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不是最好的学校

正文/陈远

1937年因抗日战争而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今年刚好是80周年。80周年了,时间过了,这玫瑰香了,传奇了。一些媒体甚至把“最好的学校”的桂冠直接放在已经消失的学校身上。

西南联大是最好的学校吗?

我不这么认为。数据显示,当年年初教育部拨给长沙临时大学的经费只有71749.98元。1937年下半年,猪肉每公斤价格为0.18元。按照今天的价格,这笔钱只是一栋豪华别墅或者一辆豪车。在今天,用这点小钱,似乎也不可能做出最好的学校。

而且西南联大虽然在办学时抱着“战时就是和平时期”的理念,但毕竟是战时,与平时不同。数据显示,西南联大很多学生为了保证生源,没有通过入学考试就进入了这所大学。按照今天的观点,这简直是违反规则的。

然而,值此80周年之际,各种官方和民间的纪念活动接踵而至;自发的和有意识的。大家都把怀旧指向西南联大,可能是因为在我看来,它未必是最好的学校,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抛开“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这两个宏观主题,选择几个细节来谈西南联大的遗产可能更有意义。

十年前我在新京报的时候,曾经在西南联大专刊工作。我在接受新京报采访的时候,北大、清华、南开的现任校长都谈到西南联大当年几乎聚集了最好的老师。从目前来看,这样的评价当然是公平的,但不要忘了西南联大的老师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三大常委之前的学校里培养和聚集的。比如按照当年清华的门槛,老师可以有博士学位或者留学背景吗?我觉得没有任何疑问,但答案肯定没有。但偏偏无学历无学位的陈寅恪成为清华国专四大导师之一。当年的清华也不是没有制度规范,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僵化的体制之外。当时的校长也充满了灵活的学术视野和人文情怀。今年谢勇先生被厦大录用,在很多老朋友眼里是当之无愧的事情,但却成为今年教育的一大亮点,这或许说明这种灵活性正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然而,行使这种灵活性需要谨慎,否则它将成为教育腐败的方便之门。

事实上,三位校长的访谈也谈到了西南联大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例子不胜枚举,如杨振宁、李政道、何炳迪、王皓等...其实这不是奇迹。很多年后,我们来看南开、清华、北大,会有一系列闪亮的名字。不同的是,这些闪亮的名字背后是成就和制度。不管成绩如何,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土壤,虽然贫瘠的土地上可以长花。在何兆武先生的《上学》中,他曾经描述过自己几次换系的经历,今天看来特别艰难。西南联大的学生应该很开心,能学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能出成绩也不奇怪。说到底,教育是针对个人的,在青春期,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如果把教育做成一条工业流水线,可以想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实西南联大这种灵活的体制也是有其根源的。当吴晗、钱钟书和华进入大学时,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近年来,许多大学都例外地录取了学生,但并不受到欢迎。原因很简单。这些被破例录取的同学中,不是这个明星就是那个明星,但是没有学术潜力的阅读种子。这种破格录取哪里能体现教育者的眼光?

值此西南联大成立80周年之际,我并不想把“最好的学校”的桂冠轻轻的放在西南联大身上,而是希望通过梳理,认识一个真正的西南联大,认识到前辈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事业。这样才能更好的继承西南联大的遗产。

子贵半夜还在哭血,他不相信春风不能被叫回来。希望西南联大的遗产不是今天美丽的海市蜃楼。

点击“原创阅读”进入拍卖时间店铺

1.《西南联大是哪几所学校 西南联大,不是最好的学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南联大是哪几所学校 西南联大,不是最好的学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8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