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段新编越剧《朱良》
前几天为浙江花小白越剧团录制了魏春芳、张以庆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该剧采用了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朱良》作为越剧《朱良》新版本的舞台音乐。哭泣的旋律为这部剧增添了不少魅力,进一步升华了《朱良》始终不渝的爱情主题。在导台工作的时候,想到了多年前采访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曲家之一何。
新越剧《朱良》剧照
90年代诸暨越剧团在上海演出《石断缆》时,有一天上午在上海文艺院召开座谈会,邀请了以徐玉兰为首的一大批艺术家,同时邀请了诸暨本地人上海音乐学院的何教授从杭州来到上海,当时我正好坐在何教授旁边开会。会议间隙,我冒昧地问了何教授关于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情况。何教授是一个在演讲的人,要开会。何教授让我改天再谈,才知道这个任命是三年以后的事了。一天,我们坐在西湖边的一家旅馆里,听何教授讲小提琴协奏曲《》。
何占豪,浙江诸暨人,1933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一个靠唱越剧谋生的父亲,希望儿子能有所出息,不要过着和自己一样的穷日子。当何十二岁时,他的父亲借钱送他去杭州读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小热爱音乐的何考上了浙江艺术团当演员,后来又调到浙江越剧团学小提琴。1957年夏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管弦乐系第一年学习小提琴。
他年轻时是占豪人
1958年秋天,新学期开始了。那是一个火热的时代,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在风中飞扬。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解放思想,大胆创造,以优异成绩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这样响亮的口号,真的是校园“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最好的作品献给祖国,成了师生共同的心愿,也成了彼此憧憬的话题。当时,何、、、丁、沈熙娣、张欣、等六位同学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组,旨在近期创作出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小提琴作品,并雄心勃勃地希望尽快结束西方作品主宰小提琴运动的历史。部门领导还要求实验组努力工作,尽快创作出更大的音乐作品。
今年深秋初冬,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乐团的同学们前往浙江温州工作锻炼,同时进行了吊唁表演。在开往温州的客船甲板上,实验组认真讨论了创作的话题,达成了要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共识。然而,在题材的选择上,大家都面红耳赤,尤其是何,他很容易激动。最后决定了三个题目:一个是配合解放台省,一个是配合三面红旗的大钢铁冶炼,一个是根据何提出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调创作。因为在越剧团工作多年,很多熟悉的旋律都在脑海里。
作曲家贺(右)、陈刚(左)与演奏家(中)
基本思路形成后,大家一致建议立即写信给学院党委书记孟波同志汇报此事。信被送走了,但没人太当回事,工作、生活、劳动都没变。不久,孟波看到了他同学的来信。他仔细思考了这三个话题,勾选了“朱良”。他对其他领导说:“他懂越剧,会拉小提琴。这个题目大有可为。”并立即让管弦乐队党支部书记刘频去温州向学生们传达他的意见。
20世纪30年代,孟波在上海当学徒时,参加抗日救国的歌唱活动,经常请教音乐家冼星海。1936年担任《流行歌曲》编辑时,传播优秀的革命歌曲。延安时期,任中共中央党校文艺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孟波主管教育行政,也是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校音乐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天津市、广州市文化局局长,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加入上海音乐学院担任党委书记之前,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这些经历赋予了他领导艺术创作的卓越能力,他是新中国音乐事业的组织者。
孟波是一位冷静的艺术领袖。他之所以选择越剧《朱良》,是因为小提琴的性格细长柔和,很难表现出全民皆兵、精钢之类雄壮浑厚的场面。越剧《朱良》原本是一首委婉动人的爱情奏鸣曲,能提供优美的音乐素材和丰富醇厚的民族风格,适合小提琴个性的体现。五年前,即1953年,由范瑞娟、袁雪芬主演的越剧《朱良》被拍成了一部彩色电影舞台美术片。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影片带到日内瓦,为出席印度《支那》杂志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放映,受到了广泛欢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同志很重视,进入音乐学院之前,是浙江越剧团的二胡演奏家,接触了很多越剧音乐,让艺术家写出了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这是一部优秀作品成功的基础。
越剧电影《朱良》
