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报告》在北京发布。根据该报告,该省2019年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仍然是中国第一。在五个一级指标中,广东有三个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分别是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
亮点企业创新能力连续三年第一
2019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为59.49,居全国首位,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广东与第二名的差距从2018年的5.25扩大到6.27。
从一级指标来看,广东的知识创造能力上升了一位,位居全国第三。省科技厅相关人士表示,该指标反映了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创新能力,表明我省近年来加强基础研究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现,但仍落后于科教资源丰富的北京和江苏。
就知识获取能力而言,我省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外资企业和外资R&D中心聚集的上海和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夺冠,优势进一步凸显。从具体指标来看,R&D投资、设计能力、技术升级和企业新产品销售四个二级指标在全省位居全国第一,说明技术驱动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释放。
广东在创新环境能力方面也位居全国第一,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增加178个,风险投资金额增加26.3%。一系列数据显示,我省不断加大创新载体建设投入,打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此外,另一项指标——创新绩效能力也在中国排名第一,其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就业等指标均保持传统优势。
建议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作为一份全面、连续的权威年度研究报告,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广东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包括需要加强知识创造和获取能力,原创创新效率低。
为此,省科技厅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努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导向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省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机遇。省科技厅建议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三大科学城为核心,加快建设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深圳国际生物产业基地等一批高能创新基地和园区,通过“串珠成链”加快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此外,要加强前沿领域区域知识创造体系建设,包括加快三批省级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拟入驻广东的国家实验室的核心或网络。
科技成果转化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的关键环节。省科技厅建议,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进知识产权金融、交易运营、导航评估、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等综合应用,全面深化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推进珠江三角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家示范区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严德龙林雅贞通讯员岳克轩
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8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