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年仅36岁的时候就力挽狂澜,带领新加坡走向独立。在接下来的40年新加坡总理生涯中,他引领了新加坡的转型。在任期间,他推动了发展句容工业园、建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新加坡在30年内成功发展成为亚洲最富有、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使新加坡经济取得西式成功。”《李光耀传》的作者凌翔在书中评论了李光耀的成就。
然而,在《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中,李光耀的个人形象是矛盾的、多元的。“这个人真的像西方媒体批评的那样专制吗?还是他是一个一丝不苟近乎武断偏执紧张的完美主义者?还是他是一个我们普通人无法真正理解的巨人?”
谈到李光耀的成就,他不得不提到他在新加坡大力推广的双语教育。至今仍有争议。但是,李光耀本人可能并不在乎我们对他的看法,因为他曾经说过,他不需要被爱,而应该被恐惧。
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英语必须是我们的工作语言
2011年,李光耀出版了回忆录《我人生的挑战:新加坡的双语之路》。在启动仪式上,他说,“双语是新加坡成功的基础”。在这个城市国家,英语现在被广泛使用。"很少有国家推行双语政策,在这种政策下,两种语言是如此的不同和不相关。"
有人认为李光耀的英语政策和自己的教育经历有关。李光耀生长在前英国殖民地,从小接受英语教育。他主要和父母说英语。他的中学转到了莱佛士学院,该地区顶尖的英语学校,然后去剑桥大学学习法律。
一位英国议员曾经说过,李光耀是他在苏伊士运河以东见过的最英国的人。当李光耀亲自接受英国政府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时,他感慨地说,这是他一生中得到的最高认可。他说,在他那个时代,他以身为英国人而自豪。
成为总理后,李光耀不得不在这个多民族的城市国家做出一些语言政策的决定。新加坡四分之三的人口是中国人,其余主要是马来人和印度人。
他在书中写道:“语言政策可能成为经济成功的关键。它真的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
正因为如此,根据新加坡宪法,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都是“官方语言”。英语已经成为行政和工作语言。这种共同语言把不同民族的人联系在一起。
"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英语必须是我们的工作语言."同时,掌握母语“会给人一种文化归属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他写道,虽然新加坡的人口主要是华人,“但我们很清楚,华人绝对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共同语言。我们是一个被马来人包围的多民族国家。然而,为了吸引投资者在这里建厂,我们的公民必须说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这种语言只能是英语。”。
在学校,这一概念作为双语教育政策实施,要求公立学校的所有学生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以母语为第二语言。换句话说,中国学生一定要学英语和汉语,马来学生要学英语和马来语。
争议不断折射出南洋大学的兴衰
说到双语政策推广的争议,不得不提一个大学的名字——南洋大学。
新加坡南洋大学是历史上第一所华侨大学。当时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国内创办了厦大,他的侄子陈六石创办了南洋大学。
1953年,刘晨大使捐款500万元,捐赠523亩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任附属会馆主席。林语堂被聘为第一任校长,受到华侨社会的尊重。
南洋大学的捐助者不仅有陈六师、李光前这样的富商,还有无数的基层工人、市民、人力车夫、妓女等行业,从富商到小卒。当时1770名人力车夫是南洋大学的“刘钇彤”,白乐门舞厅的舞女是南洋大学的“刘钇彤舞”,一时成了有名的故事。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深造。然而南洋大学直到1956年才被殖民政府正式承认。
但当时新加坡华人基本上分为“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前者说中文,说起中国很亲切。他甚至自称是中国人,以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亲西方,讲英语,以李光耀为代表。
其实这两种中国人区别的来源也很简单:传统中国人基本上是靠奋斗创业,致富或者安居乐业,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则是给西方做买办或者兼职,靠西方人吃饭,所以英语说得比中国人好,甚至不会说汉语。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脱离英国殖民统治。9月21日,李光耀赢得大选。第二天,新政府宣布撤销南洋大学理事会主席刘晨大使的国籍。南洋大学因为不符合李光耀以英语为主,拒绝中国教育的政策,不断被政府打压。最后于1980年强行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是唯一一所海外华文大学,已经不复存在,退出历史舞台。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的校园里建立了一所技术学校——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正式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吸引外国富人定居的关键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基本上没有用中文教学的学校。新加坡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华文教育了。汉语只是作为外语课程来学的。
如今,新加坡75%的小学生(7-12岁)在课堂上使用英语,25%的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第二语言。中学生85%的课时使用英语,15%的课时使用第二语言。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有时,外国富人在新加坡定居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给他们的孩子同时学习英语和汉语的机会。李光耀在书中提到,新加坡的双语政策“相当成功”,所以中国大陆有意效仿。
然而,强大的英语环境也有长期的负面影响。李光耀自己也承认,英国学校毕业的学生比中国学校毕业的学生更不人道,更不团结,更不自信。因为说英语的老师只能用语言与学生交流,没有任何文化传承,甚至语言中细微含义的表达都很难学。
要知道,各种语言的本质,除了文字中的历史文化内容,还在于各种言外之意的表达。而这些都是新加坡学校现在学不到的东西。在中国的学校里,老师在用汉语讲故事的同时,也在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历史,这是全世界传统中国人自信的根源。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还说,由于全球化和英语日益重要,他也担心新加坡人说英语比他们的母语多。
为了帮助孩子尽早掌握双语,李光耀在《我的人生挑战:新加坡双语教育之路》启动仪式上宣布成立1亿新加坡元(约合7738万美元)的李光耀双语基金。该基金的目的是加强教育设施,使儿童能够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学会说母语和英语。
我的小朋友告诉海外学生,中文只是一个名词,他们在年轻的新加坡人心目中提到他们的肤色或种族,与中国或汉族无关。
在今天的新加坡,普通话是象征性的,只用于国歌歌词和军令;英语是工具语言,是获取英语世界知识的工具,是“谋生的工具”;母语是一种文化语言,它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1.《李光耀 李光耀:汉语绝对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光耀 李光耀:汉语绝对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1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