一天下午,何下班回到宿舍时,管弦乐队党支部书记同志出现在他的眼前。刘频同志从小参加革命,早年入党,学生时代当过党支部书记,在总政歌舞团当过长笛手,在上海音乐学院读本科。虽然他只比何大一岁,但他的革命经历和艺术造诣都很成熟。他提出“要使小提琴走向大众化,就必须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并对何、等人寄予厚望。
在此之前,在一次学校的周末聚会上,何用小提琴演奏了一首笛子曲《幸福的相遇》,在校园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人认为用西方乐器演奏中国音乐是浪费高雅艺术,但刘频不这么认为。他称赞贺的攻击性。虽然演出不成功,但鼓励何为创造中华民族的交响音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刘频传达了孟波的意见,同意创作一首基于《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个决定让何、等人大吃一惊。在贺、等同学的心中,他们都一心想着“全民皆兵”或“大钢铁冶炼”的主题。《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被放在重要位置。
根据的指示和的热情鼓励,和丁开始讨论音乐的设想,并准备跟随着“”的故事。首先,他们尽力写出爱情的主旋律。占豪告诉我,创造朱良的最初动机来自农民。我们去农村给农民表演的时候,农民很热情,但是听不懂我们演奏的贝多芬和巴赫。大部分看了《越剧和沪剧》。何受越剧的启发,创作了四重奏版的《小良渚》,这是小提琴协奏曲《良渚》的雏形。
小提琴协奏曲《朱良》
何占豪笑着对我说,原来的《小梁祝》缺少迷人动人的特征,当时他很苦恼。何占豪记得著名越剧艺术家尹桂芳表演的《红楼梦》,他从尹白深情演唱的《阿姐》中提取创作素材。小提琴协奏曲《朱良》成功后,贺专程来到,问这样深情的歌唱从何而来。尹桂芳说:“我真的爱林黛玉,因为我的爱。”。毫不夸张地说,尹桂芳美妙的歌声使朱良的主旋律充满深情。与此同时,何运用浙江越剧团积累的戏曲风格演奏技法,在小提琴上反复尝试,创作出爱情题材的《》。比如何写的快板主题《同学三年》,改编自他之前写的越剧《奔跑的驴》中的一集。
越剧宝玉黛玉剧照
实验组成立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贺、丁负责创作,、沈熙娣负责表演,张欣、负责理论总结。这是何一生中第一次创作出如此大型的音乐作品,而且他一直很怕困难。看出了何的顾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这使何树立了信心。他用尽全力把越剧中的“朱良”之类的演唱音乐和阳台会联系起来,用小提琴进行实验性的演奏。这首当时被称为《小朱良》的音乐让一些参观上海音乐学院的外国音乐家感到惊讶。这时,文化部党组书记钱俊瑞视察了上海音乐学院,孟波向他汇报了实验组的情况。听完《朱良四重奏》后,钱俊瑞说,外国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调是一种新的方式,他希望年轻人继续探索。孟波向学生传达了钱俊瑞的指示。每个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占豪觉得自己的创作道路突然变宽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
何占豪,小提琴专业一年级学生,从未学过作曲。他虽然充满越剧音乐,但素材不等于作品。孟波同志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他咨询了副总裁兼作曲家丁善德教授。1928年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成立时,丁善德教授是首批与张舒、冼星海一起学习的学生。后来,他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曾写过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响乐作品。经过慎重考虑,丁教授向介绍了作文系大四学生陈刚。
陈刚的父亲陈歌辛是当代著名作曲家。1949年上海一解放,陈歌辛就派14岁的陈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刚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后师从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丁善德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斯·马诺夫学习作曲和理论。就在决定给陈刚打电话的时候,党委和孟波听到了激烈的批评。陈刚的父亲有历史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参与国庆献礼这个关键创作呢?在学院党委会议上,孟波明确表示:“老子不等于儿子,为什么不能用?”又一波动乱之后,批评声从校园里传来,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才子佳人的戏。这个封建的东西怎么能用来给国庆十周年送礼呢?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
为了保持两位同学的创作情绪不受影响,亲自与何、交谈,告诉他们:“虽然是一个爱情故事,但不是封建迷信,而梁祝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斗争。我们中国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反对封建主义,推翻封建统治。反封建的主题是进步的。”听了孟波的话后,两个年轻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为了保证作品的顺利输出,“小提琴民族化”实验组的丁发扬风格,自动退出创作。他说丁是我的第一个合作者。到目前为止,只要她想到这种高尚的举动,她心里就很不安。
丁善德教授接受了指导朱良创作的任务。他给陈刚一个单人教练,一个个讲解各种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一遍一遍复习两个学生喷涌而出的每一段,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丁教授帮助两名学生整理其他专家的意见。实际上,丁善德是小提琴协奏曲《朱良》的艺术指导。
