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河
翻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浩浩荡荡的母亲河便跃然纸上。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炎黄子孙,它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他不讲,仅输泥送沙创造华北平原一项,就贡献巨大。当然,也因为它的汹涌澎湃,携泥带沙,善淤善徙,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之忧患”,质变为一条压在黄河下游地区,特别是济南人民头上的“悬河”,甚至被视作是一条害河。
那么,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是啥样的呢?
一
历史上除了最早的传说“大禹治水”外,黄河下游河道的记载多以魏晋时期裴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18篇为基础。其河道路线大致是黄河过孟津后,经河南浚县东南大伾山,东北汇聚漳河,向北流入河北省邢台地区的大陆泽(上世纪初已逐渐干涸),就此开始分为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分九河”。古书中记载的九河是徒骇河、太史河、马颇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其下游即现存的滏阳、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
上古时期黄河与山东尚不沾边,更不用讲济南了。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开始第一次改道,河道南移,经现在的滑县、浚县、濮阳、清丰、南乐、馆陶、临清、高唐、德州、沧州等地,向东流入渤海。至此,山东才同黄河直接携起手来,但济南尚与黄河无缘。
西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决口,在此向东南方向移动,穿越今菏泽等处,经由泗水直接汇入淮河,当时采取西汉贾让“不与水争地”主张,无为而治,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直到几十年后黄河才被堵截回归故道。
王莽新政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河北省临漳县)决口,经濮阳、聊城、平原、禹城、临邑、惠民等地流向利津入海,与今日济南擦肩而过。直到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王景奉诏主持汴渠和黄河的综合治理,带领数十万农夫治黄,修筑了一条从濮阳到渤海的千里长堤,减少了黄河决溢给沿黄百姓造成的灾难,基本确保了后来黄河800年未改道,成为后续治河之典范。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杜充纸上谈兵,盲学三国蜀军大将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决口黄河以阻金兵,目的未能达到,结果让黄河改道南下夺淮,偏离山东,流入黄海达727年,元、明其间虽有多次河道返徙,但济南仍然与黄河无缘。
清咸丰五年(1855年)农历六月中旬,黄河在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从15日至17日下游水位接连上涨,19日堤防溃决,铜瓦厢被一鼓荡平,沉入河底。翌日,决口已刷宽200米,全河夺溜,一河狂涛由决口倾泻而下。洪水从东明县周围赵王河、茅草河分为三股,分别漫水汇流穿越至张秋镇,夺大清河水道,经菏泽、济宁、聊城、泰安、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等九地流入渤海。从此,济南正式与黄河结下了关系。
二
读罢历史才恍然大悟,屈指算来济南与黄河结缘已165年矣。
《鹊华秋色图》是元朝著名画家赵孟頫(1254—1322)以神来之笔,描绘济南北郊大清河两岸、鹊山和华不注山之间湖光山色、泽国水乡的美景。如今,早已不见的“鹊华秋色图”景色,原以为是被黄河肆恣泛滥,夺道大清河冲毁了,其实不是。
早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兵攻下东京,活捉徽、钦二帝北归后,康王赵构五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年号建炎,史称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攻打济南,济南知府刘豫、刘麟父子投降金国,父子二人分别被封为东平知府和济南知府。1130年,刘豫因敬贡金国有嘉,被金太宗封为大齐皇帝,建立了伪“齐国”,定都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后迁都开封,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但刘豫当权时办过一件好事,那就是开掘疏浚了小清河,成为济南连接大海的黄金水道,至今仍造福沿线人民。
小清河原是济水旧迹,上古江、河、淮、济“四渎”之一,济南亦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唐朝中叶济水即已逐渐消失,仅留旧河道残缺不全。刘豫为了稳定政权,横征暴敛,在济南北部排涝清淤,兴利除弊,发展农业,方便盐运等物资交流,从华山脚下拦截了发源于趵突泉畔的泺水,筑“泺下堰”,使历下泉群北入大清河改道东流济水小清河,同时凿通济南北郊鹊山湖、莲子湖汇入,使两湖周围大片沼泽水乡逐渐变为农田菜畦,唐代诗人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舟鹊山湖》时看到的美景“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也因小清河的开掘而消失。
可见,早在赵孟頫前100多年,湖光山色的济南北郊,已经被刘豫放没了两湖之水,不是了旧时的模样。数百年后,虽然黄河取代了大清河,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后来者居上,黄河替补了水源,在下游形成了许多湖泊水湾,才使原大清河两岸今天“喜看稻菽千重浪”,这正是得益于黄河流淌后撒下的串串明珠啊。
三
回顾历史,桀骜不驯的黄河从公元前602年到1947年国民党弃黄,其“善淤、善决、善徙”泛滥达1595次,重大迁徙改道26次。
特别是165年前,黄河跌跌撞撞涌进济南,洪水浊浪、凌汛冰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搅得济南人民寝食难安,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每年一度的防汛抗洪更是惊心动魄。黄河,一直是悬在济南人民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么,今天的济南黄河是啥样的呢?
从1947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治黄不怠,持之以恒,确保了黄河固若金汤,安澜入海。告诉你吧,今天的黄河早已经变成一位慈祥的妈妈,默默奉献的母亲河。这当然要感谢奋战在一线的黄河儿女,感谢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老人家“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句国家级战略口号如猎猎红旗,如决战号角,拉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坚持不懈治理黄河的序幕,治黄大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办大事的优势,把整个黄河庞杂的千古水利难题,变成有条不紊的综合整治。规划所到“风展红旗如画”:
上中游刘家峡、龙羊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170多座水库耸立,成功控制住洪水泛滥;中游大兴植树造林种草,有效改善植被环境,让黄土高坡变为绿水青山,泥沙得到控制;特别是小浪底水库,对下游采用现代技术“调水调沙”,大数据神妙无比科学调控,准确泄洪流量,掌握流程流速,冲刷河沙比数,控制综合平衡,恰到好处把泥沙送入大海,一切尽在治黄人掌控之中;千里黄河的绿色堤防,如“万里长城永不倒”巍然屹立,正在壶口瀑布上游10公里规划建设的“古贤枢纽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又一道拦截黄土高原泥沙的强力保障,桀骜不驯的黄河从此改变了模样。
“济南泉水甲天下”,谁人不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殊不知,“半城湖”和“四面荷花三面柳”,还真是要靠黄河水大力支撑呢。
济南泉水的自然涌量,早已不能满足全市人民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城市的无限扩大,人口的十几倍增长,十几年前停喷的趵突泉就已经向城市发出过呐喊。怎么办呢?山东南水北调引黄保泉,就是保护泉城的百年大计。把黄河水从玉清湖采用三级泵站引入卧虎山水库,五库连通,旱时放水,经玉符河、兴济河等处及时补充地下水源。如今,济南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九成以上都是黄河提供的。这样讲,黄河对济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吧。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的,一条造福中华民族、海晏河清的新黄河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1.《小浪底在哪 黄河之水哪里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浪底在哪 黄河之水哪里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55334.html