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
五胡十六国以前的赵国开国国王刘渊,有一个妻子叫山皇后,长得非常漂亮,很受刘渊的喜爱。
刘源有三个儿子,刘贺、刘聪、刘炜,刘聪(还有几个不知名的儿子)一直觊觎单身女王的美貌,但是老人死了,最后机会来了。刘渊死后,皇位原本由刘贺继承。刘聪没有做,直接杀了身为皇帝本人的刘贺(匈奴追求的是谁强大谁为王,规则和制度在他们看来可能是空气)。当他成为皇帝后,他不想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而是想把王位传给他的弟弟刘伟,并告诉世界他想娶他的继母。(刘聪内心的想法:我抢皇位的目的是娶后妈)
大臣们已经炸开了锅。皇帝娶后妈是多么大的丑闻。不仅大臣们,他的弟弟刘伟也没有这样做。回去的时候还骂他妈。单身女王被臣民嘲笑,儿子不懂事,她带着羞愧和愤怒自杀了。
如果她知道,在她之后,那么多皇妃迎来了另一个春天,甚至通过和继子结婚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后续——匈奴皇帝刘渊和他的儿孙们,可以说是继承了汉朝的收养和嫁娶传统。从那以后,杨迪皇帝娶了他的继母李治,唐高宗娶了他的继母武才人,北齐皇帝杀了他的侄子印稿,接管了他守寡的妻子李祖娥。
故事结束了,问题来了
为什么刘聪想当然的要娶后妈?难道他不知道他的臣民会反对吗?
因为他父亲刘源是匈奴人,几个孩子自然是在匈奴文化中长大的。在匈奴习俗中,老爹死了,儿子要继承后妈。这些大臣为什么大惊小怪?
所以我不得不说说匈奴的收养婚嫁习俗。
匈奴采用了婚姻制度
匈奴采用了婚姻制度:
《史记.匈奴列传》:“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在匈奴的习俗中,有一种特殊的婚姻制度:过继婚姻制度,即女子的丈夫死后,她的儿子(不是女子自己的)、姐夫、叔叔、侄子、侄子以及家族内部的亲属可以继续娶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财产继承法,女性在匈奴文化习俗中就像财产一样,被认为是继承的一部分。这能说是匈奴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现吗?
汉族收养婚姻的发展;
虽然只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皇帝才理直气壮地想娶个后妈,但早在春秋时期,史书上就偶尔见到君臣之乱。民间有很多兄弟娶了老婆,跟着兄弟走,一直到近代还存在。所以礼仪教育离不开经济发展。人穷到连饭都吃不饱。一个家庭娶个老婆挺好的。如果丈夫去世了,娶个弟弟或者叔叔,至少可以省下一场婚礼的钱。有老婆就好,不管是不是剩菜。
明清法律禁止收养继兄的妻子。但是,你可以看到,皇帝自己开了个好头,所以老百姓其实并没有照着做。明清时期,政策封闭,国家财政空薄弱,但人们往往很努力地为瑶族人民服务。所以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伺候和种地,因为男人要打仗,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庭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稀缺,民间根本不能禁止收养婚姻。
明朝关于收养婚姻的规定
《明律集解.附例.户婚》:“兄亡收嫂,弟亡收妇者,各绞。”采用的婚姻制度背后的深层逻辑;
全世界都认为匈奴人因为文化低下、缺乏礼仪、不受伦理道德约束而乱伦,所以延续了原始时代的群婚制度,只是稍加改进,在世时共享妻子,死后成为亲人的遗产。
其实还有一个因素。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土壤中缺锌,锌是胎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他们每天四处奔波,能吃的食物种类远不如汉族。医疗条件有限,育龄妇女少,能成功受孕存活的婴儿更少。所以育龄妇女是匈奴的稀缺资源,也是家族繁衍的希望。既然是重要的资产,自然就算丈夫不在了,也要在自己家里消化。
所以,任何外来的习俗都有潜在的逻辑,存在是有原因的。是否合理,取决于底层逻辑本质是否发生了变化。比如今天的交通四通八达,食物可以方便的运输到任何地方,大型工程和农业机械化,人口不再稀缺,领养的婚姻自然少很多。
只是这种在匈奴看似合理正常的制度,在汉朝因为人们的私欲、经济条件等因素,变成了纯粹的乱伦。
1.《强娶 从被儿子强娶羞愤而死的单皇后来谈谈古代收继婚制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强娶 从被儿子强娶羞愤而死的单皇后来谈谈古代收继婚制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4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