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刘晓博说楼市 ,作者刘晓博


刘晓博说楼市

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

9月25日,山东省官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个大消息: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至此,山东省内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但问题来了。到底是济南占了便宜,还是青岛得了实惠?

我的看法是:很可能是济南得了实惠。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是9个,未来搞到12个甚至15个都有可能。

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虽然只是“单项冠军”,但它是“世界冠军”。这种城市,中国有2到3个就很不错了。如果中国自己就搞出四五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显然是个笑话了。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诞生于2017年6月。当时,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里说:“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也就是说,国家确定了两个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名列第一,上海位居第二。

深圳的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海洋探险等综合实力,并没有上海强,也很难说比天津、广州、青岛强。但国家还是毫不犹豫把这个头衔给了深圳,而且位居上海之前。

我当时曾撰文分析过原因,认为主要是如下:

第一,在中国海洋战略里南海显然最重要,远超东海、黄海和渤海。

为了实现中国的南海战略、印度洋战略,南海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海洋中心城市。香港面积太小,再加上一国两制,显然不合适。海南经济不发达,三亚和海口难以承担重任。广州其实不靠海,只能说是近海城市。

第二,深圳的位置好、城市基础好,一线城市的底子。再加上科技实力雄厚,虽然暂时缺乏海洋实力,但弥补短板比较容易。

深圳拿下这块“金子招牌”之后,2017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提出:将广州、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这个文件中,广州俨然跑到了深圳前面,也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了。但这个说法目前只存在于广东省的文件里。

很显然,现在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头衔感兴趣的城市,不会只有广州和青岛,天津、舟山、大连、宁波、厦门也会想要。其中天津和舟山,也都非常有竞争力。

天津是直辖市,北京获得自贸区之后正失落着呢,也需要强心针。舟山是国家海洋战略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浙江省第一批拿到的3个自贸片区就全给了舟山,浙江省拿到的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也给了舟山。但舟山的弱点是,没有强有力的城市为支撑,但别忘了舟山跟宁波正处于“准合并”的状态。两个城市的港口已经合并了,户口也开始可以相互迁移。

如果青岛能获得“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头衔,天津和广州也能。到那时,中国竟然有5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说得过去吗?

再看“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头衔。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在2005年由原建设部依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

2007年,由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给出的定义是: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这个头衔的门槛非常高,只有门户城市才能获得。2010年2月,国家首次明确了5大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几年后,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也陆续获得了这个头衔。随着“帽子”越发越多,这个“头衔”的含金量已经明显下降。

但中国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每隔几年,国家就要搞出一个“新头衔”,比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等,通过创新头衔、不断授予新头衔的方式,刺激地方发展的欲望、竞争的欲望。每当一个头衔发多了的时候,就再创造一个。

这其实是一种激励技巧。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的帽子已经发了9顶,等着要的城市至少还有10到20个。当然国家不能发那么多。但最终搞到12到15个,还是有可能的。

剩下的帽子不多了,给谁呢?国家显然不好抉择。

论经济实力,深圳是全国三甲,目前尚不是“国家中心城市”。至于杭州、南京的实力,也远远超过郑州和西安,目前也未入选。沈阳是大片区的中心,入选理由也比较充足,尚未拿到。其他在地理、战略上占优势的城市,还有乌鲁木齐等。

也就是说,上述城市都比济南、青岛更有理由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跟济南、青岛不相上下的,还有长沙、宁波、厦门等。

至于山东省内部,之前是明确支持青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

但青岛的“国家中心城市”头衔迟迟没有批复,山东省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18年末,国家巡视组批评济南在“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市作用”上力度不够。三四个月之后,济南突然扩容,吞并了旁边的地级市莱芜。

再往后,山东的说法是:支持济南和青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上图:济南的GDP仍然没有超过青岛,但汇聚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了。

一个省里出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这个难度非常大。目前事实上只有广深做到了,但深圳仍然没有这个头衔。济南、青岛事实上都尚未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想同时获得这个头衔,当然没有可能。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个新变化。让济南去申请“国家中心城市”,让青岛去申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相比之下,我觉得济南成功的几率更高一些。而青岛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济南这样被山东省高调推荐,显然会让沈阳、南京、杭州等一批竞逐“国中”的城市感到紧张。毕竟,今年国家要批准“黄河流域规划”,说不定济南就逆袭了。

最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陆权复兴”的态势。一个原因是高铁成网,内陆传统的交通中心借机复兴;二是沿海企业因为成本原因,向内地转移。

到了今年,国家提出“内部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思路,更进一步助推了“陆权复兴”。就拿山东这两个城市来说,济南显然在内循环时代地理位置更好,而青岛则偏居一隅。

从国家巡视组点名济南,到济南扩容,再到山东省正式提名济南为国家中心城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济南的地位在上升。

当然,这不是说国家不重视青岛了,青岛自有青岛的使命。它毕竟还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即便将来拿不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头衔,也不会衰落。

我个人的判断是,在这一局的“济青之争”中,济南占了上风。因为拿下“国家中心城市”相对容易一些。

延伸阅读:

1.《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 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济南还是青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 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济南还是青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5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