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没有错,但不能太自私。”
文本/陈嘉俊
说相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只出现在一年一度的春晚。
最近一个关于相声的综艺节目《新人相声》,让很多人再一次聚焦于这门只有百余年历史的艺术。
更巧的是,这种担忧与医生有关。
首先,交大博士夫妇介绍了一种叫做“公式相声”的表演方法。
这个想法很有趣,但它缺乏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然后就是清华的李寅飞博士最近被淘汰后对郭德纲说的话:
“我多怀念那个04到06年的您啊,在台上玩命说相声的郭德纲啊。我还记得下午一点半卖加座,我八点在德云社门口通道排队买票的日子,那些大道理我都懂,我就是多盼着那个时候的您啊”。李寅飞是谁?
教育方面,本硕博就读于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曲艺队成员。
2016年,著名相声艺术家、相声创始人王谦祥先生在央视春晚上表演了相声节目《我知道》。
第一,他不是业余相声演员,学历高;第二,他不是没有作品的新人,而是在《相声有新人》十大赛中输给了一对真正的新人。
没有剧本,没有黑幕,看过节目的人都知道他不会输。上面这句话是他最后的感受。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十年前他是德云社的学生。
李寅飞说,他的生活一帆风顺,他应该去清华,去清华,去春晚。他一生中唯一的挫折就是被德云社淘汰。
这句话和他输掉比赛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却引起了很多相声爱好者,尤其是走钢丝的粉丝的感慨。
基本上看了几年春晚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从十几年前开始,人们越来越喜欢看小品了。
春晚舞台上的冯巩老师,不讲相声,开始演小品就是个好例子。
相声不好看,没人愿意听。这种情况直到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出现才改变。
2004年,系统中的于谦和郭德纲合作了一部《玩偶之家》,效果出奇的好。
第二年,于谦辞职加入德云社,郭德纲变得更加强大。
2005年,由郭德纲和张文顺先生合作的经典相声《论相声50年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相声行业的现状和郭德纲的声音。
凭借《喜正梦》《黑社会》《反三关》《我的系列》等大量落地作品,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相声的观众。
毫不夸张地说:郭德纲让声乐界松了一口气。
民间艺术界有句话叫“三分能力,六分运气,一分贵贱”。
郭德纲拥有一切。
但即使时势造英雄,为什么不是李德纲、王德纲、张德纲,而是郭德纲?
就是让观众喜欢听相声的技巧。
商演和街头艺人没有区别。关乎能力,谁有能力,观众就给谁鼓掌。
相声不再是舞台派对的常规节目。
对于当时的相声行业来说,郭德纲的出现是一件大好事。
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又可以凭借德行吃饭了。
但对于此时的相声从业者来说,也可能是一件坏事。
因为以后每个人都只能靠能力吃饭。
回到李寅飞继续谈论这些感受。
他的话一方面说明当时的是多么的厉害,另一方面也说明郭先生这几年的作品质量不如以前。
注意,李寅飞在发言前说了一个前提:
郭德纲不是德云社的社长,李寅飞也不是漫画对话的创始人。他只是想以一个普通的相声爱好者的身份说这些。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预期是错误的吗?
没错。
但是为什么是李寅飞,而不是其他人,愿意在舞台上说这些呢?
首先,郭德纲对他影响很大。可能是郭德纲当时的表现给了李寅飞学习相声的想法。但是,因为有些问题被忽略了,他必须压抑这种力量,想在老师面前证明自己。
现在我失败了,这个实力就成了问题。让我爱上相声的郭德纲去了哪里?
其次,李寅飞是清华的博士,相声是他最大的爱好。他靠相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声不是他唯一的选择。
他生活的很好,没有相声,所以能站在观众的角度。
对于观众来说尤其如此,他们没有相声,但也有小品、音乐和电影。
但是对于很多从小练相声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的工作。
当郭德纲还是一个不出名的相声演员时,这一点就更明显了。
7岁开始学习写书,包括京剧、评剧、梆子、西河鼓、丹仙、平书,都不松。
15、16岁想去北京混点名堂,被现实扇了一巴掌。
没钱吃饭,粘钱表演,到处接私活......
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在闹市区的玻璃柜里住了48个小时,一边吃喝睡觉,一边被路人当成动物看。
就是为了挣点钱生活,说相声好点。
最差的时候,德云社的表演舞台下只有一个观众。
舞台上的相声演员比观众多。
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那是郭德纲当时的生活。
有人说,郭德纲,这些年你的作品越来越差了。
有人说郭德纲和江郎完了。
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就拿郭早期的“我”系列来说。那时,郭德纲生活艰难,他是一个痛苦的小男人。想投诉,想不通直接加到工作中。
真情自然感动很多人。
然而,随着知名度的提高,郭德纲不再是无名小卒。后来他开始有了一系列的“你”,主要是吐槽别人的生活,素质开始下降。
艺术来自生活,这就是原因。
脱口而出相声大师的侯、马、马季说,他们一辈子的相声都不如有钱。
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钱,但郭德纲,作为第一个获得如此商业成功的喜剧演员,注定是极其特殊的。
你用同样的眼光和标准去对比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批评郭德纲的声音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忘记原来的心。
大家都懂意思。
忘了初心,郭德纲的初心是什么?
三十年前,郭德纲的最初意图可能是成为一名伟大的相声艺术家。
但是没钱买感冒药只能卖BB机的郭德纲肯定不这么认为。
他最喜欢称呼自己两个昵称:
体制外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和闲散艺人。
当时他只想着怎么吃饱。
相声是他唯一的技能。为了吃饭,他只能选择让自己的本事越来越大。
但是观众和所谓的粉丝们把他的初心设定为不断创作优秀的作品,直到他成为像以前的大师一样的艺术家。
即使是我读过的最恶毒的一句话也是:如果郭德纲几年前就走了,他早就是大师了。
但这真的是郭德纲的初衷吗?
我不知道,观众不知道,也许只有他懂。
说到现在的郭德纲,很明显他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相声演员了,他身后的德云社有一大群人需要吃饭。
他变了吗?
已经变了。以前担心一个人吃饭,现在担心一群人吃饭。
那时候相声对他来说更多的是谋生的技能,他要有足够的技巧才能生存。
现在,相声对他来说是事业,对他身后的弟子来说是谋生的技能。他自然会想着怎么让他们过得更好。
面对这个问题,他的答案很简单:
手再大,碗再大,能力再强。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德云社赚那么多钱,他的徒弟就吃不饱了?
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说到看相声,大多数人只能想到德云社。
目前对德云社来说是好事,但从长远来看对整个相声行业来说未必是好事。
没有竞争就很难取得进步。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市面上有好几家德云社,大家会不会都拿不出看起来有点过时的作品?
说到底,能说相声,能说好相声的人越来越少了。
与其说我们怀念十年前的郭德纲,不如说我们怀念当时的郭德纲。
怀旧没有错,但也不能太自私。
1.《郭德纲十年 十年,郭德纲变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郭德纲十年 十年,郭德纲变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3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