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林,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高凤林团队负责人,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中国航天科技第一研究院。

作为一名航天特种聚变焊工,高凤林敢于创新突破,克服了200多项技术困难,突破了外国对中国的前沿技术封锁,造就了一支优秀的航天技术队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世纪90年代,在“长三加”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过程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技术瓶颈。大型喷嘴的延伸部分由248根壁厚仅为0.33毫米的薄方管组成。管壁比一张纸还要薄,需要工人手工焊接。如果焊枪停留0.1秒,管子可能会烧穿或泄漏。高凤林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凭借高超的技术率先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2007年9月,在长征五号火箭研制的关键时刻,发动机内壁在试车过程中被烧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高凤林和他的助手住在狭窄的操作平台上。十米之外,有一个大型易燃易爆的液态氢储罐,脚下有一条几十米深的山涧。由于空之间狭窄的故障点无法观察到,高凤林只好凭着自己的操作经验“盲焊”,终于在头天晚上成功排除了故障。2010年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发展需要,发动机推力室需要配备稳定装置,装置的固定是个大问题。粘接技术在国外应用广泛,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高凤林大胆地提出了低熔点氩弧钎焊的方法,并通过反复试验和实际操作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航天工业注定会伴随着艰难的挑战。高凤林不怕困难,有学习的勇气,已经成为著名的“技艺精湛的工匠”。2006年11月,高凤林受邀解决AMS-02暗物质和反物质探测器项目中的焊接问题。他帮助项目组重新设计方案,并通过了国联总部的审查,被任命监督项目的实施。2014年,第66届国际发明展在德国纽伦堡举行。在这次国际发明展上获奖是非常有价值的,高凤林展出的三个项目都获得了金牌。

高凤林克服了200多项技术困难,写了30多篇论文,获得了许多国家荣誉。他精心培养了优秀的航天技术人才,造就了一支由50名技术大师组成的技术团队。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这个团队以他的名字命名。

高凤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最漂亮的工人”。

1.《456 高凤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456 高凤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9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