朱良/何(左)、陈刚(中)创作过程照片
1959年2月,和陈刚开始合作。当时音乐内容已经初步构思,爱情和快板主题也已经出现。应该用什么音乐形式来概括?在陈刚的建议下,他们重新构思了音乐,即将故事内容与西欧传统奏鸣曲式有机结合。既适应了中国人艺术欣赏的思维习惯,又符合音乐呈现规律,进一步规范了原创理念。何写完旋律后,用小提琴给陈刚演奏,陈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具体意见。经过讨论,陈刚根据旋律写出了钢琴伴奏,然后请丁善德教授指导。陈刚的音乐很敏感,每次听一段都会引起共鸣。占豪从他的观点中获得了很多灵感,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完美。在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中,何将具有民族特色的紧拉慢唱技法融入其中,不仅使人感觉亲切,而且使整首协奏曲具有了中国民族特色。何占豪说小提琴协奏曲《朱良》是我们俩构思的,旋律主要是我写的,乐队是陈刚写的。
小提琴协奏曲《朱良》第一稿,有爱情、抗婚、抛坟等几段,结尾是抛坟后第一个主题“怀旧”的再现。审阅初稿后,邀请何、、陈刚到办公室。他否认这样的结局处理,认为怀旧是必须的,但不应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音乐必须有鲜活的力量。孟波建议在结尾处加上一段“变成蝴蝶”,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他给两个学生讲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把他们引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1959年,丁善德(左一)、何(左二)、陈刚(右二)和(右一)一起讨论了的创作
孟波深知,献给国庆十周年的作品,绝不可能是学校里的自娱自乐。如果小提琴协奏曲《朱良》想走向社会,首先上海可以接受。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协奏曲《朱良》一定稿,他就组织了一场小提琴和钢琴的试奏,然后把磁带送给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希敏,征求领导们的意见。石部长听了录音后非常高兴,并对工作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1959年5月4日,小提琴协奏曲《》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首次试听,何担任小提琴独奏,陈刚担任钢琴伴奏。1959年5月27日下午,小提琴协奏曲《朱良》在蓝欣大剧院正式上演,小提琴民族化实验组全体学生参加。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学生乐队协奏曲和范成武担任指挥。一首民族小提琴协奏曲《朱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作者都是大学生。
实验小组试用了新作品
(左起:、沈熙娣、丁、何、、何绿婷、丁善德)
何大胆地说小提琴协奏曲《朱良》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音乐语言的一次精彩表演,体现了一代人振兴民族音乐、攀登世界音乐高峰的强烈愿望,凝聚了当年领导、老师和实验组学生的许多心血。虽然我被认为是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民族化的代表人物,“朱良”协奏曲的创作者,爱情主题等旋律的主要创作者,但别忘了实验组为小提琴民族化而奋斗的历史。《朱良》虽然是我和陈刚的创作,但它的旋律来自民间和越剧,是许多钢琴家和民间艺术家的共同智慧,是中国戏曲和中国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
“天是蝴蝶的家,地是蝴蝶的灵,云是蝴蝶的裳,花是蝴蝶的灵魂,但为了你,你跳舞到今天。
作者简介
钟叶平,本科,国家一级导演,越剧历史学家,影像越剧院CEO。他的电视剧、大型综艺节目、纪录片都获得过很多国家级奖项。对越剧的突出贡献:1996年起任浙江电视台百花剧场栏目导演、制片人,连续三次获“中国电视文艺明星奖”。2005年在30部电视剧《蝴蝶飞》中担任制片人,获“浙江省电视剧政府奖、牡丹奖、一等奖”。2000年至2006年担任10集纪录片《百年越剧》总导演。节目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第20届电视文学星光奖)”、“纪录片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影奖”;2006年,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及文艺课题一等奖;2006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2009年,龙泉青瓷“百年越剧梅花瓶”由北京人民大会堂创造性地制作收藏。2010年出版了百年越剧合集《万种千秋春》。2010年担任10集纪录片《舞台姐妹》(第一辑)总导演。2012年担任10集纪录片《舞台姐妹》(第二辑)总导演。2013年担任12集纪录片《浙剧名人》总导演。
—结束—
本文由钟业平先生授权
本期编辑:东方微笑
1.《小提琴梁祝 为你揭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幕后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提琴梁祝 为你揭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幕后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1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