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发中心“读写一体化:小学习题课”是小学读写一体化课程。针对目前存在的读写内容脱节、时间不同步、小学语文课文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该课程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和实践,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益探索。2018年4月,宋道业申报的《读写一体化:小学习题课的构建与实施》获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期受宋老师委托,推出项目成果之一《夹竹桃》的教学设计,以及六年级第二册《季羡林》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教学设计案例:“夹竹桃”

正文|方姗姗

《夹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五彩缤纷的花季中平凡而独特的夹竹桃,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热爱。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描述和对夹竹桃的赞美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文本是如何写的,在阅读中实现方法,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引导学生坚持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在体验阅读体验的同时获得表达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阅读课文,积累语言,领悟“抓住植物的特性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表达方法。联系生活,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完成写作。具体设计如下:

一、把握关键词,把握主要内容

1.在学生初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哪些单词最有研究价值。经过筛选对比,确定“模糊”、“参差不齐”、“韧性”、“全公司”作为解读文章的关键词。

2.学生在上下文中分析单词和阅读句子,理解意思,并根据理解进行注释。

3.小组交流,让学生使用关键词,用因果句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不理解语言就不能掌握课文内容和理解情感。关注关键词和句子是理解语言和发展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模糊”、“参差不齐”、“坚韧”、“全公司”等词语,是作者对夹竹桃特性和品质的概括总结,也是作者表达的切入点。因此,通过选择这些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学生可以尝试用因果句来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促进表达,表达进一步促进理解。

第二,解读中心句,感知文章灵魂

1.展示一下季羡林《散文集序》中的一句话:“我写作有一条金科玉律,我永远不会写任何不真正触动我的东西。”

启发思考:性质普通的夹竹桃是如何打动嵇老,让他用它写作的?请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回答。

2.提示学生画“这样的坚韧可以激起很多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并指导朗读。

3.老师总结:季老爱上夹竹桃,是因为夹竹桃不仅充满韧性,还激起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原来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其实蕴含着嵇老丰富的情感。这种表现方法的要点是把事情描述成与这个事情相关的人事风光,通过描述事情的手段来表达含蓄的感情。

很多文本中有中心句、全句、总结句等,文章中关于借物抒情的中心句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句子,可以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感知文章的灵魂。因此,从中心句出发,这篇教学文章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第三,品味重点片段,了解表达方式

阅读描述夹竹桃韧性的段落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先画一个描述夹竹桃开花期长的句子,然后在反映开花期长的单词上打一个重记号,然后仔细阅读并做注释。

启发思考:夹竹桃的花已经在第二自然段详细描述过了。为什么要把夹竹桃的花写在第四自然段?这肯定是有原因的。请默读文章,认真理解。

2.展示交流,理解不同句式在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指南理解:

用“不动声色”、“默默无闻”的拟人化词语来赞美夹竹桃的不为人知、不张扬的品质;

用“一花败,一花开,一花黄,一花长”的句式来表示夹竹桃很有韧性,生命力很强;

“无”和“无……无……”的双重否定表达,用来传达作者对夹竹桃开花期长,特别坚持的由衷赞美。

3.学习第三自然段,实现其功能。

从春天到秋天,夹竹桃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花,嵇老用很多四字词语来形容。请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并用“△”标记这四个字。

启发思考:嵇老毫不犹豫地用这些美好的文字去写和描述其他的花。这不是夹竹桃的比较吗?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对比所出发的表达手法,理解第三自然段虽然不再直接写夹竹桃,但进一步体现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链接信息:

季羡林24岁时赴德国深造,遇到战乱,但他顽强而积极地学习生活,完成了博士学位。55岁文革开始时,他受到了严重的迫害,但他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最终活了下来。2003年,92岁的季羡林因病入院,但他从未停止学习。在他的病床上写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还是很谦虚地说:“有罪就该有罪。”

引导与领悟:嵇老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正是夹竹桃般的坚韧支撑着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从平凡的夹竹桃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篇文章中,嵇老把他的感受和想法用夹竹桃来表达,并通过描述这一场景来表达。这种抒情方式叫做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写法。

4.轻声读第四段,进一步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领悟表达手法之美。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述事物时把感情寄托在自己的爱恨上,通过事物的意象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表达感情的方法,关键是要找出事物的特性与自己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地方,这样事物和感情才能统一,感情才能得到支撑。讲授这篇论文,引导学生紧紧跟随文中的关键段落,不断品味、领悟、内化;简介嵇老生平,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启发学生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探索文字背后的东西,通过借用事物联系生活,懂得如何阅读文字,掌握学习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描述作者幻想的段落

1.默读描述幻想的段落,体会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

给我看句子:

但是夹竹桃的美不止于此。

我幻想它是一张地图,其实它是一张地图。这堆阴影是亚洲,那堆阴影是非洲,中间空白色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虫子爬上来了,这就是远洋轮船。

我幻想着是水里的水藻,眼前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甜菜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是游动的鱼。

我幻想那是一根黑竹子,于是我真的看到了一幅画。风一吹,叶影一吹,这幅画就变成了活生生的画。

2.引导发现:作者借助实物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中使用转折句和比喻句;结构采用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句。

3.模仿文笔,重写描写月下夹竹桃粉丝分离的部分,体会奇幻之美。

展示句型:

我想是:。

4.展示和交流。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倡导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及时发现读写结合,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段落结构的特点,感受幻想在表达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构思和表达的精妙之处,进而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魅力;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设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方法,积累语言,提高能力。

第四,阅读全文,品味经典魅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抒情散文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情感阅读,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具体场景,从而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力量,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学生对文章有了感觉后,就被指示背诵精彩的句子,积累经典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性阅读,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体验,达到“语言与语言实现其神”的境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本文最初发表于《山东教育》2015年第1-2期。这个数字加上标题,

关于作者:方珊珊,女,34岁,山东省青岛市永平路小学语文老师,青岛市教学能手,李沧区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指导专家介绍:宋道叶,女,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第一位中小学写作教学教师,山东省前十名教育科研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专家。1993年开始研究作文教学,致力于基于读写一体化的小学写作课程建设和实施近30年。他主持了全市“九五”和“十五”计划,全省“十一五”计划,全国“十三五”计划。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著作5部,主编补充教材、教学用书等6部丛书。

ID:ljuvinqihua

请不要擅自转载,也请不要以任何方式摘录本文内容

/策划/编辑:李杰

/安排:马宇腾

1.《小学语文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融通”教学设计案例:《夹竹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语文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融通”教学设计案例:《夹竹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69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