已经困了一辈子的死去亲人埋葬在地下,不留痕迹,不让任何人员打扰;把个性鲜明的亲人送上大海,让他拥抱无边的大海...选择更符合死者的。如果你有一颗关爱亲人的心,你一定会感受到一起经历过的春暖花开。
但是,虽然有政策倾向和资金支持,积极为参加生态葬的人提供经济补贴,如城市补贴树葬、花坛葬、草坪葬5000元,海葬8000元,但选择的人还是不多。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有120多名家庭成员报名参加了死者亲属的树葬和花葬活动。与去年的37起相比,数量大幅增加,30多名家庭成员报名为已故亲属进行海葬。但相对于每年选择墓葬的实际死亡人数,这个数字只占千分之几,在节地上推广生态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现在有一个误会。只要说到生态葬法,大家都会认为只有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会选择。很多人仍然认为这种埋葬方式是‘不接地’的,是对死者的对不起,对后代没有好处。”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殡葬改革需要一个认可的过程,一个实施的过程。我们大力推广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法,这是希望更多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推广丧葬观念的文明革命。下一步,有关部门会考虑修建海葬纪念碑和海葬文化园,让参加海葬的亲属有个悼念的地方。
来源:温州晚报记者:陈若
1.《温州晚报大厦 温州公墓存量最多用10年 “公墓大楼”亟需规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温州晚报大厦 温州公墓存量最多用10年 “公墓大楼”亟需规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9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