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肖伟修女向所有人推广了蚊子地图。今天,肖伟修女要介绍一个更强大的地图:“城市噪音测绘”。这是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第一个“城市噪声图”,可以自动更新数据。当你打开它时,你可以看到上海外环内城的全景噪音。
地图上没有噪音,只有颜色
“城市噪声贴图”就像一块画布,12种颜色以线条或区块的状态不均匀地“洒”在上海外环以内的城区。
事实上,这12种颜色对应于一定强度的噪声。比如40分贝以上不超过45分贝为深绿色;大于60分贝且不超过65分贝为大红色;大于80db且不大于85db,蓝色。有了这些颜色,我们就能“听到”噪音水平和分布。
“城市噪声映射”的界面之一
以一个高架区域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高架道路两侧的地面道路被深蓝色和紫色所占据,也就是说“统治”这个区域的噪音不低于70 dB。而沿着高架道路,延伸到东西两侧的街区,噪音的颜色逐渐由砖红色变为橙黄色,再变为淡绿色和草绿色。
上海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昱德表示:“这种颜色变化表明,高架道路上的移动车辆产生高强度噪声,对高架道路两侧相邻区域的干扰最为直接和明显。但随着噪音扩散到周边街区,会被建筑、绿地等各种障碍物“削弱”,最终成为城市的背景声。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相对舒适。”
看噪音是什么颜色有用吗?
当然有!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准确地找出噪声源,尤其是一些长期“潜伏”的噪声源,从而对症下药。
以交通主干道旁的一栋高层建筑为例,顶部有一个热泵,是干扰周围噪音的“罪魁祸首”,但长期以来一直“躲”在道路车辆噪音的“掩护”下。
借助“城市噪声图”,研究人员发现,热泵及其周边区域一直是深蓝色,并没有随时间发生太大变化,有时甚至比附近交通要道的颜色还要暗。目标锁定后,当地环保部门会去现场要求业主整改。
在一些高层建筑的屋顶上可以看到强噪声的污染源
除了找出长期的“潜在”噪声源,“城市噪声图”还可以向前迈出一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比如为了一个重大活动的保障,会对活动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部分交通进行部分调整,但主要目的是保证当地交通顺畅。有了“城市噪声图”,交通调整会有另外一个效果:在不增加周围交通和噪声负担的基础上,减少交通,为区域创造更安静的环境。
这张“地图”很难画,因为它需要翻译
有人认为那只是画图!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困难。据了解,我国第一张“城市噪声图”研究了六年,目前仍在完善中。
这幅图的难点之一在于“翻译”
周昱德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一条路的两边都覆盖着可以监测噪音的探头,那么绘图就很简单了,把监测到的噪音数据按照分贝水平转换成12种相应的颜色,填进去就行了。
但实际上覆盖噪声监测探头的道路非常少,得不到数据的“油漆工”要绕道把间接数据转化为噪声数据才能作画。因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应从相关部门获取与道路相关的间接数据,如交通流量、车速、车型等。
从上海主要城区噪声的“全貌”可以清楚地看出,交通是噪声贡献的主要来源
专家说:
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系统翻译的数据现在已经相当准确,与现场实时监控相比,数据的错误率一般控制在3%以内。
第二个难点是,这是一个“运动画面”
这张地图每20分钟左右就会自动刷新一次,后台数据计算量惊人。
周昱德说,在将间接数据“翻译”成噪声数据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隐藏的“翻译”程序——从相关部门获得的间接数据可以不经提取而使用,必须“翻译”成系统可识别的形式才能被系统接受,这大大增加了对系统获取数据和“翻译”能力的挑战。
与大多数欧盟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噪声测绘”起步较晚,但有些成果已经领先。比如上海开发的“城市噪声贴图”就是一张可以实时更新的“运动图片”,这在国际上非常少见,国外的“城市噪声贴图”大多是静态图片。
1.《噪声地图 上海这张会动的“城市噪声地图”,实属罕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噪声地图 上海这张会动的“城市噪声地图”,实属罕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8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