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手机被两件事刷屏了。昨天,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董家鸿教授当选;今天,中国科学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卞修武教授当选。西南医院人格外欢喜,本站朋友圈里祝贺不断。别的院士咱不认识,也就不关心。董家鸿、卞修武却是咱西南医院土生土长的人,能不自豪能不开心吗?虽然董家鸿后来去了解放军总医院、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但心底里依然把他当作我们西南医院人。
昨天上午在手术台上,边做边手术边聊起董院士,工作10年以上的医生、护士、麻醉师都认识他。只有刚毕业不久的规培生没见过董院士,问了我一句"董院士在哪一方面做得最好?" "哪一方面做得最好?做人做得最好!"我回答,"董院士是一位儒雅学者,谦谦君子。" "是啊,是啊。从来没有见过董院士发过脾气、冒过火。"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不约而同接口附合。 但凡外科医生,多是风风火火,技术高脾气也大,但董家鸿却不一样。在手术台上,董家鸿总是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不急不躁,精工细作,大家风范,深得乃师黄志强院士真传。 第一次见到董家鸿,是在1988年9月,我临床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就是西南医院肝胆外科。董家鸿担任住院总医生,正好就负责任临床教学。我20出头,董老师30不到,都很年轻。 带着我查房,指导我写病历,总是那样耐心细致,就不说了。最难忘的是跟着董老师上手术,捧着手等待麻醉的时候,他总会主动把实习生叫到身边,讲解病例相关知识,每次都这样。当年做的是什么手术,董老师对我讲了些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师徒俩举着酒精浸泡清毒后的双手,一个讲一个听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这样的待遇,于我而言是绝无仅有。这样的教学,董老师却是一以贯之,他带过的学生应该都享受过。
我的案头现在还放着两本发黄的书《外科手术学》和《常用手术图解》,是当年董家鸿给我推荐的。告诉我要到学校图书馆的哪个哪个书架上去找,文革期间出版的书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我借出后,按照董老师的要求,手术前预习,手术后复习。一再续借,常翻常看,毕业时也啥不得还,谎称丢失了,交了双倍书款,将其据为己有。二十多年后我编著了一本自己的书《实用胃癌手术图解》,人卫出版社的贾主任让我写序言的时候,我又回想起了董家鸿指引我去图书馆借书的往事,将其写进了自序里。那是我医学生涯的一个起点。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海舰队工作,四年后我回到西南医院普外科,在手术室里也经常跑去看董家鸿做手术。其淡定从容、精准细致的风格,令人钦佩。现今我使用电刀的手法,就是从董主任那里偷学的。 近年我切除了一些腹膜后巨大肿瘤,照片归档的时候,翻出了一张董主任切除腹腔巨大肿瘤的照片,与之相比,我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我的25斤,董主任的40斤!
后来董主任离开西南医院进京了,但他留在西南医院的东西却在不经意间就能看见。这不,病历展览的时候,他当年手写的病历会作为优秀示范病历展出;教案展览的时候,他当年的手书教案会当作模版展示。此时我又想起了,帮董博士校对论文的情景,科研精神一丝不苟,科研论文每个数据每个字句反复校对。医疗、教学、科研,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叹为观止了。
董主任一骑绝尘,见面机会少了。但每次见面,董主任依然一如既往的和蔼谦逊,总要问起内人倪嘉工作情况如何、儿子牛牛学习情况如何……不曾因为身份地位的高升而有丝毫改变。
还沉浸在董院士的喜悦中,卞修武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喜报又接踵而来。
初次接触卞院士,是在2010年吧。那年写了一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书,是关于胃癌干细胞侵袭转移的。科研科长周来新看了后,把我带去见病理科卞主任,说卞主任就肿瘤干细胞领域的专家,让我直接向卞主任请教。卞主任仔细看了我的标书,把我转交给手下的PI崔有宏教授,结成对子,帮我修改完善。第二年中标了,获得了72万元的科研经费,把我激动得夜不能寐。若非贵人相助,我这样的临床医生、开刀匠,要想入基础科研之门,难,实在是难。 2012年我招收的第一个研究生刘佳佳,甫一报到,还没正式入学呢,我就带着她去找卞主任,想把佳佳放在病理科做研究生课题。卞主任了解了我的想法后,立刻答应协助指导,并吩咐他的部下把小女生安排好,还让崔教授直接督促检查和指导,让她认真学习细胞培养、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等基础实验技能。其后三年经历了反复的实验、多次的修改,圆满完成了课题,发表了6分的SCI论文。荣耀啊,卞主任对我的提携相助,没齿不忘。 大儒似乎都没有架子,都与民同乐,卞教授就是这样的人,学问很高,却平易近人。2013年春节前夕,佳佳邀我和崔教授周末去她家(重庆郊区)看看,我们想让卞主任也有一次空闲一点的周末,就迟疑地征求他的意见。没想到卞主任竟欣然答应了,"条件"是陪同孔祥复院士一起,让老人家也出去散散心。我们话家长里短,兴味盎然漫步于乡间小路,其乐融融,完全没有鸿儒架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卞主任貌似严肃的面孔下,有着一颗温婉的同情心。我的一个肿瘤病人,经济困难,卞主任知晓后,拿出了两千元现金经予资助。那一刻,我铭记在心。 院士者,当有学术成就,更要有人格魅力。卞修武院士、董家鸿院士,名符其实,实至名归! (2017.11.29,于重庆)
1.《董家鸿 【院士的人格魅力—忆董家鸿、卞修武点滴往事】//阿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董家鸿 【院士的人格魅力—忆董家鸿、卞修武点滴往事】//阿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0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